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城市垃圾处理难题再次进入公共视野,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垃圾焚烧厂身上。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垃圾焚烧厂建立的过程中,项目的决策、选址、运营以及污染状况被公共舆论广泛关注。垃圾焚烧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垃圾减量处理技术,用焚化技术垃圾转化为灰烬、气体、微粒和热力,能够减少原来垃圾约八成

首页> 垃圾发电> 评论> 正文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垃圾焚烧项目

2018-11-05 17:45 来源: 正和评估

近年来,中国城市垃圾处理难题再次进入公共视野,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垃圾焚烧厂身上。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垃圾焚烧厂建立的过程中,项目的决策、选址、运营以及污染状况被公共舆论广泛关注。

垃圾焚烧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垃圾减量处理技术,用焚化技术垃圾转化为灰烬、气体、微粒和热力,能够减少原来垃圾约八成的质量和九成五的体积。由于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如二噁英的强致癌物,垃圾焚烧技术一直在国内外饱受争议。

中国的垃圾量正以10%的速度增长,增长幅度和GDP相符,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垃圾量将增至4.8亿吨。作为一种通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填埋处理方法简单、经济成本低廉,所以目前中国大多对垃圾采取直接填埋,垃圾焚烧的比例不高。但土地资源消耗量极大,同时次生污染频发的填埋法显然不能适应垃圾总量的增长速度,减量减容快并且经济效应明显的垃圾焚烧法在中国渐渐兴起。

随着垃圾焚烧方法的兴起,政府就垃圾焚烧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求也日益增多,本次就垃圾焚烧项目涉及到的风险点以及垃圾焚烧的基本概况做一些介绍。

一:垃圾焚烧工艺

一般的垃圾焚烧工艺为:生活垃圾由垃圾封闭运输车运至发电厂——电子汽车衡过磅——卸入封闭的垃圾料坑内——垃圾经抓斗——给料斗——推料器——焚烧炉,在焚烧炉内高温燃烧,焚烧产生的烟气将水加热,并生成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组发电,焚烧产生的烟气经尾气处理装置净化达标后排放,焚烧产生的炉渣可以作为一般废物处理,布袋除尘器飞灰作为危险废物加水泥与螯合剂固化处理。

二:垃圾焚烧工艺的优势

  • 项目用地省,同样的垃圾处理量,垃圾焚烧厂需要的用地面积只是垃圾卫生填埋场的1/20-1/15;

  • 处理速度快。垃圾在卫生填埋场中的分解时间通常需要7到30年,而焚烧处理只要垃圾的熔点低于850℃,2小时左右就能处理完毕;

  • 污染排放低。据德国权威环境研究机构研测,如采用同样严格的欧盟污染控制标准,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仅为垃圾卫生填埋的1/50左右;

  • 能源利用高。每吨垃圾可焚烧发电300多度,大约每5个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可满足1个人的日常用电需求;

总之,垃圾焚烧的优点是减量化、无害化最彻底,可使垃圾减量90%,大大减少占地,并可利用余热发电实现资源化,是一种将固体废物进行高温热化学处理的技术,也是将固体废物实施热能利用的资源化的一种形式,可以去除垃圾成分中的有毒物质,而填埋对于有毒物质来说是不合理的,填埋不可以用于气、液、固体等多种形体的物料处理,所以采用垃圾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更合理。

三:“邻避效应”的成因与化解

邻避效应是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引发“邻避效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部分设施标准较低、运营不善、污染超标,给公众造成不良印象和抵触心理。

  • 部分项目选址过程不够公开、环境评价不够规范,运营阶段采用“选择性达标”方式。

  • 二噁英等污染被人为误导、人为放大,引起周边居民的恐慌,进而被利用后演变成有组织的群体性事件。

在公众对垃圾焚烧心存疑虑的当下,最有效的化解之道,莫过于在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地点,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认真建设、规范运行、严格监管,由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合力打造出一个“信息公开、操作透明、环境优美、以人为本、真正达标”的“蓝色垃圾焚烧厂”。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1)法律风险

(2)项目建设地点引发群众不满

(3)项目生态环境影响

(4)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污染

(5)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

(6)项目运营期垃圾散发臭味影响周边群众的风险

(7)垃圾运输过程中垃圾散落引发的风险

(8)垃圾运输车辆增多导致沿线交通压力增大的风险

(9)项目的建设存在社会治安隐患

(10)施工人员与当地群众关系处理不当

(11)社会舆论风险


原标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垃圾焚烧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