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竞相追求最新款电子设备,这导致电子垃圾与日俱增。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近日报道,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各国纷纷通过法律来管理电子垃圾,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80%的电子垃圾不知去向在我们的办公桌上,可以看到有8件东西最终会变成电子垃圾:打印机、键盘、电脑屏幕、笔记本

首页> 固废处理> 再生资源> 评论> 正文

仅20%得到合理回收 治理电子垃圾 全球在行动

2018-07-21 09:2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 霞

消费者竞相追求最新款电子设备,这导致电子垃圾与日俱增。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近日报道,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各国纷纷通过法律来管理电子垃圾,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80%的电子垃圾不知去向

在我们的办公桌上,可以看到有8件东西最终会变成电子垃圾:打印机、键盘、电脑屏幕、笔记本电脑、鼠标、手机充电器,以及手机和座机。转一下椅子,数码相机、电视机和电视机顶盒等又映入我们的眼帘。

电子垃圾是对所谓的“废弃电气电子设备”(WEEE)的非正式称呼。它囊括内部含有由电池或电源供电的电路或电子元件、且到了使用寿命的任何家用或办公物品。除了以上常见办公用品外,电子垃圾还包括电冰箱、烤面包机、洗衣机、立体声系统、电动牙刷以及能自行活动的玩具。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6年,人们丢弃了大约4900万吨这类东西——每个人大约13磅。联合国大学主导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700万吨以上。之所以会增长,是因为越来越多人买得起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也因为这些产品的使用寿命不像过去那么长。

WEEE论坛负责人帕斯卡˙勒瑞瓦说,目前全球只有20%的电子垃圾得到合理回收,并被记录为电子垃圾。WEEE论坛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是欧洲电子垃圾生产商和回收者的一个组织。没有人清楚其余80%的电子垃圾的命运如何,在发展中国家,电子垃圾可能被倾倒、交易或以危险方式收回。

电子垃圾含有大量有毒物质

为什么电子垃圾是一个问题呢?

首先,电子垃圾含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例如,液晶显示器含汞,阴极射线管含铅,半导体和电池含镉,旧冰箱含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

如果电子垃圾未经处理就倾倒进垃圾填埋场,那些化学物质会渗入土壤和水源内;如果被焚烧,会污染空气;如果被运到发展中国家,那些试图回收有价值零部件的小作坊工人就会接触到有毒物质。

此外,上述处理方法也是对宝贵资源的一种浪费。俗话说,垃圾只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电子垃圾包含金、银、铜、铂和钯等金属。实际上,智能手机的含金量是从金矿开采出来的金矿石的30倍。联合国大学的报告显示,每年丢弃的电子垃圾内包含的原材料价值约650亿美元。这一数值超过某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对那些寻求从垃圾中提取价值的“城市矿工”来说,这些电子垃圾不啻为一个“黄金国”。

制订相关法律处理电子垃圾

目前全球各国是如何处理电子垃圾的?尽管相关数据非常粗略,但不少国家早已行动起来。

勒瑞瓦说,实行全球最严苛规定的欧盟希望到明年对65%的电子垃圾进行合适的回收和处理,但实际上,目前的回收率只有35%,剩下10%的电子垃圾进入家庭垃圾;40%被拾荒者和未注册的废品回收站收集;10%作为还可以用的二手设备运到国外;5%被非法出口。

为提高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德国于2015年10月开始实施新的《电子电气设备法》。据悉,目前德国共设立了1500多个公共电子垃圾回收中心。根据《电子电气设备法》,到2019年,德国的电子垃圾回收率至少应达到65%。

澳大利亚政府“国家电视和电脑回收计划”的目标是,到2022年前后将电视和电脑的回收率由17%提高到80%。

美国没有制订要求回收电子垃圾的联邦法律,但25个州通过了此类立法。联合国大学的报告称,美国有22%的电子垃圾得到了处理,“但剩下的电子垃圾很多都不知所踪”。

过去,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垃圾可能被运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但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中国禁止进口塑料垃圾。由于几乎所有电子垃圾都被嵌入塑料内,电子垃圾的这条转运线路已被堵死。

那么,普通消费者应如何处理家庭电子垃圾呢?

在已经通过立法的美国各州,地方政府应设立电子垃圾收集站,消费者可以把不要的物品送到那儿。美国法律一般基于“生产商延伸责任”这一概念,这意味着电子产品制造商对产品承担责任,在产品使用寿命结束后,对其进行处理。制造商通常向承包商支付管理全州范围内的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费用。

“循环经济”现已成为全欧洲大陆的目标,这样的回收站很常见。根据法律规定,电子产品零售商必须收回消费者拿到店里的任何电子垃圾。

勒瑞瓦说:“消费者越容易操作,他们就越可能把家用电子垃圾送回去。”

原标题:废弃电子设备仅20%得到合理回收   治理电子垃圾 全球在行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