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省生态环境厅联合5部门印发《辽宁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关于印发《辽宁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
治理实施方案》的函
各市人民政府,沈抚新区管理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辽政发〔2018〕31号),按照《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6号)要求,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制定了《辽宁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辽宁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辽宁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辽政发〔2018〕31号)以及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四部委印发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6号)有关要求,推动我省涉工业炉窑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炉窑升级改造和深度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特制定《辽宁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摸底我省工业炉窑的分布状况与排放特征,建立工业炉窑详细管理清单,实现监管全覆盖。作为方案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开展现有工业炉窑排查整治,按照“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则,确保辖区内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严格落实企业治理主体责任,强化各部门联动执法,建立工业炉窑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管理体系;推进工业炉窑全面达标排放,工业炉窑装备和污染防控水平明显提高;开展建材、有色、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石化等重点行业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开展镁硼、陶瓷等涉工业炉窑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综合整治;选取重点行业、重点炉窑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进一步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建材、有色、钢铁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推动我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涉工业炉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整治范围
我省涉工业炉窑主要行业为建材、有色、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石化。按照大气污染物产排量以及炉窑数量,重点行业为建材、有色、钢铁行业,炉窑数量占比65%,大气污染物产排量占比工业炉窑88%。其中,建材行业中的菱镁行业是重中之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炉窑数量占比均超过50%。机械制造行业窑炉数量占比17.5%。我省工业炉窑主要包括熔炼炉、熔化炉、焙(煅)烧炉(窑)、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焦炉、煤气发生炉等八类(附件1)。
按照大气污染物产排量以及炉窑数量,我省涉工业炉窑重点地区为鞍山、营口、朝阳、沈阳、本溪、葫芦岛、阜新等7个城市;重点治理产业集群为菱镁产业集群(营口大石桥、鞍山海城)、硼镁产业集群(丹东)、陶瓷产业集群(沈阳、朝阳)、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葫芦岛(锌、铜)、朝阳(钛、钼、钒)、锦州(钛、钒、钼))、钢铁产业集群(鞍山、本溪、营口、朝阳、辽阳)等5类产业集群;重点治理工业园区为机械制造工业园区(沈阳、铁岭)和化工、石化工业园区(盘锦、大连、抚顺)等2类工业园区。各市治理重点见附件2。各市可根据工业炉窑排查结果补充确定本地区治理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
三、重点任务
(一)加大涉工业炉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1.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新建涉工业炉窑的建设项目,原则上要入园区,配套建设高效环保治理设施。新(改、扩)建工业炉窑以及工业炉窑搬迁改造项目在满足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按照相应行业排放标准的特别排放限值和污染治理要求(附件3),同步设计、安装污染治理设施。(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省生态环境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和改革委)
2.加大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分行业清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淘汰类工业炉窑。以建材、有色等行业为重点,对照行业标准(附件4),对热效率低下、敞开未封闭,装备简易落后、自动化程度低,无组织排放突出,以及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工艺落后等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炉窑,依法责令停业、关闭。(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和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
(二)加快工业炉窑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
对以煤、重油、石油焦、渣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炉窑,加快使用清洁低碳能源以及利用工厂余热、电厂热力等进行替代。禁止掺烧高硫石油焦(硫含量大于3%)。玻璃行业全面禁止掺烧高硫石油焦。(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省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
加大煤气发生炉淘汰力度。支持菱镁、陶瓷等等重点行业加快退出煤气发生炉。依法依规推进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有序退出。集中使用煤气发生炉的工业园区,暂不具备改用天然气条件的,原则上应建设统一的清洁煤制气中心。(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
加快淘汰燃煤工业炉窑。鼓励菱镁行业直燃煤煅烧炉窑改烧天然气等清洁燃料;鼓励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窑)由周边热电厂供热;加快推动铸造行业(10吨/小时及以下)冲天炉改为电炉。(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实施污染深度治理,推进工业炉窑全面达标排放
根据国家和我省已颁布的行业排放标准(附件4),实施工业炉窑深度治理,重点推进建材、有色、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石化等重点行业,积极推进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焦化等行业,配套建设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推进工业炉窑全面达标排放。2020年底前,现有菱镁行业工业炉窑完成《辽宁省镁质耐火材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 21/3011-2018)中“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改造。钢铁行业工业炉窑按照《辽宁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的实施方案》时限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具备条件的焦化企业实施干熄焦改造,提高焦炉装煤和推焦废气的捕集率。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应严格执行许可要求贯彻执行。
石灰窑污染排放控制按照《辽宁省镁质耐火材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21/3011-2018)要求执行。对铸造、日用玻璃、玻璃纤维、矿物棉、电石等即将发布国家行业排放标准的行业,以及钨、工业硅、金属冶炼废渣(灰)二次提取、氮肥、无机磷、活性炭等尚无行业排放标准制订计划的行业,各市可合理把握工作推进进度和节奏,按照国家标准出台后要求的治理时限或参照相关行业大气污染治理要求(附件3),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管理,以建材、有色、石化、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为重点,严格控制工业炉窑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物料储存、输送等无组织排放,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措施(附件5),有效提高废气收集率,产尘点及车间不得有可见烟粉尘外逸。生产工艺产尘点(装置)应采取密闭、封闭或设置集气罩等措施。煤粉、粉煤灰、石灰、除尘灰、脱硫灰等粉状物料应密闭或封闭储存,采用密闭皮带、封闭通廊、管状带式输送机或密闭车厢、真空罐车、气力输送等方式输送。粒状、块状物料应采用入棚入仓或建设防风抑尘网等方式进行储存,粒状物料采用密闭、封闭等方式输送。物料输送过程中产尘点应采取有效抑尘措施。
加大煤气发生炉VOCs治理力度。酚水系统应封闭,产生的废气应收集处理,鼓励送至煤气发生炉鼓风机入口进行再利用;酚水应送至煤气发生炉处置,或回收酚、氨后深度处理,或送至水煤浆炉进行焚烧等。禁止含酚废水直接作为冷却和密封介质。氮肥等行业采用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的,加快推进煤气冷却由直接水洗改为间接冷却;其他区域采用直接水洗冷却方式的,有条件的应采用简洁冷却,造气循环水集输、储存、处理系统应封闭,收集的废气送至三废炉处理。吹风气、弛放气应全部收集利用。(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省生态环境厅)
(四)开展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综合整治
加大涉工业炉窑类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综合整治力度,结合“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规划环评等要求,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进一步梳理确定其发展定位、规模和结构等。制定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对标先进企业,从生产工艺、产能规模、燃料类型、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环保治理水平。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表的要求,同步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企业升级改造。对于涉工业炉窑类工业园区,加强能源替代与资源共享;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或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中心等,替代工业炉窑燃料用煤;充分利用分质与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形成清洁低碳高效产业链。(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省生态环境厅、发展和改革委)
(五)加强环境监测监控体系
加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建材、有色、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石化等重点行业,严格按照排污许可管理规定安装和运行自动监控设施。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冲天炉、玻璃熔窑、以煤和煤矸石为燃料的砖瓦烧结窑、耐火材料焙烧窑(电窑除外)、炭素焙(煅)烧炉(窑)、石灰窑、铬盐焙烧窑、磷化工焙烧窑、铁合金矿热炉和精炼炉等,原则上应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2020年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自动监控、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监控等数据至少要保存一年,视频监控数据至少要保存三个月。
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自动监控设施应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加强自动监控设施运营维护,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90%。企业在正常生产以及限产、停产、检修等非正常工况下,均应保证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并联网传输数据。各地对出现数据缺失、长时间掉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核实和调查处理。严厉打击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行为,对监测机构运行维护不到位及篡改、伪造、干扰监测数据的,排污单位弄虚作假的,依法严格处罚,追究责任。(责任主体:各市人民政府,配合部门:省生态环境厅)
四、实施步骤
(一)编制实施方案建立工业炉窑全口径台账
各市按照工业炉窑各项标准要求,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工业炉窑重点行业、产业集群的拉网式排查,摸清包括炉窑种类、炉窑分布、炉窑耗能和污染状况的工业窑炉基本情况,建立全口径的工业炉窑管理台账(附件6),实现监管全覆盖。各市制定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并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项目(附件7),明确治理分类和治理时限,优先推进城市建成区周边、大气传输通道等区域炉窑整治。2020年3月底前,各市将工作方案(含附件7)炉窑台账(附件6)统一报送至省生态环境厅。
(二)分类实施工业炉窑各项整治任务
各市要组织企业按照实施方案制定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实施计划,确保2020年底前,工业炉窑全面达标排放。以建材、有色、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石化等行业为重点,按照淘汰取缔、清洁替代、深度治理的不同要求,加强相关企业和产业集群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工作部署。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三)调度管理并定期报告
各市按季度报送综合整治进展情况,每季度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将上季度工业炉窑重点项目情况(附件7)和治理情况汇总表(附件8),统一报送至省生态环境厅。
2021年1月底前,各市将工业炉窑综合治理总结报告和管理台账(附件6)统一报送至省生态环境厅。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政府是推进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主体,要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总体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将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及企业,积极做好监督检查执法和跟踪服务,督促工业园区、企业按时限要求完成工业炉窑各项治理任务,持续巩固治理成果。
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共同实施本方案。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地方工作指导。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将各市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严格评价管理,对于组织推进不力的地区予以通报。
(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是工业炉窑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责任,按照本方案实施和各市制定的工作方案要求,确保按期完成改造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装备升级和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实施污染深度治理。按照行业治理标准和规范要求,依据工业炉窑综合治理效果付费,防止低价中标乱象,严把工程建设质量,严防建设简易低效环保治理设施。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健全内部环保考核管理机制,确保治污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推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国有企业和龙头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大力推进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严格监督执法
各市要积极开展工业炉窑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日常监督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不达标、未按证排污的,综合运用按日连续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严格处罚,并定期向社会通报。严厉打击弄虚作假、擅自停运环保设施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落实情况作为区域强化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任务,对推进不力、工作滞后、治理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约谈问责。
(四)加强宣传引导
工业炉窑涉及行业多、领域广,各市要营造有利于开展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良好舆论氛围,增强企业开展工业炉窑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各市要积极跟踪相关舆情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做得好的,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对做得不好或推进滞后的,要加大通报力度或舆论曝光。
(五)完善经济政策
落实税收优惠激励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按照有关条款规定,对涉工业炉窑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待遇。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三十的,减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百分之五十的,减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环境保护税。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业炉窑综合治理达标的企业给予奖励,促进排污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企业通过综合治理形成的碳排放配额盈余,未来可用于碳配额交易。
实施差别化电价政策。充分发挥电力价格的杠杆作用,推动涉工业炉窑行业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实施污染深度治理。严格落实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等行业差别电价政策,对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用电(含市场化交易电)实行更高价格。
(六)实行差异化管理,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将涉工业炉窑企业全面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以“可操作、可检测、可核查”为基本要求,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工艺、燃料类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果、无组织排放管控水平以及大宗物料运输方式等,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具体生产线和设备。根据污染排放绩效水平,实行差异化应急减排管理。原则上工业炉窑应以停止生产线或主要产排污环节(设备)为主,对不可临时中断的生产线或生产工序,相关企业应提前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应急期间减排措施的落实。未达到深度治理标准的,在错峰生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实施分级分类差别化管控,加大停限产比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