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MBBR表观上是向反应器中投加悬浮载体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强化生化处理效果,运行方式上与活性污泥法类似,分为纯膜MBBR和泥膜复合MBBR,均可以达到技术极限处理效果(LOT)。典型的MBBR工艺系统包括悬浮载体、拦截筛网、流化系统(曝气、搅拌推流等),整个系统通过优化设计,实现填料的流化与拦截。国内MBBR典型工程应用具有强化脱氮除磷、负荷高占地省、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耐受低温等极端水质、可持续升级、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MBBR采用镶嵌式改造,曝气方式灵活,项目实施周期短,运行管理方便,广泛应用于市政和工业废水处理,应用时不受规模限制。悬浮载体生物膜具有生物选择功能,水力剪切、DO与微生物量及菌落变化密切相关;泥膜复合MBBR工艺,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活性污泥法中脱氮除磷泥龄的矛盾,突破了传统活性污泥法中好氧、非好氧池容比例限制。MBBR改造,形成了多条技术路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方式,强化生物脱氮除磷。MBBR的多种池型,包括循环流动池型、微动力混合池型、完全混合池型满足绝大多数项目改造需求。MBBR微生物选择性以及工艺镶嵌的特点,让MBBR可作为新技术的载体和工程化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迪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500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BiofilmReactor,MBBR)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挪威,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旨在强化生化池深度脱氮除磷,实现经济、可持续的稳定达标,广泛应用于污水厂提标、提量改造。自1989年挪威STENSHOLT市政污水厂工程首次应用MBBR以来[1],至今全球已有超过600座污水处理厂采用MBBR工艺[2]。2000年初,MBBR从国外引进,在国内进行了相关研究和部分项目的使用,受限于当时相关技术不成熟,出现了失败案例,使得MBBR工艺的国内推广受阻。直到2008年,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首次成功将MBBR应用于国内大型污水厂[3],突破了MBBR实际应用中包括流化与拦截在内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增加了行业对MBBR的信心,MBBR在国内开始大规模推广。MBBR可统计的市政污水处理规模超过800万吨/天,是高排放标准提标改造的典型工艺[4]。本文介绍MBBR在国内的应用,从工程实践角度回溯MBBR工艺原理和技术特点,提供对MBBR工艺的新认识,为国内污水厂升级改造或扩容,尤其面临高排放标准、低经济投资水厂改造容提供技术支持,也为MBBR的基础研究提供方向。
1.MBBR工艺简介
MBBR表观上是向反应器中投加悬浮载体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强化生化处理效果,运行方式上与活性污泥法类似,附着生物膜的悬浮载体在池中流动状态与活性污泥法相近,被称为“流动的生物膜”。按微生物存在状态,分为纯膜MBBR和泥膜复合MBBR,其特点及与传统工艺比较如表1所示。
从起源看,早期的MBBR专指纯膜MBBR工艺,是对传统流化床工艺的改良,通过采用比重与水接近的悬浮载体替代传统的重质填料,节约填料流化的能耗。纯膜MBBR,系统不设置污泥回流,不进行悬浮态污泥的持留,微生物主要以附着态形式存在于悬浮载体上。欧洲较早使用MBBR工艺的污水厂多为新建,采用纯膜MBBR。
泥膜复合工艺,又称为又称Hybrid、Hybas、IFAS,是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旨在原位强化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效果,传统方式为增加固定式填料。为克服传统固定式填料易堵塞、传质不良处理效果差等问题,通过悬浮载体替代传统的填料,出现了泥膜复合MBBR。泥膜复合MBBR既有悬浮态微生物,又有附着态微生物,需要污泥回流。国内推广时正值污水厂升级改造,多与现有工艺相结合,采用泥膜复合MBBR。
纯膜MBBR所需池容小,水力停留时间更短,能够非常有效地去除NH3-N、TN,但投资略高,除磷主要依赖于化学除磷;泥膜复合MBBR具有双泥龄,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率高,工艺稳定性能更强;两种工艺形式通过合理设计均可以达到技术极限处理效果(LOT)[5]。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