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处置有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并且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建筑垃圾在实际回收处理中又有那些方法呢?今天介绍一款新思路新型墙材,可以实现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起源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国家实行墙体改革政策,实现保护土地、节约能

首页> 固废处理> 垃圾处理> 工业固废> 评论> 正文

生活垃圾 |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一窥

2018-06-21 08:22 来源: 大城小E

上海市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处置有相应的要求和规范,并且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建筑垃圾在实际回收处理中又有那些方法呢?今天介绍一款新思路——新型墙材,可以实现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起源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国家实行墙体改革政策,实现保护土地、节约能源的目的。我国从20年前就开始推广新型墙材的应用,到2017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要求,发展绿色新型墙材,提升墙材行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水平,促进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并且强调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继续推进固体废弃物在墙材中的综合利用,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增加资源综合利用总量。

发展

近几年在社会上出现的新型墙体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应用较多的,有石膏或水泥轻质隔墙板、彩钢板、加气混凝土砌块、钢丝网架泡沫板、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石膏板、石膏砌块、陶粒砌块、烧结多孔砖、页岩砖、实心混凝土砖、PC大板、水平孔混凝土墙板、活性炭墙体、新型隔墙板等,新型墙体材料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传统墙材,通常是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再生混凝土骨料等固体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实现建材资源的循环利用。

以煤炭重省山西为例,过去山西省小煤窑遍地开花,严重污染环境。如今,随着山西的发展方式越来越精细化和科学化,曾经被任意丢弃的工业固废摇身一变,在墙材革新中大放光彩。煤矸石是山西省最大数量的固体废弃物,全省堆存量高达8亿吨左右,如今,这些黑色石头已经变废为宝,可以被用来制作新型的墙体材料。

除了煤矸石以外,建筑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经过合理的筛选和分拣,均可利用于新型墙体材料中,但是由于建筑垃圾成分的复杂性,回收利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建筑垃圾的可塑性,同时也要将“有问题”的成分进行分拣和剥离,建筑垃圾中含有对混凝土有害的成分,甚至有毒成分,需处理后才能制备新型墙材。

例如再生混凝土骨料中含有体积比占7%的石灰膏、5%的黏土、4%的木材、3%的石膏、2%的沥青或0.2%的醋酸乙烯基油漆,将引起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15%;其中沥青会显著降低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石膏会产生硫酸盐膨胀的有害影响,在再生骨料标准规范中应增加对石膏含量的严格限制;建筑垃圾中木材、纺织纤维、纸、接缝膏以及其它的聚合物等有机物质不利于混凝土抗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应增加对有机物质含量的严格限制等等。

困境

虽然新型墙材即可实现建材的资源化利用,也可实现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在我国发展至今依然存在一些困境和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新型墙材高端产品不足。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大量品质优良的新型墙体材料,要想满足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的需求,墙体材料革新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一方面,新型墙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在经济较发达省市被普遍接受的绿色墙材,在一些中小城市的使用比例还很低。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更是存在着新型墙材普及推广举步维艰的困境。总体来看,墙材革新工作离相应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新型墙材发展良莠不齐,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绿色产能不足。

展望

目前,新型墙材的发展历程正在经历一个不断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发掘高端产品,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环境、实现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历程。国家和行业专家均肯定了新型墙材发展对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贡献。在过去的10多年里,墙材工业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利用工业废渣、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大量的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反而形成“垃圾围城”和环境污染的城市治理难题,对于发展新型墙材而言,推动对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化利用,正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也是融人绿色发展、打好生态经济牌的关键所在。

可以预见的是,“十三五”期间,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新型墙材向绿色墙材、生态墙材转变,仍然离不开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离不开技术研发和创新,相信越来越多的绿色墙材也将成为新时代下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点。

原标题:生活垃圾 |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一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