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当天,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在南京开幕,国内土壤修复领域知名院士、学者以及企业家共聚一堂,聚焦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的新技术、新认识和新成果,着力推动我国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快速发展。耕地、工矿废弃地土壤修复极为迫切土壤污染防治影响着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的安全。

首页> 环境修复> 综合> 会展> 正文

Be the Solution to Soil Pollution|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隆重召开

2018-12-07 09:41 来源: 固废科技快讯

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当天,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在南京开幕,国内土壤修复领域知名院士、学者以及企业家共聚一堂,聚焦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的新技术、新认识和新成果,着力推动我国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快速发展。

耕地、工矿废弃地土壤修复极为迫切

土壤污染防治影响着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的安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总的超标率为 16.1%。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围绕土壤污染防治,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受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土壤环境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风险问题依旧不容乐观。

“如果不加以控制,国内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的趋势还会蔓延。”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是负责科技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示范”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认为,目前两大类的土壤修复极为迫切,一类是工矿企业搬迁后的土壤,另一类是农田土壤。“目前学界正在做的,正是加强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污染类型的土壤,提供精准、绿色、可持续的修复技术。”

中科院“百人计划”特聘教授陈梦舫说,对于身处长三角的江苏来说,焦化、电镀、印染、农药等化工企业的场地土壤污染与处理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部分化工企业搬迁后存在土壤修复需要。

土壤修复道阻且长

相比目前已经形成完整成熟产业链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领域,中国土壤修复尚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阶段,现存短板不容忽视。

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看来,目前,对土壤污染的地区分布、分类等情况还没有完全摸清,“当下首要任务应把土壤污染的程度、污染的主要类型等情况摸查清楚。”

骆永明告诉记者,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土壤污染修复行业起步才10年,而美国已有近35年的土壤修复历史。“我国目前的短板主要在装备上,比如有没有稳定化的搅拌装备、采样设备是不是齐全等,都会制约修复的速度和规模。另外, 我国技术的成熟度、系统性以及技术在场地的实用性等,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比于技术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马杰更关注人才等保障性要素的配备。而要解决人才配备,首先要对现有的学科教育“动刀”。“据我所知,目前国内高校土壤修复专业课程的数量,仍然是零。很多专门围绕土壤污染治理、地下水污染治理开设的专业,同样没有。”

有关审批,吕正勇清晰地记得,他的团队在引进原位电流加热热脱附技术并争取相关部门的认可时,“前后等了将近10年”。吕正勇直言,并非每家企业都能挺过来。“企业是技术革新的活力之源,既然国内非常看重土壤污染修复,企业技术认证、审批流程可否‘进度’走快些?”

此外,不少与会专家指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涵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大家期待,在这一领域形成若干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和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依旧道阻且长。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个“吃得更放心、住得更安心”的未来值得期待。


原标题:Be the Solution to Soil Pollution|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隆重召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