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庆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净土、田园、宁静”环保行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34项主要指标和206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1月5日,重庆生态环境局发布消息称,通过重庆多方的治理,2019年,重庆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指标均同比下降,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
永川治理临江河:从臭气熏天到“鸟语花香”
现在,永川市民最爱去棠城公园红旗河畔散步,而在之前,这里却是臭气熏天,河边的酒吧噪音大,污染大。但是经过永川区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生态修复后的红旗河棠城公园,水生植物团团簇拥在水面上,恬静而美好,用鸟语花香来形容不为过。类似的情况,此前还存在于玉屏河、跳蹬河、胜利河和萱花河。这些河流皆是永川母亲河——临江河的支流。
永川区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工程负责人卢勇介绍,临江河发源于永川区宝峰镇华家寺,是长江一级支流,全长100公里,其中永川境内88公里,流域常住人口近72万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人口不断聚集,加之管网缺损、污水直排等原因,上世纪70年代可用于淘米洗菜、80年代可用于洗衣灌溉的临江河逐渐成为黑臭水体。2017年,永川区启动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避免“九龙治水”,还成立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由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指挥部指挥长和常务副指挥长。
记者获悉,指挥部历时半年对城区地下704公里的一二三级地下管网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对全区污水处理厂(站)运行管理和排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排查,我们发现地下管网破裂、渗漏、堵塞、雨污混接等问题突出,其中老城区尤为严重,病害率达70%。另外,不少污水处理厂(站)工艺落后,排放严重超标。查到原因后,永川区便对症下药,又启动了污水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站)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并着手对河道进行清淤,在河里栽植水生植物。 临江河茨坝市级考核断面数据显示,临江河从2017年的劣五类,到2018年的五类,再到2019年的四类,水质在逐年提升,某些月份甚至能够达到三类。
推动绿色发展武隆积极建设“两山”基地
在长江经济带的带动下,不仅仅有永川治理临江河,还有武隆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建设“两山”基地。
武隆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6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40天以上,仙女山与白马山隔乌江相望,形成一幅“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水墨画。绝佳的生态资源成为武隆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独家优势。武隆区副区长刘高永表示:“武隆将选择符合区情的生态产业,确保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持续转化,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武隆区在创建“两山”基地成功以来,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生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白马山旅游度假区依托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而建,坚持保护区内禁止开发、周边点状开发原则,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行“5+5+X”规划布局,即建设5个景区、5大度假片区和一批乡村旅游点。
守护好三峡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重庆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是这座城市的主动脉,而嘉陵江、乌江等支流和次级河流就是连接着主动脉的毛细血管。它们在这片土地上交错纵横,滋养着这片8.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为了守护好三峡库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重庆以贯彻落实“水十条”为主线,以实施“双总河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三水共治”,落实重庆市总河长令(第1号),在全市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约见约谈水质不达标区县14个,现场督办督战河流污染整治31次,新建成6座、提标改造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城市污水管网290公里。
记者获悉,为了实施璧北河流域综合整治,北碚共投入资金约0.8亿元,完成了澄江镇污水处理厂、老垃圾清运、流域范围工业企业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四大类58项综合整治工作,璧北河(北碚段)水质均长期稳定达到Ⅳ类水域功能要求。
渝北区在全市率先试点采用“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的生态自净系统,对碧津湖等5个湖库水体实施立体生态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6%。
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
记者获悉,2018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16天。2019年,重庆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是316天,但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指标均同比下降,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
2019年,主城区全年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首次突破100天达到119天,同比增加23天,是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
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与重庆持续开展蓝天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密不可分。
截至2019年11月,我市已经完成16台机组,累计646万千瓦火电装机能力的超低排放改造。通过超低排放改造,火电企业从现行执行的二氧化硫每立方米200毫克或每立方米400毫克的标准,氮氧化物执行每立方米100毫克或每立方米200毫克,烟尘执行每立方米30 毫克的标准可达到二氧化硫每立方米35毫克,氮氧化物每立方米50毫克,烟尘每立方米10毫克的排放水平。
以江津珞璜镇的华能珞璜电厂为例,已实现了6台机组,累计264万千瓦装机容量的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该企业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077吨,减排二氧化硫10643吨、氮氧化物4374吨、烟尘810吨。
今年以来,重庆分解下达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项目措施2000余项,突出控制交通、工业、扬尘和生活污染。
重庆开展在用机动车路检、遥测23.1万辆,淘汰治理柴油车2.2万余辆;完成水泥、玻璃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企业废气深度治理166家、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和清洁能源改造(淘汰)62台、公共机构食堂和餐饮业油烟治理3460余家;建成大气环境大数据平台,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深化源清单、源解析,着力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