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江三角洲中的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上海化工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区(简称“南京园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石化开发区(简称“宁波石化区”)自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开发建设,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长足发展,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随着国

首页> 大气治理> 脱硫脱硝> 烟气脱硫> 评论> 正文

一篇来自长三角园区的自问:我们产值都占34%了 咋还不能变集群?

2019-05-17 08:36 来源: 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作者: 金玲

位于长江三角洲中的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上海化工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区(简称“南京园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石化开发区(简称“宁波石化区”)自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开发建设,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长足发展,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石化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统计,截至2017年底,长江三角洲已形成以上海化工区、南京园区、宁波石化区等为代表的化工园区81家,园区数量约占全国园区总量13.5%,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园区总产值的比例高达34%。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评选出的“2018中国化工园区30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化工园区占13家,其中入围前十的有:

上海化工区(第一)

宁波石化区(第三)

南京园区(第四)

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第六)

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七)

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第十)

2017年,这6家园区生产总值7556亿元。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长江三角洲石化产业都是行业标杆。因此,创建长江三角洲石化产业集群,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环境质量、改善资源约束、加快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需要。

形成集群的7大优势

结合多年园区管理经验以及对国内外、先进石化园区的考察,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形成石化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主要以上海化工区、宁波石化区、南京园区为例):

便捷的物流运输条件

区位优势上,上海、江苏、浙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是联结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核心枢纽。长江三角洲临近西太平洋航线,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形成了长江流域与环太平洋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门户。密集的铁路公路网,基本已打造“半日交通圈”。发达的国际航运网,拥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等年旅客吞吐量千万人次的机场。丰富的港口资源,根据最新的世界港口排名,分列世界第一的上海港和世界第四的宁波舟山港均属于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主要港口,在浙江宁波拥有中国最大的液体化学品专用码头。通过优化管道、港口、铁路、公路资源布局,通过信息化手段,供应链物流,加快建设高度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可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宁波舟山港

高质量龙头聚集

长江三角洲各园区引进世界500强及石化龙头企业,形成集聚效应。目前上海化工区落户化工企业约62家,集聚了中石化赛科、BASF、赢创德固赛、亨斯迈、日本三井化学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及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上海华谊等国内石化龙头企业;宁波石化区拥有化工企业70余家,已有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法国道达尔、荷兰利安德、韩国LG、SK等世界500强企业及德国朗盛、日本大安、中金石化、富德能源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石化企业入驻园区。南京园区规上企业120多家,拥有扬子石化、BASF、日本三菱、英国BP、美国塞拉尼斯等30多家世界500强、全球化工50强企业。高质量龙头石化化工企业的集聚,为打造长江三角洲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化工园区

完整的产业链和高价值产品

石化园区的产业定位清晰明确,具有高价值产品且本地化应用水平较高,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条。上海化工区以乙烯为龙头,异氰酸酯及聚合物和聚碳酸酯等合成材料为中游,涂料、表面处理剂、热熔胶等精细化工产品为下游物的完整产品链,侧重生产聚苯乙烯、丙烯腈、MDI/TDI、聚碳酸酯。宁波石化区基本形成石油化工为上游,多元化原料源头及中下游化学品产业配套发展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产业体系,上游拥有炼油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中下游拥有聚乙烯、聚丙烯、C5/C9以及ABS、非光气聚碳酸酯及聚苯乙烯等合成材料,顺酐、异丁烯、乙酰胺、过氧化物、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南京园区已形成以石化、C1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新材料、生命科学及高端化学品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侧重在丁辛醇、丙烯、醋酸、环氧丙烷、MTBE和C1化工。各园区产业链和产品的差异化适度,有利于资源互补、原料互供。形成区域性产品高端化、原料多元化、副产物料综合利用的有机循环产业链。

领先的炼油、乙烯生产能力

炼油、乙烯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石化产业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化工园区实力的重要指标。长江三角洲区域炼油能力分别为:宁波石化区的2300万吨、南京园区1250万吨、上海1400万吨、金陵石化1250万吨。乙烯装置能力分别为:上海化工区119万吨、宁波石化区100万吨,南京园区154万吨、上海70万吨。特别是宁波石化区中石化镇海炼化炼油能力居亚太地区72个炼厂第一组群,加工手段配套齐全,油化联合紧密,深度加工能力强,主要装置实施APC先进控制,在国内处于规模领先、技术领先地位,代表了中国炼油业的先进水平。

高度发达的一体化的配套基础设施

石化园区基本建成与园区产业发展相匹配、相对齐备的配套供水、供电、供热、工业气体、液体管廊一体化公用基础设施。长江三角洲相邻石化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可以有机整合,实现共建共享、集成优化,如宁波石化区与北仑和大榭园区,上海化工区与上海金山,南京园区与杨州、泰兴园区,通过互联互通,可有效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高环保安全水平,具备了创建更高水平的石化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

高度创新的园区管理体系

在管理上,我国化工区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逐步形成了五个“一体化”的建设发展理念,即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物流信息传输一体化、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和管理服务金融一体化,从物料流、储运流、能量流、危废流、资金流几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园区的集群化发展优势。上海化工区已经能够做到五个“一体化”,在园区管理上跻身于国际一流的化工园区之列,其他几个园区也正在以上海为标杆紧随其后。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一批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优异成果的国家级示范园区:上海化工区、南京园区、扬子江国际化工园为代表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宁波石化区为代表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

政策优势

2018年7月,《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下发,计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世界级城市群框架,聚焦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济互保、产业协同创新、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市场开放有序等7个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项目化、可实施的工作任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11月5日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演讲中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当前,上海正在“紧锣密鼓”与江苏、浙江研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相关规划和制度设计。这些利好,都为长三角化工园区打造世界级化工产业集聚区带来了重大机遇。

是什么制约发展?

区域间协调发展有待加强

园区产业发展方向趋同、且协作性差。许多产品产能集中,市场竞争激烈,因不同园区间牵涉到GDP、财税、就业等复杂利益关系,这导致地方政府对待协作联动往往是慎之又慎,管理与资源共享只限于园区内交流,难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同时也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导致长江三角洲石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受限。建议建立园区间协调机制、信息共享平台,适度差异化发展,鼓励功能性互补,有效促进长江三角洲石化园区产业的共同发展。

资源要素保障有限

长江三角洲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近几年大力整顿土地市场秩序,规划出土地红线,土地资源有限,工业用地指标紧张,石化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新增用地严重不足、空间拓展受限;石化行业又是能源消耗相对较高的行业,面临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挑战,伴随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等环保法规出台,国家、省、市陆续出台规划、政策,强化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对石化行业发展的环境约束日趋严格。资源要素成为影响长江三角洲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这要求区域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全面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安全防控形势严峻

石化企业安全风险防控问题凸显,如2010年7月28日南京化工厂事故、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事故、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响水化工厂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社会影响面较大,将会对创建长江三角洲石化产业集群带来很大的压力。这就要求在打造长江三角洲石化产业集群中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为预防事故发生,制定管理机构和企业层面的各种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组织联防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手段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专业人才分布不均,造成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产品创新能力不均

近几年,石化园区都在加快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及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石化产业的发展,同时需要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石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人才资源集聚方面,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化水平、人才成长的环境,对浙江、江苏两区域人才资源的集聚产生很强竞争力,直接影响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发展不均。特别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储备低于沪苏地区,在2017年中国高校排名前50名中,上海占8所,江苏占5所,浙江仅1所。人才不均严重制约了长江三角洲石化产业集群发展。这就要求区域加强科技合作,联动提升区域自由创新能力,浙江应借助经济一体化的有利平台,与沪苏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同时在引进项目同时引进相配套的高技能人才和师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石化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原标题:一篇来自长三角园区的自问:我们产值都占34%了,咋还不能变集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