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故障是活性污泥法操作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整理出活性污泥法运行要点3问3答,以下以问答交流实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赶紧来看一下。问:1.活性污泥生长较快,出水中TP忽高忽低,请问,这该如何控制污泥量?答:1)排泥是总磷去除重要的途径。2)污泥生长过快,我想排泥也会加大吧。这有利

首页> 水处理> 污泥> 技术> 正文

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需要知道的三个关键

2018-07-06 13:30 来源: 环保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运行工艺故障是活性污泥法操作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整理出活性污泥法运行要点3问3答,以下以问答交流实例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赶紧来看一下。

问:1. 活性污泥生长较快,出水中TP忽高忽低,请问,这该如何控制污泥量?

答:

1)排泥是总磷去除重要的途径。

2)污泥生长过快,我想排泥也会加大吧。这有利于总磷的去除。

3)厌氧的控制,有利于嗜磷菌对磷的有效去除。

4)进水有机物的浓度对磷的有效去除也有影响,低负荷运行较高负荷运行,总磷去除率偏低的。

5)对于出水中TP忽高忽低,我想跟进水含磷浓度的变化,营养剂投加量的变化,溶解氧的控制,以及上面讲的排泥等情况有关,你可以检查一下吧。只要不是设计中的重大问题,我想总磷控制都是可控的。

问:2.现在的污泥龄很短,顶多有四天,这个是通过污泥浓度和排泥量算出来的,不是去通过控制得来得!我观察到曝气池的生物沉降性很差,二沉池表面有很多可能是漂泥吧,总之是悬浮状的,所以我们的出水比较浑浊!

我刚开始是怀疑是曝气太大破坏了絮凝性,但我们的溶解氧不是很高啊,设定在1.5mg/L,究竟原因是什么啊,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下?

答:

1)我认为,不论你是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对废水处理的生物系统各操控参数的理解,只通过教科书和相关工具毕竟是有限的,书中多半解释不够清楚,或者各参数间的联系阐述不够明了。为此,我们做废水的同仁,就应该将各参数的调控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如此操控对实践的认识就比较明了了。

2)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龄4天的操控,如果进水浓度高,水量大(即污泥负荷高)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污泥负荷不高,如此污泥龄控制是不合理的。

3)如果你对各参数的操控理解比较透彻,那么,不论是通过污泥浓度和排泥量算出来的,还是去通过控制得来得!都没有关系。但要和其他参数一起考虑,总结各个情况下的最佳控制点。

4)曝气池沉降性差,依据的参数是SV30值,30%以下比较正常,否则应用显微镜检查丝状菌的增殖情况。

5)上清液的混浊,多半是污泥负荷较高,导致生物活性增强,不易沉降。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多量的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比如,侧跳虫,滴虫等常见的快速游动型纤毛虫。此类生物可以直接利用游离的细菌及有机物作为食物源。在负荷高时,游离不易絮凝的细菌增加,为此类生物提供了大量食物源,由此导致大量增生。不易絮凝的细菌和此类原生动物,导致活性污泥沉降变差。

6)飘泥产生的原因也很多,空间产生来源考察一下,是池底沉降后又浮上来,还是未沉降到池底就浮上来了呢?颜色,粘度,上浮物显微镜检查都是要检查的。少量产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大量产生,将使出水指标上升,曝气池污泥量减少。

7)正常的微生物是不易被曝气所打碎的,在水切力小的时候可以快速絮凝。

8)溶解氧控制在1.5mg/L,是基于成本控制而言,而且是指曝气池出口出水的溶解氧含量,曝气池首端的曝气要经常检测,必须予以保证的,因为,吸附氧化的主要位置就在前2/3的位置,后1/3就应该为其絮凝做准备,试想,出口过度曝气,其生物活性被动升高,怎么利于二沉池的生物絮凝沉降呢?尤其是污泥老化时,污泥粘度升高,很容易粘附曝气的小气泡而有浮泥,不易沉降。

问:3. 在皮革废水处理中,使用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中丝状菌过度繁殖,怎样才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

答:

根据我的经验,丝状菌的产生与如下情况有关:

1)溶解氧。溶解氧过低,长期低于1.0mg/L运行;或者生化池局部有供氧死区。

2)食微比。通常在低负荷(低于0.1)情况下容易产生丝状菌增殖,特别是首端没有厌氧或缺氧段工艺时。

3)进水成分单一。大部分工业废水进水成分单一,不利于正常菌胶团菌的生长,反而有利于丝状菌增殖。丝状菌和正常菌胶团菌是两种需要不同生长环境的生物类群。

大家应从操作环境是否有利于菌胶团菌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法。通过改变操作方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丝状菌膨胀的。处理得当,更可使丝状菌消失。

其他文章中提到的加惰性物质、漂白粉、提高pH值等等方法,是可以尝试的。但是关键在于操作方法的合理,因为在丝状菌高度膨胀时投加惰性物质、漂白粉、提高pH值等可以起到迅速的效果,但丝状菌容易产生适应性,多次使用,终会失效。对于高度膨胀的丝状菌,为保出水达标,生化池出口适当投放一些PAC提高沉降效果是可行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