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保产业政策作为引导国民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囊括了政府对以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工业三废”减排为主要目标,以重工业为重点管制对象等作出的具体环境治理规定,彰显了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一方面,环保产业政策将企业置于较大的环境治理压力中;另一方面,政府在环保产业政策中规定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予以政府补贴、税收与信贷优惠,以及投资者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正向预期等,会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产生激励效应。上述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可使环保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基于此,本文对环保投资发展进行了恩熙。
关键词:环保投资;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
1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企业作为产品的生产者、资源的消耗者,具有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被认为是环境治理的关键行动者。而环境治理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收益的特点,导致企业缺乏环保投资的积极性,因而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其中,环保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政府积极干预的措施之一。所谓环保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以绿色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政府补贴、银行信贷、税收优惠、法律法规等为辅助工具,旨在优化产业企业间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体现在国家制定的五年规划中。如,200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首次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施加硬约束,并将生态环境质量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挂钩。2011年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对地方政府官员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与“约谈制”等,这给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较大压力。企业环保投资是指企业为了控制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而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资产获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的过程。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者,地方政府会将来自中央政府的环境治理压力传递给当地企业。在此背景下,厘清环保产业政策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转型时期政府在环境治理层面如何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
2基于压力效应的分析其问题
企业环保投资行为引起了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以及媒体等不同程度的关注,对企业参与环境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一是基于政府管制的分析。自发布“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央政府将生态环境质量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的做法,给地方政府带来较大的环境治理压力。为了使政绩不受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地方政府自然会根据具体污染物排放约束指标,将来自中央政府的环境治理压力传递给当地企业,并予以严格监督与核查。进一步地,“十一五”以来,政府强调严格执行“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规定,意味着企业在违规排放污染物,或未达到监管部门清洁生产要求时将会面临警告、罚款或承担法律责任等不同程度的惩罚。在这种压力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污染减排。
二是基于市场竞争的分析。根据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目标,“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速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发展循环经济”,这意味着在产业政策的环保导向下,长期处于落后生产水平的企业将面临随时被淘汰的风险。这将倒逼企业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减排,而且加大优化生产流程、生产线改造升级以及引进和研发清洁技术等转变生产方式的投资,提高经济竞争力。此外,一个国家的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利用何种渠道获取政府的关键性资源。对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契约的形成和执行,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成为企业获取政府关键性资源、维持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自1994年财政分权以来,虽然中央政府是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但地方政府对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地方事务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作为环保产业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与环境污染责任的承担者,地方政府在企业眼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为了与当地政府建立长久的良好关系,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各企业可能竞相基于政府制定的环保产业政策开展环保活动。
三是基于社会公众监督的分析。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地追求包括良好生态环境在内的高质量生活,更有动机监督企业的环境治理行为。2002年我国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权利。“十一五”以来,政府对“公众参与并监督环保”的鼓励更是为公众发挥监督功能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降低被举报的风险,企业会选择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四是基于媒体治理的分析。《财富》杂志自2011年起定期公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排行榜,这表明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已引起媒体的关注。环保产业政策对各地区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硬性约束,表明了国家对企业参与环境治理行为的重视,一旦企业环境污染行为被媒体公开,更容易引起政府、分析师等主体的追踪调查,带来政府惩罚、资本市场负向反应等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后果。在防污治污攻坚时期,为了提升企业声誉以及降低因环境污染问题引致的媒体舆论压力,企业将主动选择参与环境治理。
3 基于激励效应的分析其问题
除了压力效应迫使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外,企业基于长期发展目标也会进行环保投资。根据环保产业政策具体内容,受到环保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一方面更可能获得政府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向外界释放利好信号,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激励企业参与环境治理。
一是基于政府资源支持的分析。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需求,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为了实现产业政策的环保目标,政府一般会借助财税政策、信贷政策等激励性辅助政策。例如,为了保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执行,政府在《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中,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涉及的补助和贴息进行了详细规定;在《“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强调,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等环保项目在税收与信贷等方面的优惠。环保投资本身具有投资周期长、调整成本高、见效慢的特点,需要企业有持续的现金流作为支撑,而政府对参与环境治理的企业给予财税补贴、信贷优惠等好处,有助于降低企业环保投资不可逆性产生的损失与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对企业环保投资产生正向激励效应。
二是基于投资者预期的分析。企业的环保风险往往会对企业资本的安全与收益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信号传递理论,获得环保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更易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企业背后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信号,有利于企业通过银行、股票以及债券市场等方式筹集资金,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激励企业参与环境治理。此外,根据合法性理论,开展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承担形式的活动易向外界传递企业经营合法的利好信号,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心理层面保障,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环保投资提供资金保障。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绿色投资理念的兴起,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价不再局限于经济效益,也会将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考虑在内。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环保投资虽然短期提高了成本,但因这一环境治理行为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获得包括资本市场投资者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从而正向影响企业从事环保投资活动。
原标题:我国环保投资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