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要重点围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价格改革,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提升价格治理能力。
当前,能源领域产生了我国近90%的碳排放。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有数据测算,预计到2060年70%的能源将由清洁电力供应,约8%将由绿氢支撑,剩余约22%的能源消费将通过碳捕捉方式,从而实现碳中和。而实现这一变化,需要能源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共同努力。未来碳中和会带来巨额绿色能源投资,预计国内绿色能源总投资2060年将会累计达到60万亿元。
目前,各地、各行业都在积极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作为“双碳”工作的前奏,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成为推进倒逼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
珠三角地区碳中和市场参与度最高,深圳走在全国前列
韩正在会议上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推进各地区有序达峰。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中央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带头压减落后产能、推广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地方政府层面,目前已经开展了三批共计87个低碳省市试点,共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了碳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达峰的分别有18个和42个。实现“双碳”目标,不仅需要政府在顶层设计上积极引领,更需要市场的广泛参与。人民数据研究院基于自身拥有的企业数据库,初步分析了当前各地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市场参与度情况。
碳中和市场参与度前10名城市,该排名是根据城市“碳中和”企业数进行排行
人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以“碳中和”为关键词注册的企业约390家,其中2021年新注册企业121家,占全部总数的31%左右。注册资本金超过亿元以上的重量级企业39家,占全部总数的10%左右。从地域上看,珠三角地区碳中和市场参与度最高,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以碳中和为目标的企业类型丰富,交易活跃,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优势明显。与此同时,深圳市在城市治理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深圳是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20年,深圳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已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当前,深圳已经形成了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彻底淘汰了民用散煤和普通工商业用煤。数据显示,深圳市建立的全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覆盖了城市碳排放总量的40%,配额累计成交量1807万吨,累计成交额5.96亿元。2016年管控范围扩展达到881家,是目前覆盖企业数量最多、交易最活跃、减排效果最显著的试点地区之一。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已覆盖20多个行业 6月底前启动
全国市场进入5月后,不仅全国碳市场建设快速推进,与碳市场、碳中和关联度高的各个行业,也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为行业低碳发展定调。中石化、国电投、南方电网等公司和煤炭、钢铁、电力、汽车、环保、交通等行业近期也正在编制出台碳行动计划方案。生态环境部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已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正在组织开展上线交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2021年4月国内碳市场成交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业内人士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2020年底中国碳市场七家交易所累计成交量
为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国家先后制定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碳市场相关法规和政策,推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陆续发布了24个行业企业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和13项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
中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已经超过40亿吨,未来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