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设计运行50年的陕西西安灞桥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要提前25年退休了。这座垃圾填埋场占地超过1000亩,差不多有100个足球场那么大,尽管从当初设计来看,它足够大、足够深,但超前的设计还是输给了不断增长的垃圾产生速度。25年间,西安市日产生的垃圾量增加了15倍,2019年日均产生垃圾达到1.3万吨。目前,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的城市已经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
垃圾围城已成为严重环境公害和社会问题,如何破解?路在何方?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主要依靠填埋和焚烧,实践证明,这只是应急之举,是短期行为。
破解垃圾围城,首先必须搞清楚为什么会垃圾围城,找到病因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垃圾从收集、运输到处置都由地方政府大包大揽,实行的是保姆式服务。垃圾问题好像与居民无关。在垃圾的处置上,垃圾的制造者成了旁观者、局外人。政府过多地承担了应该由市场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市场调节失灵,矛盾突出,致使垃圾的增长量远远超出城市消纳能力,这是造成垃圾围城的主要原因之一。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破解垃圾围城,政府要回归本位。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作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比如,以城市垃圾消纳能力约束垃圾的产生量,把指标分解到区县、乡镇(街)、村(社区)。如果超过指标任务要加倍甚至多倍收取垃圾处置费,倒逼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垃圾产生者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负责,对自己多产生的垃圾付出代价。只有明确了垃圾产生者的责任,才会关心与垃圾处置相关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才会对自己的一举一动有所约束,尽可能减少垃圾。集腋成裘,如果每个人把减少垃圾当成自己的事来做,那么破解垃圾围城指日可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这种倡导对破解垃圾围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方政府要指导行业制定入门标准,尽可能减少一次性垃圾的产生。如快递可以推广使用重复包装,外卖可以杜绝一次性餐具等。政府自身要带好头,发挥好示范作用,如减少办公纸张的使用,带头不采购豪华包装的商品等。笔者认为,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固然重要,但解决垃圾围城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明确垃圾产生者的责任。地方政府、社会和舆论应该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宣传和倡导,让公众自觉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