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某电厂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对SCR反应器进行了喷氨优化改造调整,为燃煤机组SCR系统喷氨优化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关键词:燃煤电站;SCR;喷氨优化;氨逃逸火力发电机组是释放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严重危害着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因此目前火力发电

首页> 大气治理> 脱硫脱硝> 烟气脱硝> 技术> 正文

1050MW超超临界机组SCR自动喷氨优化运行

2019-11-13 11:30 来源: 《节能减排》 作者: 于猛

摘要:以某电厂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对SCR反应器进行了喷氨优化改造调整,为燃煤机组SCR系统喷氨优化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燃煤电站;SCR;喷氨优化;氨逃逸

火力发电机组是释放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严重危害着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因此目前火力发电机组均采取有效的脱硝技术以消除NOx污染。本文以某电厂1050MW机组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网格法分别测量了高(1050MW)、中(750MW)、低(500MW)负荷下SCR反应器特征区域的流场数据。并以此为参考进行了AIG喷氨实时优化改造,对改造后的SCR脱硝装置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了喷氨实时优化对于SCR反应器出口NOx浓度分布以及氨逃逸的影响。

1脱硝设备概况

某电厂105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SCR脱硝系统采用高灰型布置工艺,单炉体双SCR结构体布置在锅炉省煤器出口和空气预热器之间,不设反应器烟气旁路。脱硝还原剂采用液氨法方案,催化剂采用波纹式催化剂。

2评价指标

本文采用相对标准偏差系数CV来衡量脱硝设备入出口烟道截面NOx浓度分布的均匀程度。SCR反应器进、出口截面各测点处的NOx浓度根据式(1)计算,然后根据式(2)计算截面NOx浓度平均值。烟道截面NOx浓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CV值由公式(3)~(4)进行计算。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喷氨优化前SCR运行状

对喷氨优化改造前的SCR反应器入/出口NOx浓度进行了网格法测量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三种负荷下A侧反应器入口烟气中NOx浓度均小于B侧反应器入口NOx浓度,这与DCS中数据的规律一致。SCR入口的NOx浓度相对标准偏差除高负荷(1050MW)和中负荷(750MW)工况下的A侧为7%外,其余均在5%以下,说明SCR入口的NOx浓度分布相对较为均匀。三种负荷条件下,B侧NOx分布的相对偏差均大于A侧,说明B侧NOx分布均匀性较好。

三种负荷下A侧出口的NOx浓度均小于B侧;且A侧实测数据远远低于DCS中的数值,这是因为三种负荷下A侧反应器进口烟气中NOx浓度均小于B侧,而表5数据显示,喷氨优化改造前三种负荷下A侧的喷氨量均大于B侧,在两侧烟气量相当的情况下,A侧SCR出口的NOx浓度势必要小于B侧。这说明网格式测量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口真实的NOx浓度,也说明了A侧原有测点为单点测量,不具有代表性。A侧反应器出口截面NOx浓度沿宽度方向变化较大:靠烟道中心线区域NOx浓度偏高,而靠烟道两侧区域NOx浓度偏低。B侧反应器出口截面NOx浓度分布则与A侧相反,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趋势。在进口NOx浓度分布相对均匀的情况下,计算三个工况下两侧反应器出口NOx浓度分布的相对偏差均超过36%,这说明出口NOx分布的均匀性都极差,将导致局部过喷氨或欠喷氨,这会影响催化剂的寿命,并且增大氨逃逸。

图1喷氨优化前SCR出口NOx浓度分布

高负荷下的氨逃逸率明显高于中、低负荷下的氨逃逸率,但没有明显的规律;DCS数据显示,不同负荷下B侧的氨逃逸明显高于A侧,实测数据平均值却没有这种规律;且实测数据平均值与DCS表盘值也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说明原有的单点测量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不同测点的数据也有很大波动。实际测量发现局部区域氨逃逸体积分数较大,均超过了3μL/L,会造成下游设备堵塞,引风机电耗增大,影响电厂的经济性运行。

3.2喷氨优化改造方案

对SCR各小区喷氨量进行控制,能有效降低氨逃逸平均值及局部氨逃逸峰值。将原有脱硝系统入口喷氨系统的2×2×12个喷嘴进行分区,分为2×8个小的喷氨区域,即将原有的相邻3个喷氨喷嘴分为一组,如图2所示。原有喷氨系统管道拆除,根据分区重新进行组合,安装16套气动阀组,并保留原有手动阀。同时把增加的调门控制信号引入到DCS系统,作为脱硝运行系统的一部分,由集控室统一操作控制,确保氨的正常喷射。图2为改造后喷氨格栅布置图。网格测量点根据AIG喷氨分区布局取样点,在SCR每侧出口各安装一套烟气网格多点测量系统,对SCR出口的NOx和O2进行在线快速断面扫描测量。按照SCR的喷氨格栅布置情况,将A、B侧SCR出口测点同样布置为2×8个测点,与喷氨分区相对应。

图2SCR出口NOx测点分布图

网格多点测量系统检测的SCR烟道污染物的分布状况实时的传送到DCS,同时把机组相关的运行数据,如负荷、风量、氧量、磨机、给煤机等相关的数据采集到优化控制系统内,通过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处理并参与算法逻辑计算。根据烟气网格多点测量数据及机组相关的运行数据,首先进行分区域的优化逻辑控制,采用控制算法、状态控制等进行NH3/NOx的等摩尔比的喷射运算,使得各区域均实现按需喷氨。然后根据DCS的实时测得数据和网格多点测量数据进行NOx的数据进行修正,通过模糊的智能前馈、模型的预测控制等控制技术对喷氨总量的进行运算。AIG喷氨实时优化系统能够根据机组运行工况的变化以及NOx分布情况调整每个区域喷氨量。

3.3喷氨优化后SCR运行状况

喷氨优化改造后SCR出口NOx进行了网格法考核试验。A/B两侧出口NOx浓度相差不大,与DCS中数据相近。与喷氨优化改造前摸底试验结果相比,喷氨优化调整后SCR出口截面NOx浓度分布均匀性显著提高,满负荷时A、B反应器出口NOx浓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下降至8%和7%。在低负荷(500MW)时偏差最高,但也仅为11%(A侧)和10%(B侧),远低于改造前的出口NOx浓度相对标准偏差(57%和38%),有利于延长催化剂寿命(图3)。

与优化调整前相比,局部区域氨逃逸浓度峰值明显降低,最大氨逃逸浓度由改造前的10.7μL/L降低至1.25μL/L(高负荷,1050MW)。整体氨逃逸体积分数也明显下降。说明喷氨优化改造调整可有效降低SCR反应器的出口氨逃逸,减少硫酸氢铵的生成,有效防止空气预热器及下游设备的堵塞与腐蚀,增大空气预热器的清洗周期。AIG喷氨实时优化系统投运后,机组1050MW、750MW及500MW负荷下,表盘显示总喷氨流量分别为213kg/h、113kg/h和70kg/h,相比改造前的263kg/h、144kg/h和81kg/h分别减小了约19.0%、21.5%和13.6%。极大的降低了所需喷氨量,提高了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表1AIG喷氨实时优化系统改造改造前后氨耗量统计结果

喷氨优化改造调整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自动调整不同区域的喷氨量,使得SCR反应器出口截面NOx浓度分布均匀性显著提高,局部较高的逃逸氨浓度明显降低,减小了下游空气预热器硫酸氢铵堵塞风险,同时随喷氨量下降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也得到提高。本文通过现场考核试验,验证了分区喷氨优化的作用,喷氨优化调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图3喷氨优化后SCR出口NOx浓度分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