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考断面自动在线监测数据,该监测断面超标,请相关负责人高度重视,尽快消除水质超标情况……”当某个国考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出现问题,在昆明市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系统上,自超标的点位开始,从下游到上游、从国考监测断面到生态补偿监测断面、从河道到污染源分析水质都有一个直观呈现,可迅速找到对超标断面产生影响的区域,随后超标情况将通过手机短信向辖区党委和政府相关领导、市县相关部门责任人进行通报,督促各辖区、各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这是昆明市智慧监管、科学治水的一个创新举措。
2016年,昆明市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信息平台建成运行,针对滇池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开展实时监测。2020年初,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平台进行扩充升级,将监测范围从滇池流域拓展到全市所有水环境区域,建立昆明市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系统,横向整合了水文水资源、滇池管理、水务、气象等部门数据,实现数据共享;纵向整合各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站和污染源监测设备数据,直观全面地呈现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
“如普渡河的水质监测,流域覆盖西山、晋宁、安宁、富民、禄劝等多个区域,共有3个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但要做好这么长一条河的监管,找到影响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的河段及责任区域,需要更详细、更及时的监测数据作为支撑。”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副主任张冰介绍,除了3个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各部门还在全市河道的多个交界断面设置了15个自动监测站,把所有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一旦国考断面出现超标问题,能迅速分析找出对超标产生影响的区域,找到该区域的责任人,督促其及时采取措施。
今年系统扩充升级后,把自动监测数据与考核指标挂钩,确保监测数据更及时有效地支撑水污染防治工作。“过去,我们需要等到月度监测报告出来以后,才能知道哪个监测断面超标,然而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及时开展。依托系统提供的数据,我们现在就能把工作往前做,在月度监测报告出来之前就已掌握基本情况,并提前开展相关工作。”张冰说,该平台优化升级以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如,新宝象河今年初水质情况有所下降,平台每天将水质情况发送到相关责任人手机上,在连续地督促整改下,针对该河道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从5月开始,河道水质不断提升,目前已达到考核标准。
依托昆明市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市生态环境局开发了专门的App“昆明水环境”,包含“国考断面”“流域水质”“流域地图”“水质报告”“我的关注”等功能。全市各级政府、生态环境、滇池管理、水务、气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均可向市生态环境局申请使用,将水环境实时数据囊括“掌中”,只要打开App就能查看实时数据和累计数据,及时调整水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到年度考核标准。同时,工作人员还能通过App阅读水质报告,而过去则需打印纸质报告,再送到负责人手上,耗时又费力。“可以说,系统充分发挥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优势,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的分析和展示方式,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从海量的监测数据中找到影响水质达标的原因。”张冰介绍,该平台目前注册用户300余人,今年截至目前已发送水质信息21万余条。
水污染防治一直被市委、市政府作为头号工程来抓,而要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智慧监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昆明市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等20多种技术手段,实施各类水污染防治系统联动运行,实现精准治水、科学治水。除了昆明市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系统外,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目前还在研究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动态监测重点流域的植被、水体、建筑工地、矿山、固体废物堆场、裸露地变化情况,通过遥感影像快速发现可疑环境风险点。“我们可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快速对某区域最近3年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提取出该区域植被破坏图斑以及新增建筑工地、矿山、固体废物堆场、裸露地图斑,然后将这些可疑环境风险点图斑和位置信息发送给执法人员,请执法人员到现场核实查处,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工程师杨景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