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正式印发,明确了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期间,广安市将以全面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为抓手,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政策> 正文

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2022-03-23 11:28 来源: 北极星水处理网

近日,《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正式印发,明确了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期间,广安市将以全面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为抓手,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以亭子口灌区、升钟水库灌区和大中型水库建设为龙头,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水利工程,构建完善引水补水生态水网,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河湖管理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利建设能力和现代管水、治水能力。全市共规划“十四五”水利项目460个,规划投资440.44亿元。

计划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9亿立方米以内,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9500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0%,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5%以上,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规划构建起以渠江、嘉陵江、御临河为天然水网,升钟水库二期工程、亭子口灌区工程、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为工程骨架水网,重点水源工程为重要节点,小微水源为点状节点的现代水网体系。进一步增强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为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华蓥山景区、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已经六届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安市人民政府

2022年3月7日



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在总结全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以及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是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我市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广安市“十三五”水利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市水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强水、协调兴水、绿色助水、开放活水、共享惠水”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建设重大骨干水利工程、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深入推进水利扶贫为重点,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健全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快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第一节 水利建设成效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申报水利项目384个,获批321个,到位中省及金融资金47.2亿元,较“十二五”期间36.8亿元增长28.2%;新开工水利项目269个,完工266个,完成水利项目投资65.3亿元;回龙寺等6个新建中小型水库、前锋区虎城等5个江河堤防、29个中小河流防洪治理、9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民水库等1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71.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水利项目获得中省补助。“十二五”规划的回龙寺、猫儿沟、向阳桥、应家沟4座中型水库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龙滩水库完成大坝浇筑;建成灵泉寺小(一)型水库,完成邻水县张家冲、广安区黄桷、邻水县清水河、华蓥市严家河等4座小型水库初步设计批复,黄桷、严家河已开工建设;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完成全民、七一、五排、响水滩、大高滩、回龙、万秀桥水库等1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2.6平方公里,建成水土保持大示范区28个;高标准打造农建示范区5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5万亩,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第二节 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扎实推进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创新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村四个层级和河库塘堰渠五大水体的“河长湖长+警长+检察长+网格长”组织体系,对新发现的污染源及“四乱”等问题及时纳入台账,实行动态管理、限期整改销号。全市5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城市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6.3%,渠江燕儿窝、关门石水库等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均实现水质自动监测。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处、省级水利风景区20处,居全省之首。调整主要河流市级河长、市总河长办公室成员及市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在6条重点河流已设立市级河长的基础上,将御临河纳入市级管理河流,增设市级河长2名,强力推动河湖治理工作。出台《广安市总河长制运行规则》,严格工作报告制度,有效规范河长制运行,让河长治水成为常态。创新开展县级河流水质监测分析,推动小流域治理,将全市40条县级河流纳入水质例行监测范围,科学设置监测断面70个,按季度监测通报,完善评价体系。纵深推进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联控工作,与上下游南充、达州、重庆等跨界地区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建立起信息共享互通、联合监测预警、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机制。

第三节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升

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水旱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建成6处重点江河堤防工程、12处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项目,建成堤防39公里。完成前锋区虎城等5个重点江河堤防工程、11个中小河流防洪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并顺利开工建设。完成91座病险水库整治,新建和维修山坪塘2300余口。完善山洪灾害防治系统、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全力保障764个监测站点正常运行;全市309座小型水库建成动态监管预警系统,约占全市水库总数94%。积极推进防汛抗旱机构改革,各县(市、区)编制完成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四级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十三五”期间,成功应对2018年“7.13”特大暴雨洪灾以及渠江、嘉陵江和中小河流100余次洪峰过境,全市重要江河堤防、水库水电站无一溃堤溃坝,无一人员伤亡,实现安全度汛。

第四节 农村水利保障有力

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5亿元,新(扩)建集中供水工程557处,新建供水管网3200公里,打机井14847口,巩固提升271.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全面解决27.1万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6.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6%,圆满完成水利脱贫攻坚硬任务。建成水土保持大示范区28个,高标准打造农建示范区57万亩。2016—2017年农建综合示范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受到省考评组一致好评。“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项目补助、财政补贴、涉农整合、业主投入、群众自筹“五方”投入机制,完善维养项目投入机制。全面推行“先改后建、先建后补、民办公助”模式,建立起政府引导、部门督促、村社(协会)组织、群众主体的建设机制,完善维养项目建设机制。积极落实“基层站所指导、镇村主体、协会补充”的管护制度,及时明确水利工程产权主体、管护主体以及管护人员,并签订管护协议书,完善维养项目管护机制。

第五节 行业监管不断增强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年、2017年、2019年度在全省考核均为优秀,受到省政府的通报表扬。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79座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不足问题整改和180个河湖“四乱”、115个扫黑除恶乱点乱象以及107个水土保持违法行为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98座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取水许可清理,规范农业取水行为,完成517套取水许可证电子化转换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用水效率。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根据《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加强全市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上狠下功夫,通过强化审批、严格执法、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力度、强力推进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大力宣传等方式全面推动水土保持预防监管工作。

第六节 水利改革不断深化

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全面落实农村饮水管理“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的原则,市水务局印发了《关于公开市本级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的公告》。积极深化农业水价改革、水利“放管服”改革、水利投融资改革,不断加大社会资本和专项债券等金融资金投入水利设施建设力度。

第七节 治水管水持续增强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基本建立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使全局政务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全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检查衔接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行政监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推行非强制执法方式,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得到有效控制。编制了《广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广安市水功能区划》《广安市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采取科学分析、民主协商、行政裁决等程序,形成各行政区和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确定各分配单元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以总量控制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建立以取水许可制度为重点的取用水管理制度,严格执法监督;制定《广安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有效控制我市“十三五”期间的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协调发展。

第八节 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对标学习“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与河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小平干部学院挂牌成立河海大学河长制研究与培训(广安)中心,构筑校地人才支撑、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助推广安河长制工作开启新征程、再迈新台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在广安挂牌成立重庆市水电设计院广安分院,与重庆市长寿区、合川区等签订川渝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20个,积极探索跨界河流治理新路径。

第二章 广安市水安全保障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抓好水利大发展、推进水安全保障能力大突破的重要时期。

第一节 水安全保障现状

经过多年持续推进水利建设,全市已基本构建起城乡供水、节约用水、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和水利管理等体系,为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水库337座,其中中型水库10座、小(一)型水库64座、小(二)型水库263座,水库总库容5.7亿立方米。在建中型水库5座(回龙寺、猫儿沟、向阳桥、应家沟、龙滩水库),总库容9048万立方米;在建小(一)型水库3座(灵泉寺、黄桷、严家河水库),总库容385万立方米;已建成山坪塘17405口,蓄水池10385口,石河堰1236处;规模以上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以上的灌区)38处,渠道长度2230公里;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61.5万亩。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69处,分散供水工程约15万处,供水人口351.9万人。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900立方米,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约8亿立方米,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7%。

全市共有江河、溪流721条,其中川渝跨界河流16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4条(嘉陵江、渠江、大洪河、御临河),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46条,纳入河长制管理河流360条,其中省级2条、市级5条、县级45条。

第二节 面临机遇

水安全保障工作面临良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为新时代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两新一重”、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为加强水利建设带来新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水务等大有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凸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对水生态的需求拓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会对水安全高度关注,大兴水利的热情高涨,为进一步做好水安全保障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重大战略决策对水安全保障提出新要求。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共同推进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对水安全保障能力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川渝高竹新区发展战略机遇,全市水安全保障向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等方面提升,广安水务事业建设将再上新台阶。

第三节 存在问题

水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高。广安市域内虽然有嘉陵江和渠江,过境水资源丰富,但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且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旱洪灾害交替频发,导致部分地方人均水资源量偏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目前,广安市已建成水库337座,其中中型10座、小(一)型64座、小(二)型263座,总库容仅5.7亿立方米,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7%;全市无大型蓄水工程,流域内控制性水利工程体系尚未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区差异较大,多水源供应、跨区域引调水、高效调度调节的供水系统尚未建立,水资源的统一调配、调蓄能力较弱。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亟需加强。“十三五”时期,尽管不断推进防洪工程建设,广安市两大过境江河(嘉陵江、渠江)沿江防洪体系仍未健全,中小河流防洪存在不足,部分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设备老化,无法正常运行,部分城镇内涝问题突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足,目前仍有93座小型水库存在病险。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十三五”期间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的节水行动尚停留在节水载体建设,严格高效的节水配水管理体系还不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不强,缺乏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公众对于节水的意识薄弱,部分单位和个人用水习惯粗放,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水生态保护方面,部分河段生态水量不足,部分中小河流亟需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与治理,水域岸线管控有待加强。

体制机制还需继续深化改革。水利行业人才短缺;水利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撑力量不足;行业监管力度不够,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水平较低;水工程运行和联合调度能力弱,改革后的防汛抗旱体系运行机制仍需探索;水利现代化技术和机制还需加强。

第三章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的治水新思路。以全面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利工程补短板夯弱项、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为主线,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抓手,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以亭子口灌区、升钟水库灌区和大中型水库建设为龙头,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水利工程,构建完善引水补水生态水网,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河湖管理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利建设能力和现代管水治水能力,有效保障全市水安全。

第二节 基本原则

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需求管理,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加快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补齐短板,提质升级。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重大战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优化投资结构,科学布局,加快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同步推进传统水利工程智能升级,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人水和谐,系统治理。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强化水利工程生态属性,优化水资源调度,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稳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依法治水,强化监督。加强水法治建设,严格依法治水管水,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对河湖水域岸线、水资源、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监督,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实现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转变。

两手发力,创新引领。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水利治理体制机制模式,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推进涉水领域改革,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水利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总体目标是实现全市水利大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大突破,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的需求。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更加完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能力显著提升,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全社会节水爱水意识明显增强,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9亿立方米以内,完成省下达用水效率控制目标。

城乡供水保障程度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生态水利工程,水网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水务取得重要进展,供水保障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增强,规模化供水覆盖程度明显提高,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9500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解决防汛抗旱突出问题,重点城镇、重要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0%,非工程措施体系进一步优化,水旱灾害风险底数全面清楚,水旱灾害防御实现“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反应、更好效果”。山洪、水文监测站网不断完善,完成3个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完成9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水生态保护措施切实有效。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涉水空间管控加大力度,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全面划定,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完成,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河道采砂监管信息化全面实现,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85%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5%以上。

现代水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水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涉水监督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明显增强,经济调控有力有效,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水利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水利开放合作不断扩大。

水利体制机制科学高效。水利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管理体制全面理顺,高效的前期工作机制、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职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建设机制、权责利相匹配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营机制、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

蜀水文化全面发展。自然水文化、传统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得到深度挖掘传承弘扬,水文化载体更加丰富多元,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治水精神大力弘扬,川渝水文化研究合作不断深化,水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jpg

展望2035年,完备水网保障体系基本建成,骨干水源工程全面建成,水生态水环境更加优美,水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水资源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高,水利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行业监管基本实现智慧化,基本满足人民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四章 加强水资源节约与管理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刚性约束倒逼节水、以严格制度规范用水、以有效政策激励节水、以先进技术支撑节水,加快形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格局,加强水资源管理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一节 深入推进节水行动

按照“三条红线”和“双控行动”要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节水型灌区、企业(园区)、公共机构、学校和居民小区建设,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善水效“领跑者”制度,健全节水激励机制。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完善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强化节水全过程监督,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全民节水爱水意识。

第二节 加强水量分配和调度

加强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的调查分析,强化取水、用水、节水、退水等方面基础性工作。继续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坚持合理分水,优化完善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完善覆盖流域和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将河流、水量分配管控单元、断面最小下泄流量目标纳入全市水利“一张图”。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量。坚持科学调水,构建水资源调配模型,制定完善重要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及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强化流域水库和水电站联合调度,构建覆盖防洪抗旱、蓄水保供、饮水、水生态、发电、航运等调度的“大水调”工作协调机制。

第三节 严格取用水管理

加强与取用水有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进一步发挥水资源在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中的刚性约束作用。严格执行《广安市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区域内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取水口取水量在线监测,提升水资源监督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督,依法查处超计划、超许可、取水计量不合规等未按规定条件取水行为。

第四节 推进现代水文体系建设

实施水文测站提档升级,完善水文基础设施和监测站网布局,加强现有水文测报设施改造升级,实现水文全要素、全过程自动监测,提高处置突发水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加强水文数据整理分析和水情信息共享,提升水文现代化水平,提高对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保护等领域的支撑服务能力。

专栏1 节水和水资源管理

节水载体建设。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创建节水标杆企业和节水园区,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创建一批节水型学校和机关。

水资源管理和调配。加强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的调查分析;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制定完善重要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及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加强与取用水有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完成区域内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取水口取水量在线监测。

水文设施建设。实施水文测站提档升级,完善水文基础设施和监测站网布局,建设广安水文巡测基地,加强现有水文测报设施改造升级,建设市级水文应急监测队。

第五章 构建全市现代水网体系

强化工程水网与天然水网互联互通,做好天然水资源与工程配置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坚持“近水为先、多源互济”的水资源配置原则,统筹流域和区域,构建以“两江一河三纵”为骨架、大中小微协调配套、市县乡村水网充分衔接、“蓄、引、提、供、泄、排”功能完备的水网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为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节 完善“两江一河三纵”骨干水网

建成升钟水库二期工程,保障嘉陵江以西区域供水需求。加快实施亭子口灌区工程,实现嘉陵江亭子口水库与广安市已建、新建囤蓄水库及本地水系的互联互通,保障嘉陵江以东、渠江以西区域的供水需求。研究论证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覆盖渠江以东区域的骨干引水工程。构建以渠江、嘉陵江、御临河为天然水网,升钟水库二期工程、亭子口灌区工程、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为工程骨架水网,重点水源工程为重要节点,小微水源为点状节点的现代水网体系,进一步增强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第二节 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建成猫儿沟、回龙寺、向阳桥、龙滩、应家沟5座中型水库,建成黄桷、严家河2座小型水库,新增水库总库容9500万立方米。加快推进观音溪、清水河等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白龙峡(小南海)、观音桥、山泉、七孔溪、李子垭等大中型水库前期论证工作。实施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建成广安市城区河湖库水系连通与水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城市供水保障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第三节 全面推进乡村水务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民生改善,全面推进乡村水务,提高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对有条件集中供水的县(市、区),坚持以县为基础、乡镇为单元,从水源到水龙头,实现公司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供水;对农户分散居住的山区,因地制宜分散供水。完善乡村供水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和工程长效运营机制,防止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和严重水质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规划,加强脱贫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不断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第四节 实施农村水利工程

加快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善水源工程灌排设施和计量监测设施,实施精细化管理,实施龙滩堰、万秀桥等中型灌区渠系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灌区供水保障,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以上,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水源保障,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按照“建大、并中、减小”工作思路,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优化城乡供水管网设施布局,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率。推动集中供水工程“双水源”建设,继续推进县级及农村“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加快应急备用水源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发挥水源地的应急备用功能,提高应对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抓好镇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实施农村小微水利工程,通过实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农业水价改革、干旱河谷治理、抗旱水源、水库山坪塘整治等项目,优化农村水利设施。

专栏2 水资源配置工程

骨干水网工程。加快实施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升钟水库二期武胜灌区工程,启动亭子口灌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论证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

重点水源工程。建成回龙寺、猫儿沟、龙滩、向阳桥、应家沟5座中型水库;研究论证白龙峡(小南海)、观音桥2个大(二)型水库;规划新建山泉、七孔溪、观音溪、李子垭和肖家沟水库扩建等中型水库;建成广安区黄桷、华蓥市严家河水库,推进邻水县清水河、前锋区胜果等小型水库前期工作。

乡村水务工程。加强中小型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规模化改造,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

农村水利工程。实施邻水县万秀桥水库、前锋区龙滩堰、华蓥市天池湖等中型灌区渠系配套工程与节水改造项目;推进小型水库灌区项目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第六章 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河湖长制,严格涉水空间管控,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维持河湖生态廊道功能,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第一节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

以完备的河湖名录、明晰的河湖长责任、系统的政策制度、科学的河湖治理、现代的技术支撑5大体系为统领,深化激励、暗访、各级协调、聚焦突出问题等6项机制,深入实施“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突出抓好“5+9”重点工作(“5”指水资源管理、河道采砂管理、河湖“清四乱”、水土保持、小水电清理及生态流量监督;“9”指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监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沿岸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港口码头污染防治、长江流域禁捕禁渔、水源涵养区保护、河道岸线及沿江森林或湿地保护)。强化新技术应用与现有监督手段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的立体监督模式。

第二节 加大河湖管护力度

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继续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完成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合理划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强化分区管控措施,促进岸线合理高效利用。加快智慧河湖建设,建立“一河(湖)一档”,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数据库和“一张图”。建立健全河湖管护制度体系,完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规范疏浚砂石资源利用机制。强化河湖水域空间管控,严格涉河项目审批,加强监督执法问责。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4项行动,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继续做好小水电清理整改“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一站一策”整改方案。

第三节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全面推进河湖水系综合治理,按照“长短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精准分类施策,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不断提升广安市河湖水环境质量。对中小河流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村水系水环境。落实《四川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方案》,加强生态流量监督性监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强化保障措施,落实监督责任,有效保障生态流量,不断改善水生态。加强河湖生态调度,严格执行主要江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方案,将主要江河和重要湖泊上的水利水电、航运枢纽等工程的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建立常规生态调度机制,适时适度实施生态补水。与毗邻地区共同争取嘉陵江、渠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打造嘉陵江、渠江流域生态廊道。

第四节 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

以更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实施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护工程、饮用水源涵养保护工程及措施,进一步完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隔离措施。狠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控工作,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防止其对饮用水水源造成污染。强化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对工艺老化乡镇污水处理站进行提档升级,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并达标排放。积极编制整改与保护方案,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加强技术人员和设备配备,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环境,提升监测能力,实现水源地监管信息系统管理。改善水源地环境、卫生、安全状况,加快实现水源地生态防护和水源涵养的远期目标。

第五节 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

推进湖库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流域岸线保护,巩固提升嘉陵江、渠江、御临河等重点流域水质,加强西溪河、长滩寺河等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加强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湿地修复治理,统一保护标准和环境准入政策,与渝北、长寿、合川、达州等周边地区探索联防联治新思路。

第六节 实施水生态修复与治理

坚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对嘉陵江、渠江、御临河、西溪河、驴溪河、长滩寺河等重点江河及部分中小河流,采取保障生态流量、截污治污、自然修复、河道治理、清淤疏浚、生物调控、水系连通等措施,实施河湖水域和滨岸带修复与治理,恢复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建河湖生态廊道。加强重要河湖水生生物栖息地治理修复,营造适宜生境。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七节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强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科学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岸线整治、疏浚河道、滨河景观绿化、汇水区栽植水源涵养林、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等措施。加强小流域治理,实现全市污水生态处理、循环再利用,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力度,做好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护工作。加强对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做好区域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调配工作,合理调配、利用建筑弃渣,优化弃土场设置,加强表土循环利用,做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第八节加强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

围绕“美丽广安·宜居乡村”工作部署,依托水利工程与水利风景资源优势,坚持数量、质量同步提升,建设向阳桥、凉水井、继光湖等一批能突出广安特色和优势的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湖泊和大中型水利工程及其服务区域。

专栏3 水生态保护

河湖管理保护。完成全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管理范围划界,编制主要河流(湖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开展河流(湖库)健康评价。

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对嘉陵江、渠江、御临河、西溪河、驴溪河、长滩寺河等重点江河及部分中小河流实施河湖水域和滨岸带修复与治理,开展肖溪河、蒙溪河、西溪河等河湖水系水生态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00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设邻水县水土保持示范园138.65公顷。

水美新村建设项目。力争建成水美新村65个以上。

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实施凉水井、继光湖、向阳桥等水利风景区建设。

第七章 提升防御洪旱灾害能力

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实施防洪提升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强化流域防洪调度,加强洪水风险管理,构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现代水旱灾害防治体系,实现“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反应、更好效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节 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坚持目标导向,对全市337座水库进行全面排查,抓紧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相关工作,推动项目建设,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025年底前完成9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对其它新增的病险水库,及时实施除险加固。加快建设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等设施,实现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恢复和提高防洪库容。

第二节 推进重点防洪工程建设

加快渠江白马段防洪治理工程、白龙峡(小南海)、观音桥水库工程等防洪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强与中省的沟通联系,适时启动前期工作,提高流域洪水调蓄能力,填补我市大型水利工程的空缺,完善全市水安全保障系统。

第三节 加强重要江河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

加快实施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嘉陵江、渠江及御临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实施34处中小河流防洪治理,优先解决中小河流城镇河段防洪不达标、近年洪涝灾害频发、河堤损毁严重等问题,提升重点江河防洪减灾能力。

第四节 加强山洪灾害防治

完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实施危险区动态和分级管理,健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规程,优化监测预警站网布局,推动监测预警平台集约化应用,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实施3处重点山洪沟治理,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第五节 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完善指挥调度体系,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部门协同,完善指挥决策支撑系统,及时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健全“三单一书”(领导干部责任清单、部门职责清单、隐患风险清单和一项承诺书)、“两书一函”(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和提醒敦促函)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督查。编制流域水库群调度方案,建立流域联合防洪调度机制。全面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等级划分,加强普查成果运用。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建设,优化监测站网布局,畅通预警发布渠道,努力实现重点区域内监测预警全覆盖。坚持“一盘棋”思想,完善应急预案,备足应急物资,强化隐患排查,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发生汛情后能够高效有序及时地开展抢险,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压实防汛减灾责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进一步将责任明确到单位、落实到人头、压实到一线。

专栏4 防洪减灾工程

水库除险加固。完成9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重点防洪工程。开展渠江广安市白马段防洪治理工程前期论证。

重要江河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继续实施嘉陵江、渠江、御临河等重要江河防洪治理和肖溪河、驴溪河等34处中小河流防洪治理。

山洪灾害防治。完善6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实施3处重点山洪沟治理。

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体系和决策支撑系统,完成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等级划分,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加强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

第八章 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改革牵引、创新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县(市、区)联动作用,建立完善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水利体制机制。

第一节 深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在机构改革基础上,继续深化水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动态调整水利权责清单编制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行行政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协同监管格局。

第二节 深化价税改革

深化水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区域和流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和水量分配方案,严格控制取用水总量,积极稳妥推行水权改革,完善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水权流转制度,在程序性规范、组织法规范、实体法规范等方面建立完整的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核定定价成本,合理确定盈利水平,动态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动各项节水激励机制落实,2025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深入推进非农业供水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城镇供水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有序推进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在具备条件的高耗水行业率先实施。继续做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健全部门协作机制,优化纳税服务,强化征收管理,加强宣传辅导,提高纳税人节水意识。

第三节 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原则,积极落实政府财政投入,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对水利的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利用经营性项目进行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和经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建立公共财政、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由市级水行政部门牵头,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建设单位“1+3”四方投融资合作模式。对跨县(市、区)水利工程,发挥市级平台作用,创新融资模式,保障资金需求。

第四节 创新工程建设机制和建设管理模式

进一步落实政府在工程建设中的组织领导责任,深入推进项目法人治理能力建设,积极引入社会建设管理力量提升项目法人履职能力。深化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和监督方式改革,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制定水利建设市场准入管理和行为监管实施细则,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督管理常态化,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清理纳入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等新模式,探索工程监理制改革。建立质量终身责任管理制度和水利优质工程评选制度,完善质量和安全监督制度体系。强化水利工程监督机构与监督能力建设,创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监督,大力开展质量监督检测,推进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第五节创新工程管理运营机制和加强运行管护

建立流域性的供水区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包括维修养护机制、用水协调机制、目标绩效管理和分配机制等。对新建成的工程,组建运营管理公司,同时成立管理机构,形成“小机构管理、公司化运营”,共建共享共维护。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加强运行管护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对乡镇村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等方式,基本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继续开展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与建设管理。

第九章 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水利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加快水利工程智慧化,推进涉水业务智能应用。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加强水务部门监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探索开展市级层面水利稽查。推进规范化建设,编制监管“作业指导书”,细化监督检查的“规定动作”,确保监管队伍履职到位。

第一节 加强水法治建设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继续加强水行政执法,严肃查处重大案件、典型案件,增强涉水法律法规权威性。加强水政执法规范化,落实重大行政执法案件“三项制度”,增强水务系统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思维,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

第二节 完善行业监管体系

运用行政手段,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河湖长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等,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涉水监督体系,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大监督格局,加强监督能力建设和监督考核成果运用,切实加强对各项目的监督管理,对参建各方开展监督检查,对督查问题立即进行整改,明确要求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健全监管督查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水利工程、水资源、防洪抗旱指挥、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

第三节 推进水利行业规范化建设

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强化资金保障入手,严格投资计划执行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抓好水利工程规范化运行管护,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护新机制、新模式,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能力;健全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实现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管理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行法制化、正规化、规范化监督。

第四节 做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

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依规、优质高效推进移民工作。统筹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征求移民群众意愿,进一步提高移民安置规划质量。强化落实移民安置责任,细化年度计划和工作安排,加强移民安置质量、进度监督,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保障移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维护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已成工程移民安置竣工验收工作进度。加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编制实施后期扶持规划,支持移民安置区完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加强移民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加大实用生产技术、就业技能、产业发展等培训力度,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推进移民安置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兴旺,夯实稳定增收基础。支持在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选择一批有条件的移民村先行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第五节 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推进党政、专业技术、技能、企业经营管理、基层水利五类人才建设,加强干部职工继续教育,提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优化水务人才队伍结构,正面学法引导,强力传导正风肃纪压力,努力形成品行端、业务精、专业齐、工作勤的水务干部职工队伍,实现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人才素质明显提高、培养体系更加健全、考核评价更为科学。

第六节 加快智慧水利建设

实施智慧水利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水利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加快水利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进涉水业务智能应用,切实提升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智慧执法”。按照与上下游南充、达州、重庆等跨界地区签订的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加强沟通交流与信息共享,推进建设大数据公示共享信息平台,建立起信息共享互通、联合监测预警、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机制。

第七节 加强水文化建设

广安市作为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里,拥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群山环绕,河湖众多,依托华蓥山、嘉陵江、明月山等自然人文资源,助力广安市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携手重庆共建西部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华蓥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区、明月山森林康养示范带的“三区一带”文旅发展格局。加强水利文化景观建设,开展已成水利工程生态化、景观化改造,积极融入水文化元素,营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水利核心风景区,建设以河湖公园、湿地公园、水美新村等为载体的现代水文化景观,营造节水、惜水、爱水、护水的浓厚氛围。加强对重大水利工程、重大水利决策、重大水利事件历史性资料的收集整理,鼓励水利文学、影视等作品创作和专著出版。加强河道和水库地名管理。开展行业性文体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水文化活动,强化群众对水文化的认知。加强水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的新媒体形式,形成水文化现代传播体系,广泛宣传蜀水文化和水利改革发展成就。

第八节 强化水安全风险防控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提升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妥善应对防洪、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利工程等领域及水库移民稳定风险,制定完善防洪抗旱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水安全重大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应对水安全极端情况和各种困难局面,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九节 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运用

树立“大科技”理念,用科学思维分析、决策、管理,实现体制、机制、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创造性推进水利大发展。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水利科技激励机制,推动工程带科研政策落地,增强创新活力。加强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搭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应用平台,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在水治理中的应用水平。编制完善水利标准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十节 加强开放合作

坚持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实施全行业、全方位的立体全面开放,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开展水利行业智力引进。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合作备忘录》,深化川渝水利合作。加强与小平干部学院挂牌成立的河海大学河长制研究与培训(广安)中心、重庆市水电设计院等机构合作,深入落实与重庆市长寿区、合川区等签订的川渝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专栏5 智慧水利

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信息化建设。配合完善取水户业务办理、监督管理、资源配置、动态监测、水资源保护等功能模块,升级流域水资源调度模块,提升调度决策支持能力。

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配合建立流域洪水一体化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推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集约化应用。

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建立“一河(湖)一档”,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数据库和“一张图”。

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信息化建设。推进水库信息化和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完善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和雨水情测报设施,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

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开展生产建设活动卫星遥感监管,利用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开展生产建设项目、自主验收的现场核查,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信息化管理。

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集约化建设,推进全市水利系统办公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行政审批信息化能力,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章 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规模

“十四五”规划投资440.44亿元。其中,大型水利工程投资234.98亿元,占53.35%;中、小型水库工程投资76.33亿元,占17.33%;防洪减灾工程投资30.67亿元,占6.96%;供水节水灌溉工程投资58.81亿元,占13.35%;水生态保护工程投资37.26亿元,占8.46%;水利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投资2.38亿元,占0.54%。

第二节 资金筹措

坚持政府投入与市场并重,积极争取中省资金补助,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利用各类优惠政策、专项债券、PPP模式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关于水安全保障的要求,与国家和四川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进行了对接,在规划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方面与国家、省级规划保持一致。同时,与《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进行了衔接,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领域的“十四五”专项规划进行了对接,规划之间相互协调。

第二节 环境影响分析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资源配置工程、防洪排涝工程、水生态保护工程等。规划项目所承担的任务以及保障对象不同,其环境影响各异,其中水生态保护工程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规划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如下:

水资源配置工程包括骨干水网工程、重点水源工程、农村水利工程等。工程实施的主要有利影响为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区域供水能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原有天然河道的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水库淹没及占地、移民安置、水土流失、灌溉回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分析河道内外环境需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项目开发任务。

防洪减灾工程包括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要防洪工程、重点江河及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工程等。防洪减灾工程的主要有利影响表现在可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高重点江河和重要城镇防洪排涝能力,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不利影响是改变河流水文情势、水库淹没及占地、移民安置、水土流失以及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影响。

水生态保护项目包括河湖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利风景区等。水生态保护可有效管控涉水空间,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通过规划实施,国省控断面地表水质量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到90%以上,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5%以上,水生态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第三节 对策与保护措施

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依法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监督,最大程度地减少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

1. 加强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配置要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持湖库的合理水位,逐步退还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用水。水资源开发要高度重视对河流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根据大中型水库涉水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需水要求,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下阶段进一步研究综合用水(生活、生产、生态)需求以及调度运行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对水库下泄流量提出明确要求。

2. 对具有城乡供水任务的水源工程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相应的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22日修订)进行分级防护,防止水质污染,确保供水安全。规划项目若涉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禁止污水集中排放。

3. 具有农业灌溉任务的水源工程应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强化区域农业环境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努力减少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灌溉回归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4. 防洪减灾工程的江河堤防工程堤线、堤型选择应尽量维持原天然河道的形态,避免大规模的截弯取直、整齐划一,尽量采用生态护岸,避免硬质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横向阻隔。

5. 省市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在红线划定的区域里实施严格管控。按照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与脆弱区、禁止开发区对涉及的受保护地区分类,明确在相应的区域内能否从事水利建设等活动,若允许开展相关活动,明确其开展的限度,将水利建设等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6. 在规划工程的选址选线过程中,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等生态敏感区,切实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确实无法避让的情况下,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发建设项目不得穿越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若经国家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因自然条件限制,必须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等生态敏感区时,应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对生态敏感区的内部功能区划或者范围、界线进行适当调整。

7. 优化和调整工程布局,慎重选择施工场地,尽量避开保护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对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采取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等生态影响防护和恢复措施,减轻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阶段要进一步研究如通过采取栖息地保护、人工增殖放流、过鱼设施、保证下泄生态流量(预留生态库容、生态调度等)及制定相关的在线监测方案等措施减缓规划实施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8. 优化工程选址和建设规模,尽量减少淹没占地及移民,从源头上减轻移民安置难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做好工程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城镇、工矿企业以及专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迁建或者复建选址,应当依法做好有关工作。

9. 加强规划实施后可能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目标的监测与保护,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问题,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应急管理措施。

10. 加强执法监督,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执法,对于违反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不按取水许可规定取水、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未按环境保护要求下泄生态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查处。

第四节 评价结论

本规划实施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规划项目建设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将得以减缓、消除或改善。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规划可行。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防洪、供水与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和水利建设管理等各个层面。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领导,加大措施,真抓实干,持之以恒,确保顺利实现规划建设目标。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各级水安全保障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部署各项任务。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挥牵头作用,主动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乡村振兴等部门要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水安全保障工作合力。

第二节 抓好前期工作

全面推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和深度。抓好征地移民、用地预审、规划选址意见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环评等要件办理,积极落实建设条件。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项目审查审批进度,强化监管,提高效率,推动项目开工建设。

第三节 加大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引导作用、市场机制作用,落实金融支持水利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积极稳定和扩大水利投入规模。优化水利建设投资结构,充实重大项目储备,在优先保障重大水利工程投资的基础上,争取加大其他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

第四节 逐级分解落实

实行市负总责、县(市、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的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合力推进规划有序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区域水安全保障规划,把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规划落地生效。

第五节 严格监测评估

加强规划目标指标实施进展监测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第十三章 重点水利项目简介

第一节 大型项目

1. 大型灌区工程

(1)亭子口灌区工程

亭子口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150”重大水利项目,是四川“五横六纵”引水补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灌溉、城镇供水、工业用水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大(一)型水利工程。该工程涉及广元、南充、广安、达州4市13个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371.47万亩,为灌区内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水源保障,并为升钟水库补水。工程由9座囤蓄水库工程、72条干支渠(总长度1043.17公里)、6处集中提灌站组成,估算总投资307亿元。

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35.94万亩,供水人口256.22万人,供水量3.96亿立方米,建设17条渠道375.59千米,新建大型提水泵站2座,总投资154.8亿元。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涉及我市的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协兴园区、枣山园区,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渠道115.3公里,建设全民1座水库提灌泵站,灌溉面积46.78万亩,供水人口148.12万人,工程估算总投资约24.7亿元;二期工程广安市建设内容包括5座中型水库(新建2座、改扩建3座)及渠道工程,估算总投资约42亿元。

亭子口灌区建成后可解决我市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协兴园区、枣山园区的灌溉及饮水安全问题,对保障灌区人民生产生活、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升钟水库二期武胜灌区工程

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项目属国家“172”重点工程,其中武胜灌区工程建设涉及武胜县赛马镇、烈面镇和金牛镇等河西11个乡镇,项目总投资5.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应家沟囤蓄水库1座(总库容11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63万立方米,最大坝高57.3米,坝长306米),支渠3条,长66.43公里(其中武胜支渠长28.41公里,高农分支渠长19.61公里,南溪分支渠长18.41公里),环库公路4.6公里。项目完成后可为武胜县河西片区19.62万亩耕地提供灌溉用水,同时解决河西片区无备用水源的问题。

2. 大型水库工程

(1)白龙峡(小南海)水库工程

白龙峡水库位于邻水县御临镇响水村芭蕉河上,规划建设以防洪、灌溉、供水为主,同时兼有生态涵养、水利发电等综合功能的大(二)型水利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488平方公里,总库容1.03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1.2万千瓦。水库由枢纽工程、供水及灌区工程三部分组成,水库建成后将解决川渝高竹新区、邻水县以及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附近4个乡镇的33.7万人供水和5.1万亩农业灌溉问题,提升下游御临河防洪能力,工程估算总投资24.3亿元。

(2)邻水县观音桥水库工程

观音桥水库位于广安市邻水县冷家乡仁和村、挖断山村境内,属长江水系芭蕉河。观音桥水库是一座以乡镇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有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718.5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2.48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30米,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1.72亿立方米,库区水面11.4平方公里。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放空底洞、泄水闸等主要建筑物组成。水库建成后,解决冷家、龙安、长安、城北、城南、观音桥6个乡镇32个村共6万人以及大牲畜4.5万头的用水问题。设计灌溉面积12.59万亩,其中新增8.56万亩,改善4.03万亩。水库估算静态总投资35亿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估算11亿元,移民环境部分投资估算24亿元。

(3)渠江广安市白马段防洪治理工程

渠江广安市白马段防洪治理工程位于广安市渠江白马乡河段,工程任务为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作用。工程滞洪区河道长10.2公里,滞洪区面积为5134536平方米,滞洪库容为1.13亿立方米,新建泄洪通道3.7公里。总计新建三个泄洪闸,最大闸坝高43米,闸坝顶长455—1000米。水库枢纽工程由发电厂房、泄洪闸、船闸主要建筑物组成。水库建成后,增加滞洪库容为1.13亿立方米,增加生态水域面积5800亩。估算总投资约53.2亿元,其中闸坝、电站、船闸枢纽投资13.6亿元,新建泄洪渠投资36.4亿元,建设征地及移民3.2亿元。

3. 大型引调水工程

川渝东北一体化发展水资源配置工程由水源工程、渠系工程和囤蓄水库工程三部分组成。从土溪口水库引水,布置总干渠1条,总长127.9公里;分干渠2条,总长56.1公里;支渠7条,总长304公里。受益区域包含达州市开江县、大竹县,广安市前锋区、华蓥市、邻水县,重庆市开州区、垫江县、梁平区等地,总供水人口580万人,灌溉面积300万亩,估算总投资约175亿元,广安境内投资约50亿元。

第二节 中型水库

1. 龙滩水库工程

龙滩水库位于前锋区桂兴镇大店村龙滩子口处,龙滩水库工程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乡村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总库容301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44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1832.1万立方米(含凉水井水库供水75.2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供水1392.6万立方米,乡村供水439.5万立方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7.82万亩。渠首电站装机容量0.1万千瓦。灌区范围包括前锋区龙滩镇、小井乡、观阁镇、广兴镇、前锋镇、代市镇、光辉乡等7个乡镇,项目总投资9.06亿元。

2. 猫儿沟水库工程

猫儿沟水库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庆华镇境内华蓥河右岸一级支流猫儿沟上,坝址位于庆华镇邱家嘴村何家院子上游约110米河段,猫儿沟水库是一座水库总库容1197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5.2万亩,设计供水人口8.1万人,该水库由枢纽工程、补水工程和灌区渠道三部分组成。项目总投资4.67亿元。

3. 回龙寺水库工程

岳池县回龙寺水库工程位于岳池县蒋山镇沟上,地处苟角镇回龙寺村和天平镇蒋山镇村之间。建设内容:新建大坝、溢洪道、放水洞,干渠24.61公里,支渠15.1公里。工程总投资8.6亿元,工程建设后新增灌溉面积4.8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8万亩,可解决3.14万城镇人口、4.7万农村人口的生活用水,还可作为岳池县城应急备用水源。

4. 向阳桥水库工程

向阳桥水库位于广安市邻水县西南部的芭蕉河的一级支流丹水滩河上游。水库总库容为1644万立方米,总投资5.83亿元,水库多年平均总供水量992.7万立方米,供水范围为向芭蕉河干流以西的邻水县城及城南、牟家、甘坝、西天、合流、椿木、四海7个乡(镇)供水,同时对关门石水库灌区补水。设计灌溉面积3.76万亩(新发展灌面1.27万亩,其中新增灌面1.13万亩,改善灌面0.14万亩;改善关门石水库灌面2.49万亩),保障邻水县城(经济开发区)8.79万人、灌区农村1.99万人、大小牲畜2.61万头的供水安全。

5. 山泉水库工程

山泉水库位于渠江右岸一级支流苏溪河上,水库坝址区以上控制集雨面积6.7平方公里,上游主河道长3.58米,坡降10.5‰。坝址处年均径流量3000立方米。水库设计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500万立方米,设计灌面1.05万亩,为中型水库规模。山泉水库大坝为钢筋混凝土坝,设计坝高40米。山泉水库淹没的土地面积为900亩,搬迁人口2000人。总投资约5.2亿元。

6. 观音溪水库工程

观音溪水库位于华蓥市高兴镇观音溪村,水库总库容1100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组成,拦河大坝采用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409米,坝底高程373米,最大坝高36米。工程供水范围为庆华镇、溪口镇、高兴镇、阳和镇、古桥街道、双河街道、高兴物流园区、华蓥市经济开发区等共4个镇、2个街道、2个园区,设计灌溉面积约3万亩(其中新增灌面2万亩,改善灌面1万亩),供水人口15.3万人,工程估算总投资7.5亿元。

7. 七孔溪水库工程

邻水县七孔溪水库位于邻水县高滩镇石牛河村的6社与坛同镇百灵庙村9社交界处。七孔溪水库所在河流桥坝河属御临河水系的一级支流,长江流域的二级支流。七孔溪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12平方公里,七孔溪水库校核洪水位303.6米,相应总库容3656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00米,相应库容3069万立方米,死水位265米,死库容23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832万立方米,坝顶高程305米,最大坝高65米。七孔溪水库由枢纽大坝工程、灌区渠系配套工程、高滩园区供水工程及520人的移民安置工程4大部分组成。工程估算总投资7.95亿元。

8. 肖家沟水库扩建工程

邻水县肖家沟水库位于御临河一级支流的上游芭蕉河干流右岸柑子铺山洪沟支流上,坝址地处广安市邻水县柑子镇境内,距离邻水县城约24公里。计划将现总库容127.5万立方米扩建为1480万立方米,改建水库枢纽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配套灌溉、供水、移民安置等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48万亩(新增2.2万亩,改善0.28万亩),供水人口约4.5万人,提高下游邻水县柑子镇约2万人的防洪安全标准。工程估算总投资5.4亿元。

9. 邻水县两沟水库工程

两沟水库位于大洪河中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沟,坝址地处广安市邻水县石滓镇长龙村境内,距离邻水县城约30公里。水库坝址处控制集雨面积28.5平方公里,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1852.5万立方米,最大坝高55米,总库容2100万立方米。供水范围为邻水县兴仁镇、石滓镇、石永镇、复盛镇、八耳镇,设计灌溉面积4.5万亩(新增3.5万亩,改善1万亩),供水人口约11.5万人,保障下游邻水县复盛镇、八耳镇、丰禾镇约4.5万人的防洪安全。工程估算总投资6.8亿元。

10. 花桥水库升中型

该水库集雨面积15.1平方公里,原总库容536万立方米,从亭子口水库东干渠充水,花桥水库坝高由376.1米加高至379.1米,坝体培厚,扩宽溢洪道,新建泄洪闸门,新增调节库容520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有效灌面达5.67万亩,规划总投资3.5亿元。

11. 新建龙孔寨水库

拟建的龙孔寨水库位于渠江右岸一级支流东滩河上,坝址在广安区境内。拟建坝址以上河长9.84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2‰,坝址处高程308米,控制集雨面积9.22平方公里,总库容1360万立方米,初拟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41米,水库淹没的土地面积为1153.2亩,直接淹没人口15人,拆迁房屋面积500平方米,规划总投资5.6亿元。

12. 武胜红星水库

扩建现有小(一)型水库—红星水库为中型水库,大坝加高10米,增加库容780万立方米,同时改造配套渠系150公里,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

13. 岳池县文昌寨水库

拟建文昌寨水库位于渠江右岸一级支流赛龙河,坝址地处岳池县普安镇境内,灌区涉及岳池县裕民镇、普安镇、大佛乡;武胜县猛山乡、乐善镇、龙庭乡、真静乡、双星乡、沿口镇、永胜乡、中心镇12个乡镇,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7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367万立方米,工程开发任务是农业灌溉、防洪、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水库总库容186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5万亩,供水人口5.8万人,规划总投资6.7亿元。

14. 回龙水库扩建项目

岳池县回龙水库位于渠江支流西溪河上游西河上,是回龙水库灌区的主要水源工程。水库大坝座落于岳池县天平镇黎家沟村境内,距天平镇3公里。回龙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镇防洪为主,兼有发电、水产养殖、场镇供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为69.5平方公里,坝高25米,总库容2146.5万立方米。正常水位419.5米,正常库容1350万立方米;死水位408.86米,死库容17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73万立方米。回龙水库灌区控灌岳池县的天平、苟角、顾县3个乡镇,原设计灌溉面积5.8万亩,实际灌面3.88万亩。计划通过扩建,水库库容增加至430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127万立方米,供水人口城镇4.63万人、农村3.99万人,灌溉面积新增1.98万亩,供水量928万立方米。规划投资5.33亿元。

第三节 小型水库

1. 清水河水库工程

清水河水库位于邻水县高滩镇倒碑村境内,属长江水系芭蕉河(御临河)右岸桥坝河支流,距县城约50公里,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是川渝合作高滩示范区的水源配套工程,建设后每年向园区提供水量430万立方米,将大大改善园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水库枢纽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提水泵站等组成。大坝坝址以上集雨面积8.67平方公里,最大坝高54米,坝长183米,坝顶宽8米。水库总库容498万立方米,校核洪水位360.24米,正常蓄水位358米,死水位326米。工程占地463.52亩,搬迁人口121户294人。水库工程建设总投资3亿元,施工总工期24个月。

2. 黄桷水库工程

黄桷水库工程位于渠江一级支流袁家桥河,坝址位于袁家桥河龙滩子口。供水范围为广安区的白市、肖溪、石笋三个乡镇六个村。设计灌溉面积3900亩(其中新增3500亩,改善400亩),供水人口约1.3万人。水库正常蓄水位280米,相应库容113万立方米,死水位270米,死库容8.7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281.06米,相应库容13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104万立方米,其中灌溉供水64.3万立方米,乡村供水25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14.7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153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5879万元。

第四节 重点江河防洪治理工程

1. 重点江河防洪治理工程

为了提高我市嘉陵江、渠江、御临河防洪能力,计划“十四五”在全市实施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4个,其中嘉陵江项目2个,总投资约1.3亿元;渠江项目15个,总投资约8.31亿元;御临河项目7个,总投资约3.6亿元。

2. 中小河流防洪治理

为了提高我市重点乡镇防洪能力,我市将实施纳入中省“十四五”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规划的广安区肖溪河古龙桥段、前锋区驴溪河工业园区段、华蓥市清溪河城区渠江汇口段、岳池县西溪河苟角镇高寺段等27个项目和新增规划的华蓥市驴溪河禄市镇梨香花海景区段、邻水县芭蕉河城南镇等7个项目,河道治理长度203.3公里,规划总投资9.93亿元。

第十四章 附表及附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