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用餐时点,数十名外卖送餐员手提塑料包装外卖,等候在广州大学城的教学楼下。广州大学大二学生丁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一周点外卖的次数不少于五次。打开外卖APP、选择食物、点击下单,半个小时左右外卖小哥便将热腾腾的食物送到用户手中。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外卖逐渐演变为都市人的

首页> 固废处理> 再生资源> 报道> 正文

外卖垃圾威胁城市生态 愈演愈烈的“白色污染”谁来买单

2019-12-19 09:3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叶前 胡林果

中午用餐时点,数十名外卖送餐员手提塑料包装外卖,等候在广州大学城的教学楼下。广州大学大二学生丁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一周点外卖的次数不少于五次。

打开外卖APP、选择食物、点击下单,半个小时左右外卖小哥便将热腾腾的食物送到用户手中。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外卖逐渐演变为都市人的主流餐饮消费习惯,外卖垃圾也成为城市环境污染的一大源头——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量逐渐攀升,混杂着餐厨垃圾的“白色污染”愈演愈烈。专家建议,尽快制定外卖餐盒回收激励机制,打通外卖垃圾回收链条,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城市回收超负荷

随着“互联网+”外卖平台的盛行,点外卖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由此滋生的大量塑料餐盒垃圾不仅加剧了“白色污染”,餐盒中未处置的食物残渣也增加了生活垃圾的总量。

广州城市矿产协会2018年底在广州大学城回收的1079份问卷调查显示,“从不”点外卖的同学仅占9.92%,“一天一次及以上”的占比33.72%;调查显示,扔掉的外卖餐盒中剩余食物残渣较多的占54%。

与学生群体相比,身处都市圈的上班族对于外卖的依赖程度更高。记者午餐时间在广州市区中华广场附近的写字楼里看到,不少白领手拎外卖正在等候电梯。

有机构调查显示,49.2%的职场精英主要靠外卖解决工作餐。其中,14.19%的职场精英每周叫五次或者更多的外卖;31.01%的人每周叫外卖的次数达到3至4次;33.19%的受访精英的工作餐虽然不主要靠外卖,但每周叫外卖的次数也在1至2次;仅有20.82%的人基本不叫外卖。

美团CEO王兴今年7月底发微博称,美团外卖日单量已突破3000万。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团在行业排名第一,占据51.8%的市场份额,饿了么以47.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其他平台合计仅占0.8%。照此计算,各大外卖平台每日的订单总量已经超过5000万单。

5000万份订单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白色污染”。假设每个订单只用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餐盒,每个塑料袋和塑料餐盒均为0.06平方米,据此计算,各订餐平台每天产生的废弃塑料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422个足球场。

与此同时,餐盒中未处置的食物残渣还增加了生活垃圾的总量。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志红表示,以平均一个外卖产生餐厨垃圾50克(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重量)计算,各大平台一天5000万个订单的垃圾总量约为2500吨,大约需要250辆中型货车才能装下。

与日俱增的外卖垃圾让环卫部门倍感压力。据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单位集体产生的餐厨垃圾统一由城管委专收专运,而来自外卖垃圾中的餐厨垃圾则不在此范围之内。目前广州市餐厨垃圾收运量已经饱和,外卖餐厨垃圾只能以焚烧填埋“收尾”。

广州市白云区一家中式餐厅商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外卖商家都会首选耐热性、密封性好的PP(聚丙烯)材质的餐盒,常用的500ml餐盒成本不到3毛钱/个。多位商户表示,保证餐盒“绝对安全无毒”,但无法保证是否可降解。

“PP餐盒等塑料制品在自然条件下不可降解,而焚烧或者填埋处理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李志红说。

油污餐盒成污染难题

专家认为,外卖垃圾的回收处理面临着分类难、管理难等棘手问题。一方面,餐厨垃圾的处理能力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外卖垃圾与日俱增加剧了垃圾焚烧填埋的压力。

据了解,一般而言,餐厅、食堂用餐集中,能够将食物与餐盒准确分离,而外卖用餐的分散、流动和临时性特征明显,餐厨垃圾和餐盒往往混杂丢弃。

记者在广州大学城、广州写字楼集中区域看到,一些场所(如写字楼茶水间)缺乏配套餐厨分类设施,在非餐厅环境下用餐的人群大多无法将餐厨垃圾单独归类,写字楼的楼梯口、厕所垃圾桶里堆满了混杂着餐厨垃圾的外卖餐盒。消费者将这些带有水分、油脂的外卖餐盒投入可回收垃圾桶,结果其他可回收物也遭污染,降低甚至失去了可再生运用的价值。

广州市广卫路环卫工人周祝说,由于分拣剩饭剩菜容易造成油渍污染等问题,环卫部门不允许环卫工人在路边进行分拣清洗,因此,大量外卖餐盒垃圾直接作为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白色垃圾回收难,外卖餐盒属于塑料制的外卖垃圾,理论上属于可回收物品,但因其质地轻薄、材料廉价,回收价值极低,实际上陷入了难以回收利用的尴尬境地。垃圾回收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回收塑料餐盒的价格大概是每公斤2元,利润太薄,而且用过的餐盒不干净,我们一般不回收。”

广州市再生资源协会秘书长阮鸿儒介绍,PP塑料类餐盒经过清洗后可以回收利用,但一些正规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不愿意做“亏本买卖”。阮鸿儒解释道,企业从消费者、流动商贩手中购买可再生资源,由于消费者、流动商贩等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没有发票抵扣,导致再生资源企业向下游加工企业销售再生资源时,只能按照销售额全额缴纳增值税,无形中增加了税收压力。

由于发票抵扣问题没有解决,目前市场上回收一次性餐盒的很多是小散乱的流动商贩。“如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厨余垃圾的潲水油脂可能被非法提取,重新流向市场的餐盒也没有经过专业处理,极容易引发卫生安全问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广州市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韦蕊说。

打通外卖垃圾回收链条

在外卖餐盒及塑料袋使用量依然较高的大环境下,专家认为,需要平台、商家、末端等全行业协同,打通外卖垃圾回收链条以减少二次污染。

第一,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谁产废、谁付费。李志红等专家认为,造成外卖垃圾“围城”的现状,原因在于外卖垃圾治理主体缺失:店家只管做、平台只管卖、小哥只管送、订餐者吃完就往垃圾桶里扔,最后外卖垃圾就成了社会的负担。要从根本上解决外卖垃圾问题,就要让相应的责任主体切实担负起处理外卖垃圾的责任。

“如今消费者支付5毛、1块钱的打包费用,仅仅是外卖平台将运输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事实上大量需求产生的主要推动力还是外卖平台,而这一过程中外卖平台并未承担任何实质性成本。”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柴效武建议,增加外卖平台的使用成本,用以缓解后端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分拣、清洗、填埋成本。

第二,对再生资源企业予以税收优惠,让其能够在市场中生存。阮鸿儒建议,尽快解决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进项抵扣问题,让正规的再生资源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正常运转,形成“外卖垃圾分拣—利用(堆肥、餐盒回收)—焚烧填埋”的一体化垃圾治理体系。

第三,建立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外卖平台督促商家转用可降解餐盒。《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曾于2018年发布外卖送餐盒团体标准,饿了么、百度、美团外卖等三家平台均参与了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在送餐袋标准中,提供了纸袋、可降解袋、纺织品袋三种选项以替代传统的塑料袋。李志红等专家建议,将该标准适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原标题:每天,5000万份外卖垃圾威胁城市生态 愈演愈烈的“白色污染”谁来买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