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环保细分领域中,危废行业具有产业处于成长期、项目现金流好、盈利水平高等特点。尤其在环保监管趋严后,处置需求旺盛、设施供给不足导致“量价齐升”;另一方面,行业诸多问题也在督察过程中频繁暴露:排放超标、避邻效应甚至安全事故等。为了探索行业发展方向,我们将通过危废系列报告,深入挖掘宏观、微观数据,结合产业实际现状进行分析。
环保压力下需求双层叠加,产能释放速度有望加快。
危废产业供需解构--需求侧:危废处置需求增加的背后,是我国工业规模和产品产量的增长。危废产量与工业增加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0.91),且具有较强的行业结构性。同时行业隐性需求的释放对环保压力较为依赖。供给侧:面对需求释放,危废许可经营发放规模表现出较大弹性(2013-2016年CAGR达21%),但实际经营规模增速有限,由此造成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2013-2016年由37%降至25%)。当前,“环保督察”推动隐性需求释放、倒逼产业治理:“历史存量+当期增量”双层叠加推动“量”的提升,供需不平衡导致区域“价”的提升,预计未来2-3年行业产能释放速度将加快。
以史为鉴:“量”的驱动力已经由工业发展转变为环保执法,“价”短期上行、长期回稳;行业整体呈现三大特点和五大趋势。
通过对行业“量”和“价”的解析,我们发现处置量提高的驱动因素已发生转变;而单价的波动也在反映供需的边际变化。当下行业呈现三大特点:1)产能利用率低;2)产能结构的不平衡;3)行业集中度低。这与特定时期政策的倾向性、供给的计划性、以及资源化和无害化运营模式的差异有关。
同时,过去三十年危废行业呈现五大趋势:1)存量危废处置正在加快(2016年共处置240万吨,增速超300%);2)单厂处置规模上升,平均规模由0.15万吨/座提升至0.6万吨/座;3)处置量中焚烧占比下降,波动中枢由70%降至40%,说明正受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方式冲击;4)各行业危废产生量的差距逐渐缩小;5)在主要危废产生行业中,综合利用和处置占比变化不大。
展望未来:站在行业发展史的角度,我们认为行业面临破局,提标周期望至。
从行业技术和标准的发展路径出发,我们提出“探路者”和“追随者”的角色区分。以危废焚烧为例,随着认知和技术提升,美国对烟气污染物控制种类逐步增加,标准逐步提高。中国则建立在对污染物较全面的认知水平上,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污染防治的整套体系;但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已存在滞后,对标国际并结合当前行业遇到的问题,我们预计危废行业将迎来一次提标周期,而水泥窑协同处置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政策和标准上都还有待完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