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山开采越来越多。在对矿山环境进行管理控制的时候,要结合国家绿色发展指标,实现矿山环境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矿山开采期间,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对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系统的修复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这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做好每个环节的对接工作。基于此基础,本文概述了矿山地质的环境特点和地质灾害的类型,对地质灾害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修复进行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地质灾害;生态环境;修复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强度不断加强,然而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生态环境等造成的影响较大,使矿区的地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主要表现为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其中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1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影响
1.1崩塌
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并以滚动、跳动、坠落移动的现象称为崩塌。矿山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地质结构,对岩体的稳定性产生破坏,易引发岩体开裂,形成外倾结构面,在暴雨等外力作用下易沿结构面脱离、坠落引发崩塌地质灾害。
1.2 滑坡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作用下,沿斜坡内部的软弱面或软弱带(一个或多个)发生剪切破坏而产生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对于我们矿山地质灾害来说,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和加剧了滑坡的发生。
1.3 泥石流
在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于暴雨或融雪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的土、水、气的混合流,是介于挟沙水流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形成泥石流的条件,一是地形条件,具备一定的坡度,和流通区域;二是物源条件,泥沙、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对于矿山生产而言,废弃的渣石土等松散物质要及时妥善安置处理,特别不能堆放在斜坡上,沟谷两侧和沟口等位置,避免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源条件。
1.4采空区塌陷
由于地下存在的采空区、井巷、隧道等而引起地上岩、土体覆盖层向下陷落而造成灾害的现象。采空区塌陷主要是因为矿山的地下开采引起的,地下开采需要布设很多的巷道,采矿后形成采空区,采空区不能及时的回填从而引发采空区塌陷。
1.5 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
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是巨大的,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矿山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矿山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生命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我们矿山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地质灾害,日常的巡查、排查,发现异常要及时妥善处置,消除威胁或者主动避让,避免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
2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2.1多部门联合建立监测体系
矿山资源的开采涉及各个单位企业的利益,其利益链较为复杂,在开采之前,要协调好各个单位企业的利益分配,因为涉及的单位企业较多,所以可以通过系统化管理方式对矿山环境进行检测,政府为主要牵头人,综合国土、林业、应急等多个部门职能,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机构,赋予该机构合法的环境保护权,主要维护矿山开采期间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平衡性的前提下保证矿区开采的安全性。该机构的设立对整个矿区环境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科学治理矿区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矿区开采效率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采用多样化措施进行管理,不定期抽查检测矿区地下水或者土壤的环境指标,判断其环境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发现污染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从源头上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2.2落实测绘工作
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区域中,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利用CORS系统,将整个矿区地形图补充完整,建立地标观测站,调查和分析地表建筑物受到的开采损害情况,测量和补充地表塌陷与地质勘探;学会利用现代化的测绘设备和积水,构建出一个系统且完善的地标监测系统,确定各项系数,准确把握岩层的运动规律,这样才能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要鼓励各大院校培养出更多地质灾害防治专业的人才,使其能掌握更多先进的治理理念,能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地质防治措施,同时还要提高这些人才的职业素养、安全意识以及技术水平,最大程度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的概率。
2.3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在计算参数时发现用水量等问题可能过多时,可以提前建设排水沟,做好应急排水设施,以防出现滑坡、边坡不稳等后果。在一些不太稳定的地段,要做好拦截措施,减少滚石带来的伤害。施工安全问题也极为重要,开采过程中要派人加强现场监管,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识,避免因操作问题带来重大事故。另外,开采过后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利用矿坑回填、植树造林等措施来减少施工团队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
2.4加强矿山开采控制及采后治理
矿山地质灾害有很多种,每种灾害的影响程度不一样,要想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护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结合矿山实际情况进行预防,开采的时候,合理规划每一个环节,保证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矿产资源开采之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地质地貌的勘探、开采方案的制定以及开采后的修复治理措施。矿山开采完之后,就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问题,可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修复,比如失稳边坡治理、固体废料综合利用、回填矿坑、清理矿渣和煤矸石堆,或将煤矸石用于修路及加工成各类建筑材料,塌陷区复垦利用等,这些方式的对环境的修复效果较为理想。在处理落石、碎石、崩塌等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时,把个人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发现有二次坍塌的可能,及时撤离,事后再采取合适的办法进行解决,一定要防止意外事故的二次发生。相关管理单位要做好部门职能工作,加强对矿区的巡视力度,检查其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规范化管理矿区开采流程,杜绝人为失误,采矿剥离的土皮要放置在规定的位置,不能随意乱发。提高坑道的支撑力度,合理优化其支撑框架,防止坍塌情况的出现,矿区内如果存在积水,可以采用合理疏通的方式,将积水引入地表渗透力较强的区域,或者采取相关防护措施。
结语
总而言之,矿山工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有很多,出现这些灾害的原因也很多,相关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出现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同时还要认真勘察矿山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工程可能会出现的地质灾害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同时还需要秉承“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借助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严格控制和管理地质灾害,最大程度保证采矿作业的顺利开展。
原标题: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