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关键在于末端分类处理。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立足市情,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大力加强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系统设施建设,3年内坚持先行完善末端处理体系、倒推中端分类运输与源头分类投放的“逆向”思维,让垃圾分类工作大变样,基本完成了全国垃圾分类重点城

首页> 环卫> 报道> 正文

以“逆向”思维构建垃圾分类“咸阳模式”

2021-01-20 09:24 来源: 中国建设报 作者: 杨晓刚 梁锋伟

垃圾分类,关键在于末端分类处理。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立足市情,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大力加强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系统设施建设,3年内坚持先行完善末端处理体系、倒推中端分类运输与源头分类投放的“逆向”思维,让垃圾分类工作大变样,基本完成了全国垃圾分类重点城市阶段性目标,构建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咸阳模式”,促进了垃圾分类处置体系高效运转。

全社会动员

垃圾分类成“新时尚”

生活垃圾分类离不开全民知晓、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如何让居民知晓、支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破解居民不知道怎么分类问题?

2019年以来,咸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按照“党建引领、宣传引导、‘四大家’带头、部门跟进、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机制体制建设,突出重点目标任务,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指导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为推动咸阳市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据介绍,通过“四大家”带头(咸阳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大院率先启动、领导干部带头)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在工作机制、宣传引导、设施配备、运行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先行规范,从抓习惯养成入手推动垃圾分类投放,为全市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咸阳市坚持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由咸阳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咸阳市党建引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倡议书,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党员模范带头“两个作用”,让党组织战斗堡垒“新行动”和党员作用“新坐标”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2.8万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全部注册了垃圾分类APP,建立了党员引领“示范岗”及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市级领导抓整体、区级领导抓街办、街办领导抓社区、社区领导抓楼栋、在职党员抓住户”制度,并形成了党建引领“1124”工作法,即“1周党员下基层1次、工作2个小时,动员党员干部当好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员、示范员、指导员、监督员”,有效发挥了带动和引领作用。

同时,垃圾分类重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习惯养成的转变。近年来,咸阳市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模式。组织全媒体播放视频、刊发专题,编发分类指南,开发公众号、小程序,设计动漫、卡通形象,统一宣传口号,目前全市垃圾分类公益广告时段占比达20%以上,主要道路每千米设置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不少于5处。同时,机关单位、居民社区、校园搭台唱戏,自编自演。秦都区还通过陕西秦腔、歌曲、舞蹈、宣讲等文化娱乐形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宣传活动,并建立了垃圾分类教育基地。

咸阳市还创新校园教育,组建辖区、行业、校园宣传员、指导员、志愿者“两员一者”队伍,全员上阵,分级组织培训,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引入社会资本

逆向打造“四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最怕的是“先分后混”。居民分得很仔细,但如果末端处置能力跟不上,分好的垃圾最后又被“一锅炖”,群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就没了。针对这一“痛点”,咸阳市提出了“先找出路、再行分类”的思路。近年来,紧紧抓住末端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完善末端处理体系先行、倒推中端分类运输与源头分类投放的新模式。

据了解,咸阳市通过对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分类”要求,建立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采取特许经营、BOT(建设—经营—转让)、购买服务等模式吸纳社会资本,近两年累计投入运行经费4000余万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3亿元,先后引进海螺水泥、启迪环境和智享亿家3个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处置。

在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方面,咸阳市多部门联动,发挥行业部门专业化管理职能。市政府出资160万元,由市生态环境局旗下的陕西瑞赛柯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了能容纳10吨有害垃圾的暂存中心,实施收运、分拣、暂存,最后由陕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对有害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

在可回收物收运处理体系方面,咸阳市引进陕西智享亿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以购买服务模式每年补助企业570万元,实施互联网+垃圾智能分类项目。由该企业统一在单位、居民小区、校园配置1500套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并负责垃圾的收集、运输、分拣、处置工作。

在其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方面,咸阳市采取BOT模式,由芜湖海螺投资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日处理能力达1500吨的机械炉排炉焚烧+飞灰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该项目并网发电后,可日发电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按第三方公布的居民用电量估算,年发电量可供50万户居民用电4个月。

“发挥市场杠杆作用,咸阳市采取政府小投入、引入企业参与末端生活垃圾处置的方式,逆向推进‘四分类’体系建设。”咸阳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其他地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居民分类好后,环卫人员运走时又混在一起”的情况,导致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果的担忧,也给生活垃圾分类进小区带来困扰。如何打消居民的疑虑?

据咸阳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咸阳市结合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项目,在市区内建立了1000个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收集点,每天从上午8时开始,专用垃圾回收车辆将收集点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按已收集分类品类密闭运输至分拣中心,分拣员进行二次分拣打包后,再交由专业企业循环利用。

除了生活垃圾“四分类”,咸阳市还实现了4类收运体系独立运行的“四清运”,避免垃圾混装混运。针对垃圾分类收集企业混装混运问题,咸阳市在原有垃圾收运企业专门负责其他垃圾收运的基础上,引入咸阳智享亿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收运工作。同时,引入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厨余垃圾的收运工作,有效避免了生活垃圾混装混运现象的出现。

全量化处理

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厨余垃圾,由于其含水量、含油量高,一直是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咸阳市在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方面采用“集中处理+区域分散布局”模式,由咸阳逸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9亿元,建设处理能力达12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中心,主要负责处理机关单位餐厅和餐饮企业及3个试点小区的厨余垃圾。在此基础上,还新增3座日处理能力达10吨的厨余垃圾分散处理设施,解决了3100余家餐饮单位和居民家庭厨余垃圾的处理问题,厨余垃圾处理率达到80%。

厨余垃圾被运到处理中心后,要先进行机械分拣,待拣出非有机物后,再对其进行机器粉碎,挤压出水分后,在混合机中加入微生物菌和秸秆进行发酵,连续20天保持80摄氏度,就可以生成有机肥料。“水油经过发酵也能变成肥料。”咸阳逸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处理后每年可产生2300万立方米沼气,生产工业级粗油脂1800吨、有机肥原料1100吨。沼气厂内就能使用,还能用来发电,油脂可以全部销售出去,而有机肥原料也可以交给下游企业进行深加工。”

作为咸阳市首个厨余垃圾分散处理项目,渭城区厨余垃圾分散处置中心也将把厨余垃圾“吃”干“榨”尽,转化为干净水蒸气和有机肥原料。

“处置中心选用了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的工艺设备,处理后的出料无任何异味,24小时可形成有机肥原料、园林绿化培养土、油脂等各种原料。”渭城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处置中心运行后,每天可处理10吨厨余垃圾,覆盖渭城辖区内的227个居民小区,避免了因储存厨余垃圾滋生细菌、蚊蝇以及传染病的传播,有效解决了厨余垃圾的处置难题,有机肥也被附近几个花圃抢购一空。

而在2020年7月,位于礼泉县烟霞镇下韩村的咸阳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经正式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发电工艺技术与烟气处理系统,将生活垃圾卸入垃圾坑后经过简单的均化、发酵,贮存5~7天后便投入焚烧炉内焚烧,飞灰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在全程封闭的处理过程中实现固体“零排放”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要求。同时,可实现资源再利用,在焚烧1吨垃圾的同时可产生400多千瓦时的电,垃圾焚烧后的炉渣能被回收作为水泥原材料使用,垃圾渗滤液被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循环水使用。

正是通过以上生产工艺过程和环保措施,咸阳市真正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并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填埋。

健全体制机制

垃圾分类融入城市治理体系

咸阳市把生活垃圾分类融入城市治理体系,并将其作为政府重点工作全力持续推进。

该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垃圾分类办公室和6个工作推进组,小组长全部由县级领导担任,抽调30名精明强干的工作人员独立办公,并创新工作方法,要求市垃圾分类办每月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市级主管领导每周现场调研一次,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各小组坚持每日分头检查指导一次并委托第三方实施常态化暗访监督。针对突出问题进行分级约谈和专题督办,目前已约谈市级部门9个、生活垃圾分类企业10余次。

咸阳市还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实行月考核一次、季排名通报一次,并将垃圾分类达标作为文明单位评选的先决条件。对未达到标准的,取消其评选文明单位的资格,已命名文明单位称号的取消其称号。根据《咸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办法》,该市坚持奖罚结合,对验收合格的居民小区,给予一次性3万元至5万元的奖励,首次对不达标的6个单位和小区分别进行了5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处罚。

据统计,目前,咸阳市主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达到96%以上,知晓率达95%,市民参与率达80%,垃圾分类互联网平台注册用户达到16万余户,“四分类”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建成,日处理回收有害垃圾35公斤,日处理可回收物20吨,日处理厨余垃圾150吨,通过焚烧发电日处理其他垃圾700余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8%,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处理“零填埋”。

通过靠前指挥顶层设计、充分进行社会动员、完善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整合区域内外资源等,咸阳市目前已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四分类”独立运行体系,实现城市生活垃圾“零填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