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他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

首页> 环卫> 评论> 正文

关于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以及我们的问题

2019-06-04 09:42 来源: 环境问题观察 作者: 戴星翼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他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本文介绍了日本垃圾分类的它山之石,反思了当前国内垃圾分类特别是上海市的现状和问题,可供参考。

1 日本官方垃圾的四分类

日本官方的生活垃圾其实也是四分类。在此基础上,社区也就是市町村以专项收集为目标,进一步增加可回收物的类别。所谓有的地方分十多类,就是这么来的。

四分类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和资源垃圾。可燃垃圾包括厨余垃圾、报纸、纸箱、纸盒、杂志、旧布料、包装容器等。不可燃垃圾包括金属、玻璃、破碎的家电制品、陶瓷器、塑料等。粗大垃圾包括白色家电类(电视机、空调机、冰箱/柜、洗衣机)、金属类、家具类、自行车、陶瓷器类、不规则形状的罐类、被褥、草席等。垃圾丢弃方法:首先,测量垃圾的大小。最长的部分的长度为50cm以上的物品被认定为大型垃圾,2m以上以及70kg以上的物品不收集,需要预约大型垃圾受理中心处理。其次,按照长度交完粗大垃圾处理费用之后丢弃。资源垃圾包括饮料瓶、茶色瓶、无色透明瓶、可以直接再利用的瓶类。垃圾丢弃方法:罐清空后冲洗,然后放入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袋丢弃。

喝过的饮料瓶在丢弃之前就需要以下几个步骤:喝光或倒光;简单水洗;去掉瓶盖;撕掉标签;踩扁,最后根据各地的垃圾收集规定,在“资源垃圾”日拿到指定地点,或者丢到商场或方便店设置的塑料瓶回收箱。

为了提高再生产品的质量,回收中心也会将回收来的废弃塑料瓶中的异物、瓶盖及商标纸去除后,进行压缩打包成瓶砖,再提供给资源再生企业。

这样的分类有着很强的体系性,换言之,对前端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是出自末端的需求。其生活垃圾最主要的部分是可燃垃圾,之所以如此分类,是因为日本的生活垃圾处置以燃烧为主。不可燃垃圾的出路,可以作为路基,用于填海。资源垃圾特别重视饮料瓶,是因为瓶片的价值很高,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之所以“资源垃圾”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种类繁多,不那么强调“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而是尽可能地焚烧处理,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人工昂贵,低价值的废弃物于是被放弃。其次,回收利用也是有成本的,不仅是货币成本,也包括环境成本。如废纸的回收利用,仅脱油墨就会造成很重的污染。

2 与日本相比,上海垃圾分类的问题在哪里?

相比之下,我们当前的垃圾分类系统性有问题。干湿分开的目的是什么?当初提出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垃圾中水分或湿垃圾太多,从而导致燃烧不充分。但现在的情形已经反过来了,垃圾中热值太高,乃至超过了焚烧炉的承受能力。更加成问题的是湿垃圾,单独分离之后,我们就必须建设独立的清运处置体系。即使总量不变,一个系统变成两个系统,从经济学上讲其效率是下降的。湿垃圾怎么办?堆肥之后是不能作为农田基肥使用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某一堆湿垃圾中就没有什么有毒有害物质。于是唯一的出路就是用于林地绿地。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第三十八条为此要求“市绿化市容、农业农村部门应当会同市市场监管部门研究制定本市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标准,鼓励和支持开展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实施工作。”对此我们如何理解?似乎这样的标准还没有?那么,在标准出台之前,大量的堆肥到哪里去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标准出得来吗?众所周知,所谓湿垃圾,穷人家与富人家、这个区域与那个区域、这个季节与那个季节,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又该如何制定标准呢?

该条款还要求“本市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支持在公共绿地、公益林的土壤改良中优先使用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支持符合标准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农村地区应当就地就近对湿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住宅小区将湿垃圾处理后用于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家庭园艺。”请注意,都是“应当”而非必须。在这么多“应当”之下,湿垃圾堆肥究竟被消化了多少,剩下的部分到哪里去了,“相关政府部门”其实应该有所交代的。本人觉得应该就此建立台账,就是这个意思。

3 定时定点投放为什么反映这么大?

有报道说某小区强制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并将每个楼层的垃圾桶撤了。结果居民七嘴八舌,都说不方便,乱扔垃圾的现象剧增。

应该承认,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是必要的。因为一旦这一模式形成,分类投放才能有效执行,否则监管成本过高以至于政府无法承受。定时定点了,分类的各种困难更容易解决。更何况,这确实也没有增加老百姓多大的负担,无非让大家拎个袋子多走两步。

对此许多人居然反对,根本原因不是其他,而是这个社会将老百姓宠坏了。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忽视公民教育,忽视了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忽视了大众良好公共行为的养成。政府官员过度强调什么“民有所呼,我所有应”,虽然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大话空话,却让有的人误解为老百姓只是公共服务的享受者,而不是公共责任的承担者。有的“大妈”在社会上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就是我国长期无视公民教育的恶果。

现代社会必须是现代公民社会,是强调权利与责任边界明晰的社会。该你的责任而不承担,必须打屁股。有必要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进强化我们这个社会的制度体系,逐步养成市民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比生活垃圾分类的环境意义更为重大的社会价值所在。

4 “培养”二字重逾千斤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批示提到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窃以为,“培养”二字,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最基础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所谓培养,应该有一定的纪律,对于那些不遵守者能够施行必要的惩罚。这跟小学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没什么两样,老百姓也不能一味地宠着,何况我们的传统社会中陋习恶习甚多,确实需要用适当的强制加以改造。但是,强制的有效性是需要合理的组织、监管和其他机制保证的。面对千家万户而又一盘散沙的老百姓,这是一份难度甚大的考题。

“培养”更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气候,以保证我们期盼的幼苗能够长大。培养不是官僚的说教,不是形式主义的发动,它更为依赖的是社区的健康性。例如,我们的社会需要邻居,邻居们互相影响,分类就容易成功;我们需要社区有热心肠的“骨干”,有他们动员和规劝,会比媒体的倾盆大雨好得多;甚至我们需要对人生的价值做一定的纠正,让公共行为健康的人们更多地获得尊重。

附文参考

日本用40年做到的垃圾分类回收,究竟有多细致

2016年6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时隔8个月,2017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颁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上海也将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在我们这个人口庞杂,每日都要生产大量垃圾的国家,要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呢?

我们不妨将视线投向邻国日本,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严重工业污染使日本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并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高晓松曾经在节目中说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坦言自己曾在东京参加富士音乐节(FUJI ROCK),结束时的会场令他十分震惊:10万人离场后地上竟然没有丝毫垃圾。而前来参加摇滚音乐节的这些标榜自己“个性十足”的粉丝竟然在午夜排起长队等候扔垃圾。

而我们也精彩在网上看到日本人捡垃圾的新闻,下图就是日本球迷们在球赛散场后自发的捡垃圾。

日本的每个地区都有着严格的垃圾分类与回收的规章制度。而每个自治町(相当于中国的社区)都会第一时间为居民甚至外国留学生发放本地区的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指南手册。

在日本,要是倒垃圾不按规定来,是件很丢人的事。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定垃圾回收时间。居民将自己的家庭垃圾按类别分类好后,在规定的日期将某种垃圾用该地区指定的垃圾袋装好后放在就近的垃圾回收点。

如果在规定回收可燃垃圾的日子里拿出其他垃圾袋,回收人员将在垃圾袋上贴上警告语并不予以本次回收。严重时有可能被处以罚款。但是,执行时更多的是靠每个人的自觉。邻里之间相互监督,墨守成规。

按国家规定,日本的小学,甚至幼稚园,都必须组织全校孩子们,定期到垃圾回收工厂去参观,就像上一门必修课。

幼儿园小朋友外出郊游,小朋友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就有垃圾袋。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带回家,他们从小就知道这是生活常识。

每个学校都会教学生们如何做垃圾分类,还会和垃圾回收专门机构来指导孩子们如何丢垃圾。

垃圾分类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概念,不是长大以后才意识到,而是从小就扎根,深深地种在孩子们心里。

在日本,小学生都在学校集体吃午餐,午餐中有一盒纸包装的牛奶,每个小朋友把牛奶喝完后,要自己负责把牛奶纸盒洗干净,而且还不能用自来水洗,这样浪费水,而是排队在一个水桶里洗。洗好后,放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去晾晒,到第二天,把前一天晒好的牛奶纸盒,用剪刀把它剪开摊平,以方便打包收集。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处于高度经济成长期,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唤起了日本人保护环境的意识。至今为止将近40年的时间里,日本的垃圾分类系统已经非常完善了。德岛等城市垃圾的分类甚至多达27种。

垃圾的分类

日本的每个地区都有着严格的垃圾分类与回收的规章制度。而每个自治町(相当于中国的社区)都会第一时间为居民甚至外国留学生发放本地区的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指南手册。

日本的垃圾分类可以说是极致完美非常变态。例如横滨的垃圾分类手册长达27页,繁杂的条款让人难以记忆,日本的家庭主妇一般都要在厨房里放一份分类手册,随时翻阅,以防自己弄错。分类无能的人在日本扔垃圾一定是伤透脑筋。

扔垃圾之前还要对垃圾按照规定进行必要的“清理”。

还有人说:日本主妇们收纳做的好的原因,可能是垃圾分类做多了……

一般家庭垃圾可分为以下几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旧书(报纸)、粗大垃圾。

▲可燃垃圾

包括厨余垃圾、废旧衣物布料、橡胶皮革、不可再生的纸质物品等。

▲不可燃垃圾

小(微)型的家电制品、一些装油用的空罐子、指甲油空瓶、空罐头、锅子等金属制品、玻璃制品。

▲资源垃圾

可回收塑料包装及容器、空瓶空罐、牛奶盒等可回收纸制品。

▲旧书

旧报纸、杂志、纸板箱。

▲粗大垃圾

指不用的大型的家具、家电等物品。处理粗大垃圾的办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联系二手家具店或废品回收站的人上门处理,需要支付费用。另一种方式则是去便利店购买粗大垃圾处理标签,贴上放在指定处即可。如果随意丢弃粗大垃圾,将面临巨额罚款。

垃圾的特殊处理

仅仅了解分类还不够,以上这些垃圾还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后才能装进垃圾袋。

例如,在扔厨余垃圾时,一般会将蔬菜果皮类的东西事先沥干水分。因为厨余垃圾一般含水量比较高,沥干水分有利于垃圾处理时的充分燃烧。而且可以减缓垃圾腐烂发出的恶臭味。

另外,一些喷雾类罐子在扔掉之前,确保瓶中已无液体,在瓶身上开一个小孔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垃圾车在运输途中以及处理过程中发生火灾。

喝完的牛奶盒需要分以下3步:

1、用清水将牛奶盒冲洗干净

2、沥干

3、压扁或拆开整理好等待回收

塑料瓶在丢弃时通常要撕开瓶身塑料纸、揭开瓶盖、最后将瓶子压扁后丢弃。这些做法也是为了方便后期的回收处理。

此外,一些碎玻璃、陶瓷等危险物品。处理时会先用报纸等包装起来,有些会在上面标注好“小心”等字样,以便提醒垃圾回收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干电池、水银温度计等物品属于不可燃垃圾,但这些垃圾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在丢弃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分装。

而报纸、硬板纸等可回收的纸质类,则会被码放整齐用绳子束好后拿才到指定的回收地点。

垃圾处理的透明化

那么,那些被分类得井井有条的垃圾最终怎么样了呢?

每个地区的垃圾车将这些生活垃圾运往垃圾处理站,可燃垃圾被送进高温燃烧炉用于城市发电,不可燃垃圾则碾碎后进行掩埋处理,一些资源类垃圾则需人工检查无异物后进行压缩等待再利用。

00027.png

这些垃圾处理站不仅净化着整个城市,而且有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站都设有市民开放日。市民可以进入内部参观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


原标题:关于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以及我们的问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