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在湖北黄石新冶钢有限公司东钢厂区的厂房和树木,2018年7月以来,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复手术。
如今,树木活得好好的,它们将等待着老厂区的重生。始建于1958年的东钢,位于长江沿江国家土壤污染治理先行示范区之一的黄石市,2015年11月正式关停,未来将要变成工业遗址产业园,它距黄石市中心城区约6公里,离长江20公里。
在60年的退役场地为树木做隔离手术
运转了60年的退役场地,也留下大体量污染,2018年,经公开招标,由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公司进行东钢污染场地一期治理修复工作,项目有三大考验,一是项目治理面积大,达到70.14公顷,是典型的大型复合性工业污染场地;二是各种污染物汇集,涉及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多领域的综合治理;三是紧邻居民区,一墙之隔就是居民区。
除了被污染的土壤,留下来的还有老工业气息浓厚的厂房和生命力旺盛的树木。
按照修复方案,树木和厂房必须保留下来。好在中节能大地工程技术人员为树木采取了特殊的修复“手术”,采用原位阻隔,使用专用的阻隔材料,将污染土壤与树木阻隔,再用特殊工艺,把树固定起来。
污染物复杂 修复难度高
为树做手术,是个有点温情的小插曲,但中节能大地东钢厂区污染治理修复项目执行经理金鑫和他的同事在2018年7月进厂时,面对的是有点喘不过气的数据,8.73万立方米的土壤有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还有复合污染;此外,还有4.2万立方米的地下水污染,3000立方米的场地堆存固体废物,770立方米的危险废物,510立方米的地表残留物需要进行收集处理。
这些意味着任务的艰巨,金鑫坦言这是公司也是土壤修复行业面对的极具挑战的修复项目。金鑫介绍说,行业现有的修复技术几乎全都用上了,公司对技术也进行了升级创新。
记者了解到,东钢厂区污染地块总计500亩~600亩之间,一期要修复200亩。
工程师们从一进厂就遇到困难。“刚进厂的时候,到处是刺鼻的气味,土的颜色发黑,水是黄绿色的。”金鑫说,工厂污染非常复杂,但因建厂太早,很多原始资料没有,建筑物的相关图纸也没有,没有图纸只能边干边摸索。
金鑫说,钢铁生产流程长,每个区域的生产任务不一样,造成的污染不一样;挖下去才发现,地下情况非常复杂,有各种地下管道、还有焦油管,好多东西都在下面,施工过程中只能边开挖边了解;边开挖边对方案进行调整。
修复项目共计30个开挖基坑,每个场地的污染情况不同,公司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根据用地标准制定修复方案,做出针对性的配方。针对每一个基坑,使用不一样的药剂,控制温度、控制药剂的种类。
创新修复理念 摸索出独特配方
一说起配方,就如同大厨说起他的拿手好菜。
金鑫介绍说,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关键在于药剂,到底要用多少药剂,用多了,会产生二次污染,用少了,治理效果不充分,公司经历3轮试验后,最后确定用多少药剂的用量。
记者了解到,对东钢厂复杂的污染土,中节能大地找到了对付它们的药剂配方,修复效率很高,半天就能固化稳定。工作人员介绍说,“热脱附处理是通过高温把污染土中的有机污染物脱离出来,设备满负荷运行,每天处理1000吨污染土,每小时处理60吨,相当于一架波音737的重量。”
金鑫介绍说,基于“清洁修复”的创新理念,公司主导开发完成了全封闭热脱附系统等污染治理综合体的设计、加工、组织施工设计,既有效地降低了设备噪声、烟尘等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又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开创了修复行业清洁生产和高效治理的先河。
此外,基于公司的技术储备和工程经验,公司还创新药剂配方,使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节省成本15%,提高产能40%;在地下水处置方面,氧化还原处置药剂也是公司独有的配方,成本可降低10%,产量提高20%。
记者了解到,这个处理能力在行业内也是首屈一指。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已将东钢场地修复工程列为示范性项目,其施工管理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原标题:黄石东钢厂区土壤按需修复,将打造成工业遗址产业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