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影响,山东能源结构偏煤问题突出。为破解这一“心肺之患”,山东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做“加法”,煤炭煤电做“减法”,大力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明显加快。

首页> 大气治理> 脱硫脱硝> 烟气脱硫> 评论> 正文

山东减煤增绿 能源发展迈向清洁低碳

2021-10-22 11:38 来源: 大众日报

近年来,山东在加快推进核电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核能综合利用。2019年11月,国内首个核能供热项目落户海阳市,被授予“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目前,海阳7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已运行两个供暖季。今年供暖季,将实现海阳城区450万平方米核能供暖全覆盖,打造全国首个核能供暖“零碳”城市。

核能综合利用,是山东推进能源高效集约安全利用的一个缩影。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山东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围绕“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这一核心任务,实施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能源深度开发利用“双轮驱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培育壮大能源生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一排排百米高的风机叶片徐徐转动,陆上集控中心主控室大屏上的发电量数字不断跳动。近日,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顺利并网发电。这是继9月12日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发出海上“第一度电”后,山东向海揽风的又一突破。

受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影响,山东能源结构偏煤问题突出。为破解这一“心肺之患”,山东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做“加法”,煤炭煤电做“减法”,大力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明显加快。

目前,山东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217万千瓦,同比增长35.3%,其中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868万千瓦、400万千瓦,稳居全国首位。核电累计发电量超过580亿千瓦时,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达到570万千瓦。“外电入鲁”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接纳省外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59亿千瓦时。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达到6730公里,构建形成全省LNG接收站、储气设施与主干管道“一张网”,政府储气能力达2.01亿立方米。

“经过不懈努力,山东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已由‘十二五’末的76.5%、83.8%优化到66.8%和65.4%,实现了关键转变。”省能源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介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而同期工业用电量增长9.9%,低于全国6.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山东工业的这组数据一经发布,便引来众多关注。“以9.9%的工业用电增量支撑16.1%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凸显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成效。”省统计局能源处处长杨志刚表示。

牢固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山东狠抓节能减排,坚决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益。“十三五”时期,全省万元GDP电耗累计下降10.3%。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在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八的省份中,山东是唯一一个指标均为绿色的省份。

同时,坚持把创新作为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山东大力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围绕“减人、提效、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全省已有68处煤矿开展智能化建设,年内累计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83个,东滩、鲍店等7处矿井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

出台国内首个储能示范应用实施意见,建成投用全国首个利用退运电池建设的独立储能电站、国内首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率先出台省级层面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实施潍柴氢燃料发动机及整车制造等一批重大产业和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加氢站20座,日供氢能力达1.5万公斤,居全国第二位……

省能源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围绕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突出能源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两保障、两强化”工程,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能源支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