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该项目可日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政府采购设置的服务费上限为76元/吨。
然而这个看上去很优质的项目,却令我们感觉阵阵不安。究竟发生了什么?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项目坎坷的招标过程。
早在2016年,该项目就发布了预中标公告,中标商为泰达环保,也参与了本次招标活动。但是从此之后,该项目一度“蒸发”,我们未在公开渠道发现项目的进展信息,直到两年之后。
2018年11月,该项目发布了资格预审公告,瀚蓝环境、重庆三峰(联合体牵头人)、伟明环保、中国环境、中电国际、中国天楹、泰达环保(联合体牵头人)、深能环保、光大国际(联合体牵头人)等12家企业和联合体通过本项目资格预审。
从项目入选阵容上看,知名企业不少,真正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各公司的投标报价。
开标记录表
可以看到,投标报价中运营服务费价格最高为36元/吨,最低报价仅为11.11元/吨。如果按照这个价格中标,将会刷新行业中标价的新认知。
我们查询到今年4、5月份11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中标价格,最高价为118.69元/吨,平均价格77.92元/吨,是此次大连焚烧发电项目中最高投标报价两倍还多。
为何本次投标各企业报价如此之低,甘愿无私奉献,为政府节省成本?
2019年4、5月部分垃圾焚烧项目中标价格
查阅招标文件,发现商务标评分表中分值设计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文中写道:进入商务标评审的投标文件的运营服务费报价,最低的得满分25分,其余投标人的运营服务费报价得分计算公式为:25×运营服务费最低报价/投标人的运营服务费报价。
在总分50分的评选中,最低的报价能够直接取得一半的分数。价格因素在本次的招标中权重比例最大。这样的招标细则完全是以价格为导向。这也是众企业纷纷降低报价最重要的原因。
本次招标,可能更倾向于“合理最低价中标”。但是,“低价”可以一目了然,但是否“合理”却有极大的商榷空间了。
招投标过程本是市场行为,甲方倾向更低价本也无可厚非,那在垃圾焚烧领域,“低价中标”为何频频引发行业议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从理论上讲,高价低价本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对地方政府来讲,如果低价一样能达到要求,自然不会去选择高价。对企业来讲,如果能够获得高价,自然不会去选择低价。
问题在于,从技术角度来看,能够稳定达到现行标准要求的垃圾焚烧工程的实际成本绝不可能低到如此地步,国内外都是如此。
所以垃圾焚烧中标价屡屡跌破底线,原因必在技术之外。
他表示,市场因素肯定很复杂,非技术人员能说得清道得明。特定阶段市场的非理性选择可能无法避免,但垃圾焚烧事关公益民生,肯定不能听之任之,必须通过强化环卫行业监管、环保监管、责任追究和信息公开等,让低价中标焚烧设施接受严格检验,保障其稳定达标运行。
中标,仅仅是项目运营的开始,而不是终点,此后往往还有几十年的运营时间。业内人士认为,事先低价中标,在后期运营中,存在着和政府讨价还价,提高垃圾处理费的可能性,并相信政府不会坐视不管。这实际上是一种博弈心理。
此外,垃圾焚烧与公益民生关系密切,低价中标后,运营中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也会降低社会对垃圾焚烧的信任度,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关于“低价中标”问题,国家也有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同时,国家各部门也对低价恶性竞争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2018年8月,财政部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提出,将通过继续推进政府采购结果导向,探索建立用户评价机制,研究修改相关制度办法,继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等举措,着力解决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的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
2018年9月,环境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汪键答记者提问,表示将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出台生态环境项目技术标投标的指南,加强信息公开,推行按效付费的机制等。
大连垃圾焚烧二期项目揭晓之日应该不远了,本次项目将会花落谁家?报价最低者是否能够顺利中标?环卫科技网还将继续关注。
原标题:活久见!大连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惊现超低报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