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推动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的“双达”进程,在4月28日“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研究”项目启动会上,各方专家围绕城市“双达”的机遇挑战、技术路线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一是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匹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空气质量及温室气体减

首页> 大气治理> 碳交易> 评论> 正文

专家观点 | 观点汇聚 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建言献策

2020-06-24 08:44 来源: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作者: CCAPP秘书处

编者按:为推动我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的“双达”进程,在4月28日“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及碳排放达峰研究”项目启动会上,各方专家围绕城市“双达”的机遇挑战、技术路线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匹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空气质量及温室气体减排协同目标,完善协同机制体系的建立,明确各个部门、层级的职责。

二是基于城市分类,合理规划、精准施策,分类时考虑空气质量、排放当量、产业结构、地理位置等客观差异,并有针对性的总结、借鉴国内国际经验。

三是优先发展低碳技术,推广源头控制措施,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筛选措施,实现协同效益最大化。

四是疫情之后将有大量投资用于拉动经济恢复,应引导投资走向环境、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邹骥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

为满足公众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需求及履行低碳转型的重要责任,我国现阶段应当制定大的框架,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匹配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空气质量及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完善协同体制,使各个部门、层级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责任,随后对具体措施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逐步完善、细化和落实政策。

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双达”是我国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应梳理现存措施政策的协同效应、发展低碳技术,以城市为切入点及中心点,支持国家制定和实现合理可行的空气质量及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末端治理仅限于解决“蓝天”问题,实现“双达”则应大力推进四大结构调整优化,实现污染物和碳减排管理体系的优势互补。此外积极协调智库专家进行信息分享,从国家、城市、技术、行业等多个层面共同发力,形成战略建议,为“十四五”布局阶段提供清晰明确的建议作参考。

张大伟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副司长

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提出四点建议:

一、将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机制融合。“十四五”时期进一步落实二者机制上的融合,助力生态环境部门逐渐从污染控制部门转向社会综合调控部门。

二、量化分析政策措施的协同效益。在制定协同政策时量化各类措施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更科学、全面地把握措施效益。

三、扩大“双达”路径及效果的分析尺度。大气污染治理应强调区域联防联控,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碳达峰也需从更大的区域去落实。

四、加强成果转化,推动政策落地。在提出可控落地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在监测、考核、统计等体系中的协同,并在“十四五”规划中实现阶段性转换,将国际压力转化成国内政策推动力。

徐华清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

空气质量和碳减排协同管理还未形成比较清晰的共识,对此提出以下四个建议:

一、低碳转型是全球发展趋势,碳达峰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因此“十四五”规划要明确碳达峰目标。

二、应从关注短期空气质量优化的应急举措,转向长期持续的政策行动,并考虑成本问题。

三、必须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控制,尤其是对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管控。

四、需从清洁能源转向低碳能源,因为清洁不等于低碳,但低碳99%是清洁的。

严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应强调多重目标下的环境管理。因此需加强PM2.5、O3、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协同管理,实现“一市一策”的“精准治污”。现阶段城市层面的碳达峰政策相对薄弱,应加强方法及体系的技术支撑,从国家层面引导城市将“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融合成一个整体。

杨金田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做好城市“双达”规划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需做好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范围的界定;

二、根据城市类型制定相适宜的时间框架、空间框架和技术路线图;

三、建立“‘双达’城市案例库”将对中国城市“双达”起到重要的支持和推广作用。

姜克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十四五”先锋城市、“宜居城市”的建立、推广和评估,都应将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考虑进来,以展示新形势下的中国环境治理成绩。此外,疫情之后大量投资用于拉动经济恢复,应积极引导投资走向环境、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新基建带来的碳减排效益较为可观。

唐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研究发现,深圳80%的治理措施具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效果,但目前采取措施的碳减排潜力却在降低,未来需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应对碳减排瓶颈,以及深圳人均电量消费持续上升减排压力大等问题。现阶段深圳的人均电量消费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如不提高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碳减排趋势会停滞。此外,深圳虽已做到空气质量达标,但并未制定明确的碳达峰目标,需要尽快确定碳达峰目标及实施路径。

王书肖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研究工作,建议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推动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助力实现城市“双达”规划的同时,也应对标“美丽中国”等中长期目标。此外协同措施的筛选除考虑城市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性以外,也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冯银厂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推进“双达”,我们需思考及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之间区域范围不协调的问题,碳达峰是以全国达峰为目标,而空气质量达标需要在城市层面实现;

二、制定政策措施解决不同类型城市的差异性;

三、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度。

何东全 能源创新中国区,主任

在进行城市“双达”规划中需思考两个尺度:

从时间尺度上,如何统一1至2年需实现的空气质量达标目标和5至10年需实现的碳达峰目标;

从空间尺度上,如何避免碳排放的转移(例如将武钢挪出武汉,武汉的碳减排量将大幅度提高,但整个区域减排量不会改变)。

黄成 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所长

基于上海市空气质量改善和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双达”规划提出三点建议:

一、基于空气质量、碳排放和产业经济现状进行城市分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规划建议(例如对空气质量已达标城市,可考虑以实现碳达峰为目标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基于城市发展规划,估算具体措施的成本效益;

三、研究碳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融合政策,包括排放统计系统、管理机制和考核方式等,现阶段上海市的节能减排管理、空气质量管理及碳排放管理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严重阻碍了“双达”及四大结构调整优化的进程。

傅莎 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

在规划“双达”路径时,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进而选用协同效益较高的措施。此外,实现城市“双达”必须考虑城市与区域、国家在多方面的衔接与结合,比如政策衔接、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等。

王志高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主任

现阶段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机制缺乏衔接,国家层面应更好地引导制度建设,在城市规划、排放清单、排污许可等方面实现协同并给予一定重视(例如要求在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制度中对碳达峰目标的可达性分析)。此外,城市分类应考虑不同城市的工作重点,设计落地可能性较高的措施。

刘欣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

首先,空气质量达标应尽量实现多污染物达标,将PM2.5和O3都纳入目标规划范围。其次,需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制定相适宜的“双达”规划,且城市分类应考虑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客观差异。此外现行污染物减排措施可能会导致温室气体减排成本增加,因此可考虑统一核算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并在方法学上体现碳减排目标的优先性。

【CCAPP秘书处根据会议摘要整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