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建筑垃圾年新增量约为3500万-4000万吨,存量超过3亿吨,绝大部分采用堆放、填埋方式处理。按照每万吨建筑垃圾至少占用1亩土地计算,北京市每年光堆放新增建筑垃圾就要浪费三四千亩宝贵土地资源。建筑垃圾经过资源化处理后,每100万吨建筑垃圾可变成88万吨再生骨料、0.1万吨废金属、2.8万吨

首页> 环卫> 报道> 正文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成北京昌平区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2018-08-23 13:08 来源: 魔都房产

近年来北京市建筑垃圾年新增量约为3500万-4000万吨,存量超过3亿吨,绝大部分采用堆放、填埋方式处理。按照每万吨建筑垃圾至少占用1亩土地计算,北京市每年光堆放新增建筑垃圾就要浪费三四千亩宝贵土地资源。

建筑垃圾经过资源化处理后,每100万吨建筑垃圾可变成88万吨再生骨料、0.1万吨废金属、2.8万吨有机杂物、9.1万吨渣土,可转化为各类建筑再生材料,应用于房屋、道路、园林、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最终利用率可达90%以上。

北京市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比例不足5%,企业不足十家,实际处理量不过200万吨。

北京市建筑垃圾利用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建筑垃圾年新增量约为3500万-4000万吨,存量超过3亿吨,绝大部分采用堆放、填埋方式处理。按照每万吨建筑垃圾至少占用1亩土地计算,北京市每年光堆放新增建筑垃圾就要浪费三四千亩宝贵土地资源。还存在类似“深圳渣土滑坡事故”的重大安全隐患,同时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俨然已成城市公害。但是,建筑垃圾经过资源化处理后,每100万吨建筑垃圾可变成88万吨再生骨料、0.1万吨废金属、2.8万吨有机杂物、9.1万吨渣土,可转化为各类建筑再生材料,应用于房屋、道路、园林、市政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最终利用率可达90%以上。

然而,北京市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比例不足5%,企业不足10家,实际处理量不过200万吨。与欧盟国家90%左右的利用率相去甚远,与2011年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12年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达到40%,2015年达到80%”的目标也相去甚远。2016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中再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形势紧迫,亟待提速。

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多辆满载建筑垃圾的绿色运输车穿梭忙碌,将装载的建筑垃圾投入处置设施。昌平区首个棚改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日前正式投产。该项目将对区域内疏解腾退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置,所形成的再生产品将用于打造再生自然主题公园。

到2020年,沙河镇疏解腾退产生的建筑垃圾预计达到230万吨左右。如果采用传统的填埋方式对这些建筑垃圾进行处置,将占用埋深10米的土地230亩,相当于22个足球场。如今,沙河镇引入了由北京建工资源公司研发设计的棚改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以更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消纳建筑垃圾,为城市“留白增绿”及时提供空间。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一条综合处置线、一条简易处置线和一条预筛分线,由输送设备将不同的破碎、筛分、分选、除杂设备进行串联、组合而成。这些建筑垃圾投入处置设施后,经过破碎、筛分以及多级分选,生成不同规格的再生骨料。以这些骨料为原料,可以生产出再生砖、再生连锁砌块、再生砂浆、再生混凝土等各类再生产品,从而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再利用,资源化率可达95%以上。

沙河镇将与北京建工合作,在该棚改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附近打造占地面积约300多亩的再生自然主题公园——沙河镇环境再生展示园。这将成为沙河镇的新地标。

沙河棚改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经理介绍,项目团队对沙河镇区域内的建筑垃圾进行了成分分析,结合再生产品应用方向及质量标准需求,因地制宜设计打造了沙河建筑垃圾资源化设施。

北京实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不但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同时建筑垃圾资源化还可以促进建材市场的发展,一旦产业化形成产值达数千亿。

原标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成北京昌平区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