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审核上会情况
虽然2018年初,监管层的券商指导鼓励“满足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四大行业、且符合现有制度规则”的企业抓紧申报IPO,这些“独角兽”企业有望和富士康一样通过特别通道快速上市。但随着国家对金融风险的严控,IPO低过率成常态的情况下,环保企业的IPO进程也显得不那么顺利。
2017年,环保产业在资本市场喜报频频,很多环保公司成功上市,在9月份之前,环保的IPO通过率超八成。而到了2018年,环保板块依旧火热,公布的项目中标公告不断、收购也在继续,但IPO通过率似乎逐渐放缓,环保企业的IPO之路发生很大的变化。截至11月中旬,新一届发审委共审核三家生态环保产业的IPO企业,只有1家通过(绿色动力,601330.SH,主板),未通过的有2家(蓝电环保、北京建工环境修复)。
表格:环保行业上会企业
1.2 环保企业财务状况
3家申报企业中,被否的建工修复营收额最大,达到10.74亿元,但净利润只有6800万,净利润差异较大; 蓝电环保的营收和净利润都比较小。通过IPO的绿色动力净资产规模达到22亿,营收和净利润额比较稳健。
表格:环保行业企业财务报表
1.3 环保行业IPO审核要点
近期发审委询问的问题来看,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规范、合规风险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审核关注点;同时,信息披露问题、毛利率异常等也逐渐成为发审委关注企业经营是否稳定的新重点。根据前面被否或暂缓表决企业的经验来看,环保企业除了IPO审核中的常规问题,还应该注意到一些招投标程序、会计政策使用、分包合同管理等方面,和环保行业目前面临的商业环境和业务特点相关的问题。
1)程序性规范及行政许可
对于环保类企业,是否履行规范招投标程序获得项目,及其特许经营权情况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是关注重点。用地程序方面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如何处置选址及运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废气排放是否符合国家/国际环保政策标准。
此外,对于内控制度也较为重视,提出现场检查中,会计基础、内控制度和执行等问题,是否在固定资产管理、分包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收入确认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2)业务分包情况
发审委关注业务分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例如北京建工修被问到是否存在将原要求相关资质的招标合同分包给无资质方实施的情形;对分包合同的乙方资质是否合格,是否建立资质核查制度,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分包业务占比是否过高。分包成本核算方法:净额法/总额法。
3)核心技术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蓝电环保被问及核心技术是否具备完整性和独立性。员工构成,技术是否领先,能否保持研发能力。
4)合作方和主要客户
合作背景及原因、是否关联方;主要客户集中度及是否存在重大依赖;销售费率水平横向行业对比,是否存在调节费用等情况。联合项目中标方的合作模式与收益分配问题。
5)业务开展情况
不同业务的毛利率变动及原因,同行业可比是否合理。收入确认与工程进度是否匹配。主营业务收入与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匹配关系。合同收入确认采用工作量法/成本法确定完工百分比的原因;经营业绩波动较大原因及合理性;相关风险是否披露;会计处理政策:A股和H股会计政策不同是否有影响。税收优惠、原始数据差异及调整科目原因。
1.4 在审企业情况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中旬,IPO申报的生态环保大行业下的排队企业共有6家。名单如下:
新一届发审会全面从严审核的态势“变本加厉”,低过会率可能成为环保企业IPO常态。其中,IPO上市、债券融资、参与PPP项目成为环保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的主要渠道,中小环保企业尤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相关政策的收紧,环保企业IPO也出现了新变化,以前IPO的门槛主要是业绩,现在IPO还注重企业规范运作。
IPO审核中,好的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或者是暂时业绩规模一般、但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有更大的几率过会。IPO规范是公司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环保企业应更多选择去适应而不是逃避。
注:本文节选自微信公众号“致上谈兵”的《「IPO过会」医药行业与环保行业IPO审核关注要点》。
原标题:「IPO过会」医药行业与环保行业IPO审核关注要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