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物业服务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显示,住建局将制定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引导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要求、模式纳入合同,并约定投放结果不符合分类标准的相关责任。此外,市住建局还将物业服务企业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8类行为列为失信行为,计入企业信用档案。
根据《通知》,物业管理小区原则上每300至500户设置一个定时投放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具体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误时投放点宜按需设计。另外,在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涉及生活垃圾投放点、集中收集点等配套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可按照广州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的规定,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各区住建、房管部门要对物业服务企业使用物业维修资金提供指导和协助。
垃圾分类催生商业价值 产业链规模可能达2000亿元
从今年7月,上海正式全面实施史上最严”垃圾分类规定起,一场浩浩荡荡的垃圾分类开始席卷全国,广州、北京、深圳、长沙、重庆等各大城市陆续宣布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从“垃圾分类”也分出了一场新风口,迎来了新的商业发展机遇。如在上海、重庆、青岛、北京等多地,诞生了垃圾分类指导员这一新鲜职位。截止目前,在重庆全市范围内上岗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总数已达5034人。
垃圾分类使得不同的垃圾能快速的得到相应处理,大多可回收利用资源便能准确到达相应机构手中,经过处理再次回到市场创造经济价值。2017年,中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7550.7亿元,同比增长28.7%。实施垃圾分类后废电子电器和厨余垃圾等有利用价值的垃圾可以被进一步回收,再生资源总值总量将会有飞跃式提升。
与其同时,实行垃圾分类带动了与之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如环卫运输、垃圾收集、资源再生、垃圾处理等。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研究认为,垃圾分类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产业链规模可能达2000亿元。
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投资机遇分析
1、垃圾分类政策发展机遇
垃圾分类由“鼓励”转向“强制”将推动固废全产业链的变革与发展,对于前端制造、中端收运、后端处置企业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从前端来看,垃圾分类的强制推进有利于提升资源的回收率,利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从运输端来看,不同于以往的混装混匀,现行准则要求生活垃圾投放、分类运输,严禁先分后混,这意味着大部分城市现行环卫车辆难以满足分类要求,环卫车辆需求有望提升。从末端处理来看,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短期内可能导致垃圾焚烧需求量的降低,产能利用率出现下滑,但焚烧质量的提高有望拉动焚烧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2、 垃圾分类产业投资机会
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从量上说可以重点关注湿垃圾相关产业的投资机会。由于中国的国情,在居民产生的垃圾中湿垃圾占比最大。湿垃圾热值较低,未分类前与干垃圾混在一起被填埋和焚烧,不仅对环境有进一步的污染,经济账也不太算得过来。厌氧发酵是处置湿垃圾(厨余)较为有效的方法,集中式以及分布式的发酵装置值得关注,但这一块政府补贴较为重要。前端分类、转运成体系后,有助于后端处理提高效率,原料供应也有所保障,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把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来获取收益。
从价值来说,可以关注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废钢、废纸、废塑料、废轮胎等。与居民相关的可回收垃圾里,废纸的量是最多的。一方面中国电商的发展对包装纸的需求越发旺盛,另一方面国外废纸进口获批越来越少,废纸的缺口在短期内一直存在,这些都有利于国废回收体系的建立。同时相比于废旧电子产品等,废纸的产生具有高频刚需的特点,所以针对废纸的创业兴起得比较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