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燃烧法(RTO)治理技术是目前工业源VOCs治理的主流技术之一。该技术的研发已日臻成熟,由于节能效果显著,对于中高浓度的VOCs废气处理效率高,近年来在石化、化工、喷涂、包装印刷、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加强RTO工程应用的技术指导,原环境保护部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单位编制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有机废气蓄热燃烧法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2019年1月9日,《规范》审议会在京召开。邀请的审议专家有生态环境部标准所姚芝茂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郝郑平研究员、防化研究院栾志强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叶代启教授、清华大学马永亮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解强教授、同济大学羌宁教授等,参会的还有来自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中电联瑞玛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恩国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扬州市恒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科迈科(杭州)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编制单位的代表。
会议期间,专家和编制单位围绕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对标准送审稿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一致同意通过审议,建议编制组进行部分文字内容修改后尽快履行报批手续。
《规范》规定了RTO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可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的工程咨询、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参考依据。
RTO技术简介
RTO技术是将工业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净化处理,并利用蓄热体对待处理废气进行换热升温、对净化后排气进行换热降温的技术。RTO装置通常由换向设备、蓄热室、燃烧室和控制系统等组成。蓄热室中填充具有高热容量的陶瓷蓄热体,采用直接换热的方法将净化后排气中的热量蓄积在蓄热体中,高温蓄热体直接加热待处理废气,换热效率可达到90%以上,远高于间接换热器50~70%的换热效率。
RTO装置可以分为固定式和旋转式。可根据废气来源、组分、性质(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爆炸极限等因素,综合分析后选择工艺路线。
固定式RTO,根据蓄热体床层的数量可分为两室或多室。多室RTO(以三室为例)与两室RTO的最大区别是增加一个蓄热室用于吹扫系统。在一个蓄热室进气、一个蓄热室排气的同时,一个蓄热室处于吹扫状态,吹扫系统可以采用“吹出”方式,也可以采用“吸入”方式。使蓄热室在用于进气以后、用于排气之前得到吹扫。两室RTO,换向时存在VOCs直接排放问题,可以通过增设换向阀、吹扫装置或采取其它措施对换向阀切换过程中逸散的有机废气进行收集后处理。
固定式二室蓄热燃烧装置示意图
固定式三室蓄热燃烧装置示意图
旋转式RTO的蓄热体是固定的,一般具有6个、8个或更多个蓄热室,多个蓄热室环形布置,其外形大多呈圆筒状。旋转式RTO利用旋转式气体分配器来改变进入蓄热体气流的方向,各个蓄热室分别依次处于进气状态、吹扫状态和排气状态。这种结构的RTO系统气流切换装置复杂,但结构较紧凑,占地面积小。
旋转式蓄热燃烧装置示意图
标准“成形记”
2015年初,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成立标准编制小组,并于11月完成标准的开题报告和编制大纲。
2016年7月,原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标准的开题论证会,在开题论证会上明确了标准的编制方向和原则,通过了编制大纲。
2016年9月,完成《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初稿)及其编制说明。先后多次组织行业专家、RTO和蓄热体企业代表/专家召开咨询和研讨会。
2018年6月底通过征求意见稿审查会。
2018年9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具有RTO治理工程经验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计单位和工程公司及用户等73家相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10-12月,编制组对收集的意见进行整理,并在北京专门组织意见处理研讨会和送审稿预审会等,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完善。此次会议后,编制组还将对标准文本进行一步完善,并履行报批手续。
原标题:国标《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通过技术审查,RTO工程将有规可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