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要求会更加刚性。”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表示,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产业和碳排放重点行业,应强化对碳减排共识,将挑战转化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动力。
李高指出,钢铁行业要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统筹谋划目标任务,科学制定行动方案,推动行业碳排放尽早达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释放的信号同样很“刚”。记者了解到,工信部今年将制定出台更加严格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完善产能信息预警发布机制,实施产能产量双控,组织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逐步研究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等为依据的产量约束机制。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在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一半以上。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看来,我国钢铁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进步,在吨钢耗能与碳排放量上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粗钢产量巨大造成了全行业碳排放总量仍然较大。
而与高位震荡上行的粗钢产量相比,钢铁行业利润率提升却相对乏力。如何进一步脱碳、减量、增效?空间有多大?着力点在哪?这些是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绕不过的问题。
“不要孤立地看待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碳达峰、碳中和事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品结构,牵动着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毅中的观点在钢铁行业体现尤为明显。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高炉—转炉为主的流程结构、行业集中度不高、高端绿色产品供给不充分等能源、产业、产品结构性问题都是影响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因素。反过来看,低碳发展也将倒逼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冷静看待当前钢材消费高增长,国家提出压缩粗钢产量,就是要求钢铁行业切实转变发展理念,从高速增长转移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无论是控产能、还是减产量,目标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这既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利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今年2月,中钢协发布倡议书,呼吁钢铁行业努力在“十四五”期间提前实现碳达峰:一是尽早实现粗钢产量达峰,二是推动低碳冶金等变革性技术研发,三是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工艺,四是提高高强度钢材的应用。
钢铁企业积极响应,从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多家钢铁企业近日发布的2021年经营计划中可以看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企业发展关键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