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征地公告,并附上土地补偿和安置费用数额,具体内容如下:
征 地 公 告
京(昌)政地征〔2018〕003-4号
北京华源惠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阿苏卫循环经济园综合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用地,已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京政地字〔2017〕78号),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的规定,(自2018年11月21日起,到2018年12月4日止)将经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内容和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名称、土地用途及征收土地位置
建设单位:北京华源惠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阿苏卫循环经济园综合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
土地用途:环卫设施用地
征收土地位置:位于百善镇牛房圈村
二、征收土地权属、地类、面积
征收百善镇牛房圈村集体土地0.2511公顷(合3.77亩),具体情况如下:
三、征收补偿标准及补偿安置方案
本次征地采取货币补偿,土地补偿费每亩15万元,共56.55万元;安置补助费经初步测算约为18.85万元(安置补助费最终以人力社保及民政部门实际计算为准)。
四、征地安置人员数量及安置方式
依照北京市规定,本次征地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人员1名;其中转非劳动力1名采取货币、保险方式进行安置。
五、青苗和地上附着物依照我市有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内容
牛房圈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应当自征地公告之日起60日内确定应当转为非农业户口人员、转非劳动力名单,向农村村民公示,并分别报区公安、人力社保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该征地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本公告期满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特此公告。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21日
相关阅读:
解密亚洲最大——阿苏卫垃圾处理生态链
每一座大型城市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循环系统保障它的可持续性,其中垃圾处理就是这个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北京商报记者跟随北京市城管委一同走进位于昌平区百善镇和小汤山镇交界处的阿苏卫循环经济园,揭开这个亚洲最大规模垃圾焚烧厂的神秘面纱,并以此为支点,纵观北京整座城市的垃圾处理行业已形成一幅怎样的风貌。
来源: 北京商报
阿苏卫全片区去年底落成
早在1994年,北京就建成了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并投入运营,这也是北京市首座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大型垃圾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2000吨/日。而阿苏卫循环经济园正是在此基础上扩容的北京市市属大型垃圾综合处理园区项目。
根据已经建成的阿苏卫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运营方、桑德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意味着在焚烧厂建成后,运送至阿苏卫的垃圾未来将有三个去处:填埋场、综合处理厂和焚烧发电厂。
而具体到备受关注的循环经济园,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园区内的设施将包括30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3000吨/日陈腐垃圾筛分厂,1200吨/日残渣填埋场,850吨/日垃圾渗沥液处理站及辅助生产设施和综合楼。据了解,园区项目总投资约31.5亿元,采用BOT模式建设,特许经营期为25年。
该焚烧厂位于阿苏卫循环经济园西北侧,占地8.45公顷,日焚烧垃圾约3000吨,配置4台750吨/日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炉及2台30兆瓦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焚烧厂于2015年9月开始施工。
此前亚洲运营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是位于门头沟的鲁家山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而阿苏卫建成后的处理能力将达到同等规模,“这意味着焚烧发电厂建成后可以完全消纳现有的垃圾运送量”。而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则介绍,预计未来阿苏卫垃圾焚烧处理量能够占到全市处理总量的15%左右。
紧跟城市发展
阿苏卫只是近年来北京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北京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速度达到了历史最快水平,“十二五”以来,北京共建设完成和改造了42座垃圾处理设施。
然而,业内曾有多位专家担忧地表示,在北京这样一个人口、产业体量巨大,环境污染治理压力与日俱增的世界级超大城市,目前的垃圾处理速度能否跟上垃圾产生量提升的速度呢?
2016年底,环保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5年,全国24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6亿吨,处置率达97.3%。其中,北京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为790.3万吨。以此计算,北京当年的日均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就达到约2.16万吨/日,与2020年2.4万吨/日的处理能力仅有一成多的增长空间。
有分析指出,202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2.8万吨/日;餐厨垃圾产生量为2900吨/日。仅以餐厨垃圾来看,目前,北京市的日产生量已经约2600余吨,现阶段处理能力的缺口已经很大。
行业格局悄然生变
垃圾处理供给缺口意味着需求潜力规模可观。潜力即资本,不善加利用就是一种浪费。
此前几年,曾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即使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北京,该行业对民资的开放也并不完善,民资企业只能部分进入焚烧、填埋等利润并不高的环节,真正核心的回收领域几乎很难涉足。然而,近期,这一市场格局已经开始改变。
在去年10月,财政部就印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垃圾处理等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可根据行业特点和成熟度,探索开展“强制”PPP试点。有业内人士当时指出,财政部此次“强制”的表态,意味着垃圾处理整合产业链或迎来了真正的市场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曾对北京、天津、沈阳等12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成分分析发现,近年来,这些城市的厨余垃圾所占比重在36%-73.7%,纸类垃圾占4.46%-17.6%,塑料垃圾占1.5%-20%。不同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差异较大,但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物质占绝大多数。
北京再生资源和旧货协会副会长、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权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主要分为回收、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
刘权表示,填埋与焚烧垃圾占地面积较大,处置费用较高,且回收利用的价值低。刘权表示,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不断推进垃圾分类,从而为垃圾回收利用与厨余垃圾堆肥创造条件,减少垃圾无价值的填满与焚烧。
“在垃圾处理的产业链上,垃圾分类未来有可能成为北京企业投资的新蓝海。”刘权表示,目前,已有企业开发了App,让居民使用手机就能一键呼叫工作人员上门接收厨余垃圾,而工作人员也能趁此机会宣传垃圾分类,从前端让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
注:部分内容整理自北京市规划和自然委员会、北京商报、环评互联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