关于第二十六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延期举办的通知会议基本概况:一、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会展> 正文

延期通知|第二十六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2022-03-31 09:34 来源: 北极星环保会展网

关于第二十六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延期举办的通知

微信图片_20220331091047.jpg

会议基本概况: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联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

二、时间和地点

时间:待定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三、会议安排

(一)开幕式暨特邀主旨报告

1.拟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介绍我国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政策与措施;

2.邀请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就减污降碳协同增效,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等重大环境问题作特邀主旨报告

(二)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

1.会议安排了27个学术议题,设27个分会场。分别为:

(1)电力行业减污降碳技术及应用;(2)非电行业工业烟气减污降碳技术及应用;(3)CO2捕集、利用与固定(CCUS)技术;(4)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5)城市碳减排与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6)复合污染下的碳污协同溯源及防控技术;(7)中国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清单;(8)O3和VOCs监测溯源与执法管控;(9)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10)区域与城市臭氧污染防控;(11)颗粒物污染控制与技术;(12)区域空气质量的调控原理与技术途径;(13)城市空气质量日管理;(14)大气沉降与生态环境效应;(15)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环境;(16)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创新;(17)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18)大气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19)恶臭异味监测及防治技术;(20)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新技术及应用;(21)建材、水泥及固废焚烧烟气污染控制技术;(22)石油石化行业污染防治技术;(23)脱硫脱硝资源化新技术;(24)生活垃圾及工业危废焚烧烟气净化技术;(25)固废资源热转化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26)等离子技术在大气环保领域的应用;(27)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

2. 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培训班

会议期间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等内容,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小组研讨等教学形式,举办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培训班。

(三)环保科技成果展

会议期间将举办大气污染治理科技成果展,展示创新科技成果、分享典型工程案例。同时开展项目对接洽谈活动,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专家咨询及治理技术等可行性解决方案。

四、会议注册

1.会议服务费

1.参会代表会议服务费2000元/人,学生代表凭学生证1600元/人,企业代表2900元/人。

2.培训费:培训班收费3500元/人。包括培训费、资料费、用餐、证书费等。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收取培训费并开具发票(一律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郝吉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岑可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副主任委员:

徐祥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刘文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宋君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张远航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贺 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小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 桥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

陈松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朱 彤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高 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严 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委员 (按姓氏以拼音为序):

安太成、伯 鑫、岑超平、车慧正、陈 琪、陈建孟、陈良富

陈敏东、陈文韬、陈耀强、陈长虹、程 杰、程 平、程苗苗

程水源、党小庆、邓 双、邓积光、丁 焰、董 林、段 雷

段二红、段玉森、范绍佳、方双喜、方向晨、冯银厂、付 强

付晴艳、高 松、郭 耘、虢清伟、韩 梅、郝郑平、何 洪

何 捷、何 炽、胡 非、胡京南、黄海保、黄张根、江 霞

姜克隽、蒋春来、荆国华、雷 宇、李 莉、李彩亭、李健军

李俊华、李松庚、苑春刚、李卫军、李相贤、李晓东、李振国

李正强、林金泰、刘 诚、刘 欢、刘 恢、刘 坚、刘 磊

刘昌俊、刘红年、刘建国、刘建琨、刘立成、刘庆岭、刘树华

刘志明、柳静献、陆克定、陆胜勇、栾志强、罗永明、吕小明

马 良、马春元、马鹏飞、马永亮、毛洪钧、毛志伟、梅 毅

苗世光、倪 红、聂 磊、宁 淼、宁 平、潘月鹏、彭 悦

彭仲仁、羌 宁、秦 凯、瞿 赞、邵 敏、沈成银、沈恒根

沈健林、石 川、石爱军、史国良、宋国君、宋少洁、谭钦文

唐晓龙、唐幸福、陶明辉、田贺忠、汪黎东、王 灿、王 琳

王 琪、王 强、王格慧、王家德、王建成、王健礼、王书肖

王体健、王小明、王新春、王新明、王学军、王雪梅、王自发

魏凤玉、翁小乐、吴 烨、吴学成、吴忠标、席劲瑛、向晓东

肖文德、谢剑锋、谢品华、谢绍东、邢 奕、修光利、徐明厚

薛文博、薛志刚、闫克平、严 密、严志军、晏乃强、燕 丽

杨 林、杨林军、姚 群、要茂盛、叶代启、尹 航、袁自冰

詹望成、张 凡、张登松、张钢锋、张军营、张立强、张丽娟

张清宇、张润铎、张少君、张士汉、张新民、张兴赢、张永生

张涌新、张长斌、张自力、赵 毅、赵 瑜、赵 震、赵少华

赵永椿、郑君瑜、周 振、朱 雷、朱 跃、朱爱民、朱法华

朱天乐、朱廷钰、竹 涛、邹铭敏

专题分会场召集专家及工作单位

议题1:电力行业减污降碳技术及应用

召集人:高 翔院 士浙江大学

朱法华教 高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议题2:非电行业工业烟气减污降碳技术及应用

召集人:李俊华教 授清华大学

吴忠标教 授浙江大学

唐幸福教 授复旦大学

议题3:CO2捕集、利用与固定(CCUS)技术

召集人:张士汉教 授浙江工业大学

荆国华教 授华侨大学

议题4: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

召集人:燕 丽研究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张新民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议题5:城市碳减排与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

召集人:雷 宇研究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姜克隽研究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议题6:复合污染下的碳污协同溯源及防控技术

召集人:史国良教 授南开大学

李卫军研究员浙江大学

方双喜教 授浙江工业大学

议题7:中国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清单

召集人:薛志刚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伯 鑫教 授北京化工大学

议题8:O3和VOCs监测溯源与执法管控

召集人:沈成银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高 松高 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议题9: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

召集人:叶代启教 授华南理工大学

郝郑平教 授中国科学院大学

黄海保教 授中山大学

程 杰教 授中国科学院大学

议题10:区域与城市臭氧污染防控

召集人:郑君瑜教 授暨南大学

谢绍东教 授北京大学

谭钦文教 高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议题11:颗粒物污染控制与技术

召集人:闫克平教 授浙江大学

柳静献教 授东北大学

议题12:区域空气质量的调控原理与技术途径

召集人:陆克定研究员北京大学

段 雷教 授清华大学

吴学成教 授浙江大学

孙友文副 研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程苗苗高 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议题13:城市空气质量日管理

召集人:宋国君教 授中国人民大学

杨 林高 工陕西省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中心

议题14:大气沉降与生态环境效应

召集人:刘 学军教 授中国农业大学

刘 磊教 授兰州大学

沈健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议题15: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环境

召集人:刘树华教 授北京大学

范绍佳教 授中山大学

苗世光研究员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胡 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议题16: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创新

召集人:丁 焰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毛洪钧教 授南开大学

陈耀强教 授四川大学

议题17: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

召集人:李健军研究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刘建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议题18:大气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

召集人:赵少华正高工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付 强研究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车慧正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刘 诚教 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议题19:恶臭异味监测及防治技术

召集人:陈建孟教 授浙江工业大学

席劲瑛研究员清华大学

议题20: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新技术及应用

召集人:朱廷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邢 奕教 授北京科技大学

议题21:建材及固废焚烧烟气污染控制技术

召集人:岑超平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何 捷研究员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

议题22:石油石化行业烟气污染深度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召集人:方向晨教 高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江 霞教 授四川大学

马 良教 授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

议题23:脱硫脱硝资源化新技术

召集人:马春元教 授山东大学

黄张根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董 林教 授南京大学

议题24:生活垃圾及工业危废焚烧烟气净化技术

召集人:陆胜勇教 授浙江大学

严 密副教授浙江工业大学

议题25:固废资源热转化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

召集人:邓 双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张 凡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议题26:等离子技术在大气环保领域的应用

召集人:竹 涛教 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王 琪教 授北京交通大学

议题27: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

召集人:唐晓龙教 授北京科技大学

邓积光教 授北京工业大学

何 炽教 授西安交通大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