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户、380人,整个小区只有1处垃圾投放点。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而这是西湖区古荡街道文华社区绿洲湾小区的日常。
记者在现场看到,生活垃圾处理区这1处垃圾投放点,位于4幢楼边上,一共有2个垃圾房8个垃圾桶。其中1个垃圾房中摆放着黄、绿桶各2个,里面的垃圾都是破袋投放;另一个垃圾房则是蓝色的“智能分类可回收箱”,专门用于分类丢放可回收垃圾。且每个垃圾箱的投放口都是封闭的,走近了也没有异味。
前来倒垃圾的刘阿姨拎着垃圾桶,把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垃圾箱后,又拎着垃圾桶回家了。她说:“我家里一共4个桶,分别放在厨房、卫生间和客厅,对应着垃圾分类的4种分类方式。只要把家里垃圾桶的垃圾倒到相应垃圾箱里就可以了,还不用换垃圾袋,很方便的。”
据了解,这个小区的居民,人手一张“垃圾分类储值卡”。只有这张卡,才能刷开“智能分类可回收箱”。在这里,可回收物以纸张、塑料、金属、玻璃分类投入。背后的宣传栏上,清晰明了地写着可回收垃圾分类指导。
拿着垃圾分类储值卡,在智能分类可回收箱读卡器这里一刷,然后选择所投放的垃圾种类,按下对应的按钮,相应的箱门会打开。投放后,箱门就会自动关闭。
垃圾箱的底部装有称重装置,居民投放的垃圾将根据重量进行积分。而这些分数,可以在一旁的像自助售货机一样的机器里,兑换洗衣液、肥皂等生活用品。下一步,积分还将可兑换物管费。
负责居民投放垃圾的指导和易腐垃圾称重的高师傅告诉记者:“通过垃圾分类,每天黄桶的清运数量也有所减少,由最开始的每天11桶,减为现在的每天7桶,每周易腐垃圾的重量保持在133千克左右。”
其实,绿洲湾小区一开始也不只有1个垃圾投放点,而在小区的南、北和西边各有1处垃圾投放点。每天早上,都要杭州垃圾清运公司把3个投放点的垃圾集中到现在垃圾投放处,再运出小区。由于投放点多,垃圾分散投放难以监督,垃圾分类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自2018年6月起,绿洲湾小区开始试行将单元楼前的垃圾桶撤走,培养居民把垃圾投放到小区中心垃圾房的习惯。
“试行时,对许多居民来说确实是个挑战,其间小烦恼不断。”文华社区主任董志岚说,住得离中心垃圾房远和住高层的居民,习惯大包小包一起拎来扔,图省事,突然楼下的垃圾桶没了,得多走不少路,特别是下雨天,比以前辛苦不少。
为此,志愿者和党员们发挥带头作用,除了每天在垃圾房宣传垃圾分类和监督正确分类,还主动帮助年老居民投放垃圾。经过半年多坚持,今年5月开始,绿洲湾小区单元楼旁的垃圾桶已全部被撤掉,居民统一到垃圾房投放垃圾。
据悉,绿洲湾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居民知晓率已达到100%,分类正确率高达95%,并在去年被评为浙江省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原标题:144户人家垃圾分类正确率高达95%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