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北京迎来了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而这一波从北方席卷而来的冷空气,让即便是远在华南的广东肇庆也感受到丝丝寒意。“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你们认为2019年环保行业的发展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难了?我首先想请觉得越来越好的代表请举手。”11月30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于肇庆举办的“2019

首页> 大气治理> 脱硫脱硝> 烟气脱硫> 市场> 正文

一年多时间近20家上市公司 混合所有制在环保领域突然大热 密集引入国资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2019-12-03 08:08 来源: 每经网 作者: 李彪

11月29日,北京迎来了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而这一波从北方席卷而来的冷空气,让即便是远在华南的广东肇庆也感受到丝丝寒意。

“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你们认为2019年环保行业的发展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难了?我首先想请觉得越来越好的代表请举手。”

11月30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于肇庆举办的“2019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环境商会执行会长、苏伊士新创建执行副总裁孙明华作为分论坛的主持人,一开场就抛出了这个临时的现场调查。

可结果有些令人失望:以环保企业代表为主的现场参会人员中,举手的寥寥无几;而坐在主席台上的6位企业代表组成的对话嘉宾,更是无一人举手。

虽然这只是一次简单的现场调查,却至少能部分反映出当前环保行业发展的真实现状。在这一背景下,很多民营环保企业纷纷开始引入国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以来,有启迪桑德、碧水源、东方园林等近20家民营环保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甚至不惜转让控制权来选择与国资合作。

峰会分论坛现场 每经记者 李彪 摄

对此,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整个环保行业来看,未来国企、央企会形成重要的中坚力量,行业里面会涌现出更多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未来混合所有制会成为环境产业重要的特点。

一年多时间近20家民企引入国资

一年多以来,环保行业中最受关注的两家公司莫过于神雾集团和东方园林。

神雾集团去年营收曾出现大幅下降,现金流紧张。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营业总收入为1.18亿元,同比下降97.41%;营业利润为亏损33.1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23.29亿元。

东方园林曾计划在2018年发行最大规模为10亿元的债券,但最终实际认购的资金规模仅为5000万元。

在资金出现困难的时候,两家企业作出了一个同样的决定:引国资入股。

今年8月5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女士、唐凯先生同意以5.90元/股的价格,将何巧女所持有的东方园林1.34亿股(占总股本的5%)股份转让与北京市朝阳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全资子公司北京朝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实际上,寻求国资入股甚至是转让控制权,并非上市公司独有的选择,而是已经成为民营环保上市公司比较普遍采取的方法。

记者粗略统计,2018年就有10余例“国资系”接盘民营环保上市公司的案例。进入2019年后,这一趋势还在延续,目前已经发展到近20例。永清环保、兴源环境、中金环境、锦江环境、碧水源、启迪桑德等赫然在列,即便是大气治理领域的龙头企业清新环境,也在2019年与国企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

对此,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认为,这种选择是被动和主动的结合——被动是民营环保上市企业普遍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主动则是民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积极与国资进行协同。

“我们在发展过程之中并不存在生存问题,但存在着怎样才能保持我们竞争优势、保持市场这样一个定位思考。”锦江环境总经理张超说,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企业也会相应作出一些反应,顺应着风向,“再找一个人结个伴一起走,可能会更顺畅一些。”

很显然,从现场几家引入国资的企业负责人所介绍的情况来看,引入国资后,民企并非是要退场,而是借助国资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资源,结合自身的技术和创新,走出一条更能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道路。

雷霆认为,民企在此前发展中遇到一些实际的困难,正好国有资本想进入环保行业,这样相互间就有了共同发展的需求,最终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企业。

峰会开幕式现场 每经记者 李彪 摄

国资入场后民企如何找准定位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荣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些人对国有资本进入环保市场有一定担心,实际上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国资进入环保产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这块市场非常热。环保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涌现出大的企业,不应该害怕竞争,而是要把市场的潜能挖掘出来。

国有资本纷纷入场之后,民营企业又要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呢?

对此,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助贫认为,民营企业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优势,也就是要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论资本、论施工能力,民企跟央企、国企都不能比,但民企也有自身的优势,在细分领域的技术、中小企业的效率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雷霆看来,资本雄厚的央企或国企进入环保行业后,重点应该放在打造治理体系的平台,从而聚集更多技术领先的民营企业,这样才能形成合作。

雷霆认为,国企要做国企的事,从资金、技术、管理上发挥优势,可以做大系统的治理业务,纳入优秀的民企,做类似大系统的平台。比如城市环境综合体,就是由大企业形成大系统,但并不一定是由一家企业来做,民企可以参与其中一些关键的细分环节。

“有些民企不升级会被淘汰,有些民企会发展得很好,国企更多是要做平台,民企更多应该突破自己的技术,获取更大的效益。做技术的要有技术优势,不能做技术的去做平台。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做技术的去做平台,这样就出现了问题。”雷霆说。

实际上,近年来类似的结合不断出现,比如有很多国企都和民企一道联合投标PPP项目。记者在现场采访多家民营环保上市企业负责人时,总体上也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即大量民营环保企业开始积极寻求与大的国企合作,有的是在某项具体技术成果的应用上开展合作,有的则是要共同推进某个项目上的合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