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海水淡化能力不断提升,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大生活用海水技术得到不断应用,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近千亿吨。下面进行海水淡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截至2016年底,我国海水利用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接近7.4%。具体来看,全国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7个,产水规模达到120万吨/日。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产水成本维持在6.4-7.5元/吨。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在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中,基本上都是采用反渗透(SWRO)和低温多效蒸馏(LT-MED)技术。如今,商业化的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热法和膜法,热法主要是低温多效蒸馏工艺(LT-MED)和多级闪蒸工艺(MSF),膜法主要是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SWRO)。
热法和膜法都是已经大规模工程应用的成熟技术。总体来说,热法具有系统稳定、可靠、产品水水质高的优点,缺点是能耗较高;而膜法技术具有一次性投资省、能耗较低、操作弹性大的优点,缺点主要是维护量较大。
根据发改委、海洋局联合印发的《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预计“十三五”中后期,国内海水淡化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到2023年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将达到285万吨/日,产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其中,整体产业链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海水淡化项目有望实现高速快速增长,膜设备、反渗透设备等水处理设备利用形式完成初步规模化示范,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我国水处理产业发展已经进入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关键时期,供需多元化格局越来越清晰,结构低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链系统化特征越来越突出,水处理产业由此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随着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节流开源”蓬勃兴起,海水淡化将成为今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受政策环境改善、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我国海水淡化设备投资规模也不断增长。以上便是海水淡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的所有内容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