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广,各试点城市也进入验收阶段,海绵设施的科学运行养护已成为实现海绵理念的关键因素。对嘉兴市海绵设施运行和管护现状分类调查与分析,获取基于现状条件下海绵设施运行和管护的实际效果,将为制定运行管护导则和科学养护积累基础数据和经验。
01 调查方法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范围大、项目多,同时试点区内主体建筑的建设年代、建设开发密度、绿地率和市政公用设施现状等情况差异明显。因此,调查按照分类别调查、因地制宜以及充分利用已有数据3个原则,结合嘉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情况,充分考虑海绵设施所在建设项目的区域位置、项目类型、占同类型项目的比例以及海绵设施的特点,同时选取目前在嘉兴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且实际效果较为理想的海绵设施,并利用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的典型海绵设施和“十二五”水专项的监测设备和数据。此外,为了解周边平原河网地区的特点和海绵城市建设、运行及管护情况,对典型平原河网城市进行了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调查方法详见表1。
02 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除嘉兴外,还包括上海、宁波和昆山这3个典型的平原河网城市。为全面准确又突出重点的调查嘉兴海绵设施的运行成效与管护现状,同时根据《嘉兴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规划》中项目情况,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分类,试点区内共有建筑与小区类项目79个(住宅小区34个、公共建筑45个),市政道路类项目21个,公园类项目3个,具体情况详见表2。本次调查范围为整个嘉兴海绵试点区,实现对整个试点区项目的全覆盖。
表2 嘉兴海绵城市建设调查区域
03 结果与讨论
3.1 周边平原河网城市特点及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周边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分别为1 069~1 489.2 mm和860.1~1 338.5 mm,各城市相差不大,全年雨季主要集中在3~6月的春雨、梅雨以及8~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各城市河网密度均大于1 km/km²,城市地面坡度都小于2%,如图1、图2所示。同时,浅层孔隙地下水埋深及地质情况也都类似具有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性能弱的特点,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因此,通过调查嘉兴海绵设施的运行成效和管护现状,获得相关数据和进行梳理总结有助于为具有相同特点的平原河网城市进一步研究海绵设施的管护和系统优化提供一定依据。
各城市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开展了国家级或省级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相关工作,确定了一定范围的试点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并编制了专项规划、规划设计导则、标准图以及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等,调查还对周边各城市所采用的海绵设施和植物种类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各被调查城市常用的灰色、绿色海绵设施以及植物种类基本一致,具体情况见表4。
3.2 嘉兴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及管护情况
根据嘉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竣工项目的海绵城市竣工实测实量评估报告,统计和汇总了主要海绵设施的规模,结果表明试点区内多采用植草浅沟、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等绿色设施,灰色设施主要以透水铺装和加装截污挂篮的雨水口为主,具体情况详见表5。
同时对嘉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海绵设施的现状管护情况开展了调查,发现试点区内绿色海绵设施和灰色海绵设施的管护现状按照所在位置不同,管护归属单位和管护所执行的规范或标准也不相同,具体详见表6。这表明现状海绵设施的管护缺乏有针对性的管护办法、管护标准和相关责任单位的考核办法,可能会影响海绵设施的科学管理,从而无法保障海绵设施正常稳定和长期有效的运行。
3.3 嘉兴市各类海绵设施问题汇总
通过对调查范围内103个项目中的海绵设施进行摸底调查,主要包括植草浅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塘、雨水湿地和水陆缓冲带6种常用的绿色设施及透水铺装和渗井2种常用的灰色设施。绿色设施主要调查植物种类、植物生长、杂草、设施内垃圾、进出水口堵塞、设施结构(进出水口损坏、边坡结构以及高程)和设施内溢流雨水口(完整性、有无异味、底部淤积、截污挂篮安装、截污挂篮垃圾累计)等情况,调查结果(见图3)表明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雨水湿地中植物层次和种类较为单一,仅有少部分搭配较为丰富涵盖乔木、灌木及草本,而在植草浅沟、水陆缓冲带和雨水塘中仅有草本;除绿色屋顶中植物生长情况不佳外,85%以上其他各类绿色设施中植物生长情况均正常;相对于其他设施,有超过30%的雨水塘内杂草较多,仅有不到20%的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浅沟内杂草较多,而所有雨水湿地、水陆缓冲带和绿色屋顶中杂草都较少;此外,有超过25%的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浅沟、雨水湿地和雨水塘内存在少量垃圾的情况,而水陆缓冲带和绿色屋顶内无垃圾。
调查还发现除雨水湿地和水陆缓冲带外,有15%以上的其他设施内存在轻微或严重的进出口堵塞情况;仅有不到10%的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的进出水口被损坏;大部分设施的边坡结构都没有出现沉降或损坏等问题;大部分设施高程合理,仅有不到5%的雨水花园和20%左右的下沉式绿地存在高程问题,影响雨水进入设施。这些绿色设施的进出水口堵塞、结构破坏以及与周围的竖向关系最后都将会影响设施对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具体情况见图4。
调查表明仅有不到10%的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浅沟内的溢流雨水口存在破损或完整性问题,其余都完整且无损坏情况;大部分设施内的溢流雨水口无异味,仅有3%的下沉式绿地内溢流雨水口有异味;约20%左右的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内溢流雨水口底部存在淤积情况;65%的雨水花园、50%的下沉式绿地和29%的植草浅沟内安装了截污挂篮;13%的雨水花园和24%的下沉式绿地内溢流雨水口中截污挂篮的垃圾累积量较多,超过挂篮体积的50%,见图5。
透水铺装主要对表面破损程度、表面污渍、青苔生长以及植草砖停车位和高承载力透水停车位内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见图6),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到1%的透水混凝土、2%的植草砖停车位和4%的高承载力透水停车位上存在表面大量破损的情况;超过10%的各类透水铺装都存在表面污渍的情况,其中陶瓷透水砖表面出现污渍情况的比例最高为45%,高承载力透水停车位比例最低为12%;除透水沥青外,陶瓷透水砖、混凝土透水砖、高承载力透水停车位以及植草砖停车位中都存在有青苔的情况,其中出现青苔情况占比最高的是陶瓷透水砖为73%,最低的是透水混凝土砖为16%,这主要与各类透水铺装所在的位置和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
调查结果(见图7)表明,约40%的植草砖停车位和高承载力停车位中植物的生长情况较差,较好的不超过20%,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有2方面,一方面是停车位上车辆反复出入碾压不利于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则是植物生长区域的土壤营养不佳或施工过程不当造成底部不透水。
调查还对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施工单位和养护单位关于海绵设施运行养护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分别从海绵设施养护现状、养护内容以及养护频率等几个方面了解现状海绵设施养护的基本情况。其中,参与调查问卷的人员比例分别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43.48%,养护单位8.7%,社区4.35%。在被调查人员中认为海绵设施养护好、较好、一般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0%、56.52%、39.13%和4.35%;在养护重要性方面资金、养护技术和负责养护的人员是位于前三的因素。目前,锄草、修剪、浇水、施肥和透水层面层清理、定期巡视、更换透水面砖分别是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的主要养护内容,但是上述养护内容普遍缺少统一的评判标准和相对应的养护频率,70%以上的受调查人员认为目前养护内容所遵循的养护频率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养护。
04 结论与建议
(1)周边城市在降雨量、蒸发量、河网密度、城市地面坡度、浅层孔隙地下水埋深及地质情况与嘉兴类似具有相同的雨量充沛、蒸发量大、河网密度高、地面坡度小、地下水位高及土壤渗透性能差等特点。
(2)针对海绵设施的运行管护,目前缺少统一的部门、科学的运行管护标准及相关责任单位的考核办法,可能会影响海绵设施长期有效的运行效果。
(3)大部分绿色设施的植物生长情况良好,少量设施还存在杂草、垃圾、进出水口堵塞、设施结构(进出水口损坏、边坡结构以及高程问题)损坏问题,大部分设施内溢流雨水口基本完整、无异味和底部淤积,但只有65%的雨水花园、50%的下沉式绿地和29%的植草浅沟内安装了截污挂篮,安装了截污挂篮的设施中有超过10%的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垃圾累计量超过50%。
(4)透水铺装中仅有极少设施存在表面大量破损的情况;但是有超过10%的各类透水铺装都存在表面污渍的情况,其中陶瓷透水砖比例最高为45%,高承载力透水停车位比例最低为12%;除透水沥青外,陶瓷透水砖、混凝土透水砖、高承载力透水停车位以及植草砖停车位中都存在有青苔的情况;40%的植草砖停车位和高承载力停车位中植物生长情况不佳。
(5)海绵设施的运行管护需要资金、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三者的结合,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根据已有的运行管护数据结合相关规范到则编制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海绵设施运行管护标准,确保海绵设施效果长效发挥。
原标题:给水排水 |运维数据:嘉兴市海绵设施运行和管护现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