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时值乌江流域、清水江流域沿线污水处理厂从一级B标向一级A标进行提标改造阶段,已正是中央环保大督查和回头看时期,为了总磷、总氮的达标排放,各污水处理厂都在进行提标改造和调试运行,迎接中央环保部门及省市县政府部门检查。湄潭污水处理厂亦是如此进入提标改造工程试运行阶段。
课题:提标改造是否能达到设计效果,是否能够有效去除总磷。
二、湄潭污水处理厂工艺简介:
原湄潭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为日处理15000吨,工艺为SBR,出水为一级B标,2018年进行提标改造工作,在原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中间加药提升泵池(提升泵为30KW的潜水排污泵),絮凝反应池,转盘滤布滤池。
工艺流程如下:
原工艺流程:进水----格栅钟式沉砂池---SBR反应池---紫外线消毒渠----出水计量。
提标后工艺流程:进水----格栅钟式沉砂池---SBR反应池----中间加药提升泵池-----絮凝反应池-----转盘滤布滤池----紫外线消毒渠-----出水计量。
湄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新增设备及构筑物尺寸:
三、药剂投加量计算:
日处理量每天含磷量=15000(1-0.5)=75KgP
处理1KgP=1.5(AL/P)=1.3KgAl
需要的有效铝离子含量=75*1.3=97.5Kg
PAC有效铝离子含量为15%,则需要PAC650Kg.
PAC每包25KG,需要26包。
四、试验:
2018年10月10日,开始按设计把药剂投加在中间池,按计算投加量投加,总磷削减效率为3%--3.6%之间,没有什么效果。然后投加量增加一倍,继续投加,到2018年10月13日,总磷削减量还是如此,没什么效果。
五、提标改造后不能达标的原因分析:
提标改造工程完成后,按正常投加药剂,达不到设计效果,于是开始查找原因,这里先进入实验室测量分析,如下表:
测量时未加药,之后开始加入0.23%的PAC药剂10mL于1000mL水样中,搅拌10分钟,静置30分钟取其上清液,各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上表,反应40分钟去除效率为3.63%,80分钟为29.45%。反应时间在3小时,总磷去除效率为50%,7小时为60%。
于是发现:再加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加药反应时间越长,去除总磷的效率越高,反应时间达到3小时时,总磷的去除率达50%以上。于是想到了中间池的容积及絮凝反应池有效池容,该池容积大小决定了SBR池在中间池的反应停留时间,中间池容积为7*5*4=140立方,液位在0.5米时泵自动开启抽水进入絮凝反应池,有效容积为7*5*0.5=19m3,潜水排污泵的流量为600立方每小时,每分钟10立方,即湄潭污水处理厂SBR池出水在中间池停留时间约为2分钟。絮凝反应池池容为8.55*6*4m=205立方,有效容积为8*6*3.5m=168m3,,流速为0.6米/s ,过流面积为:1.2平方,由此可得出水力在絮凝反应池的停留时间约为28分钟。于是可以得出SBR出水在提标改造段的水力停留时间约为30分钟。对照试验数据,30分钟的去除率为3.6%,达不到设计目的,如果要停留3小时,中间池+絮凝反应池容积不够,所以在中间池加药去除总磷是不可能的。
五、大胆设想:
为了解决出水总磷达标问题,大胆设想,如果改到钟式沉砂池格栅前进水口加药,反应停留时间是够了,但对活性污泥、COD、氨氮、总氮是否会产生影响呢?经过反复查阅资料,决定大胆一试。
10月15日开始从钟式沉砂池格栅前进水口投加药剂,投加剂量不变,其出水检测记录结果如下表:
六、数据分析:
从上表和生化池内观察结果不难看出:湄潭污水处理厂的设想是对的,从进水口投加药剂是完全可以去除总磷的,经过近一月的运行,总磷控制稳定,均在0.3左右。
研究成果:
1、加PAC药剂去除总磷,反应停留时间必须大于3小时(不管是前置加药,还是后置加药,反应时间必须大1于3小时,已就是说,加药后的水质停留时间必须大于3小时)。
2、加PAC去除总磷的同时,对总氮基本没有任何影响(去除率极低),对COD、NH3=N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3、对色度的去除作用明显,出水水质透明度高。
4、湄潭污水处理厂修建的提标改造工程是不成功的,不能有效去除总磷(湄潭污水处理厂从中间池到滤布滤池出水的停留反应时间不足,中间池太小,容积不够所致)。
5、采用进水口投加PAC,能够有效去除总磷(在进水采样口投加药剂,投加量不变,其结果如上表)。
6、生化池活性污泥增长较快,大约增长20%左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