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初,国务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由此可见,2019年从岁末到岁中,国家高层在强调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作为关键目标,始终如一。但是也从中看出,我国在污染防治攻坚阶段,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此外,在国家环保高压政策下,尽管我们在水环境和大气污染治理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城乡居住环境改善方面却仍存顽疾,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二次返污的现象。
一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产能急剧扩张,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以生活垃圾、城市工业固废、污泥等为主的固废品悄然而迅猛地将城市包围,成为城乡环境优美的障碍。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22801.75万吨。垃圾等固体废弃产量日益增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每天源源不断产生的大量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一个污染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坦白的讲,目前困扰我国的“垃圾围城”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城乡居住环境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依然是刻不容缓。
生态环境部2018年第一次部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治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污染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2019年12月2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成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将于2020年1月1日正式执行,将“高标准+严监管”落到实处,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在此引导下,整改升级,规范运行、高标准排放,成为行业共识与热点。
而另一方面,受到国家财政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近期有多个已经审批的垃圾发电项目却处于悬挂状态。即便是对于已经投运的垃圾发电厂来说,由于中央财政电价补贴资金和地方政府垃圾处理补贴费迟迟不能到位,也面临着经营和生存危机。很多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纷纷表示,已经有九个月没有拿到电价补贴了,因此而导致的财务成本急剧攀升。尤其是在当前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民营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垃圾发电项目属于重资产投资,目前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均造价在50万元/吨左右,以新建一座处理能力为1000吨/天的焚烧发电厂为例,大致造价约5亿。相对于垃圾填埋模式会引发二次污染的问题,投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为破解当前“垃圾围城”困境较为科学的手段。然而许多投资公司受制于融资渠道的匮乏,在大规模布局垃圾发电项目的同时,却经受着资金链断裂的阵痛。
对于投资公司尤其是民营资本来说,每一个垃圾发电项目的投建,就意味着增加一份公司的财政压力,因此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成为垃圾发电厂能否高效运行的强心针。然而针对垃圾发电的“国补”政策虽然就摆在那里,但是补贴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结果造成垃圾发电场即便是“望梅”却无法“止渴”。甚至一些投资公司,“瘫倒”在等待电价补贴的路上。
自2020年1月1日起,生态环境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成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自动监控系统开始收集垃圾发电厂环境违法行为,自动监测数据可作为判定垃圾焚烧厂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证据。
此外,为了破除邻避效应,公众可以通过关注生态环境部强制公开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和环境行为的检测结果,基本可以实现对垃圾焚烧电厂的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督。
坦率地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成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对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来说,是继资金匮乏之后的又一个巨大的挑战。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垃圾发电的存量和增量项目,未来都要在环保设施中投入一笔巨大的资金,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升级和保证高标准排放的运行成本攀升。据了解,绝大部分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为了确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成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执行到位,需要增加不少于30%的运行成本。这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尤其是在电价补贴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其实考验的是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良心和责任!
试问,一个小区、一座城市的垃圾清运和处理能抗住九个月的不管不顾吗?尽管如此,在电价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看到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置污染防治攻坚战于不顾的消极怠慢行为,反观某些政府主管部门预设电价补贴政策调整方向,置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不管不顾的做法令人费解!
(作者为中华环保联合会废弃物发电专委会秘书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