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季度的时候,环保督察在全国大范围铺开,相关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年5月30日,环保督察“回头看”启动,相关行业产品的价格、供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光大公用环保团队和光大研究所的相关高耗能高污染团队(钢铁、煤炭、有色、化工等),将在近期组织一系列相关的电话会。我们今天的第一期是环保和钢铁行业的电话会议,今天请到了资深的钢铁行业专家给大家就相关的回头看、督察等问题做一个讲解。首先请光大钢铁行业的分析师王凯就环保行业政策对于钢铁行业的影响做个分析。
光大钢铁行业分析师王凯
首先来回顾2017年冬季-2018年春季的采暖季限产对钢铁产量的影响:
采暖季限产期间,主要针对高炉炼铁环节进行限产,数据显示,采暖季限产对京津冀的生铁产量影响约为20%,但是对粗钢产量的影响仅2.6%,对全国粗钢产量的影响更是只有0.3%。2018年1-4月,全国生铁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2%,但粗钢累计产量同比增长5%。这说明钢铁行业的供给弹性是非常大的,几乎弥补了采暖季限产带来的影响,主要途径便是增加废钢的使用量,来弥补生铁产量的缺口,这其中又有两种方式:一是电炉短流程炼钢产量的提升,二是在长流程的转炉炼钢环节增加废钢的使用量。
综上,由于增加废钢使用量等方式带来的钢铁供给弹性非常明显,采暖季限产对粗钢产量的影响,很大部分被供给弹性对冲。
目前,在非采暖季期间,环保政策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近期各项环保督查趋于严厉:
部际联席会议定于2018年5月22日至6月15日组织8个抽查组分赴21个省开展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专项抽查。5月28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河北等10省对开展环保督查“回头看”。从2018年6月11日到2019年4月28日生态环境部点对京津冀“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这一系列督查,将对钢铁行业供给造成抑制作用。鉴于环保督查趋严,各地陆续出台了钢铁限产措施:
2018年4月9日徐州市成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指挥部,同时印发了《徐州市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4月11日环保组进驻徐州突袭检查,钢厂开启全面停产,影响生铁日均产量3.6万吨,预计6月底会有企业实现复产,但是还需政府最后确定。
南京、常州、戴南、镇江等地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预计也将对钢铁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具体执行措施和执行力度仍有待观察。
从数据来看,最近两周电炉产能利用率下降7个百分点,从65%下降至当前的58%左右,电炉钢的产量应该下降了有10%。此外,采暖季结束后高炉开工率曾经连续10周增长,但这两周高炉开工率也出现了下滑,其中大高炉开工率比较稳定,小高炉开工率下降可能更明显。
近期的环保压力的陡然提升,再一次影响了钢铁供给。本次限产不仅影响高炉,同样也影响电炉;由于很多钢企目前使用废钢的比例已经很高,后期通过废钢来弥补钢产量的空间也比较有限。因此,短期内,钢铁产量边际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近期钢价走高、钢铁股反弹的重要原因。
但不足的是,当前的环保高压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例如徐州受限高炉可能将在6月底就陆续复产。此外,影响更多的是区域性的,缺少全国性的影响。所以,当前环保政策对钢铁格局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钢铁行业的供给弹性仍可能会显现,对后期钢价造成压力,我们对下半年钢铁行业的景气度的判断仍然保持一份谨慎态度。
光大钢铁团队在当前的时间点,建议重点关注盈利扎实、估值低的钢铁股。今年中厚板价格走势最为强势,我们建议关注具备中厚板产能的钢企华菱钢铁、南钢股份、宝钢股份。
资深钢铁行业专家
1政策推进情况
钢铁行业是非电行业中第一个开始超低排放的行业。从日前出台的超低排放标准来看,基本是按照火电的超低排放标准制定的,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标准,比欧盟、日本、韩国都要严格。标准刚出台的时候,很多企业反映目前的技术很难达到此标准。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家出台钢铁行业这个标准主要有两方面目的,一方面是要把污染降下去,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通过排放标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大家其实可以感觉到,之前的攻坚战已经把好做的工作都做了,最难的是调整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所以此次提标更重要的目的是进行产业结构的一个调整。此次标准执行后,肯定对于部分企业所需要的投入非常大,企业本身需要去衡量投入产出,也起到调节市场结构的目的。
蓝天保卫战中对于钢铁行业的要求主要分为几块,都是比较常规的内容。一是提标改造,根据超低排放的实施方案进行;二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些要求,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对于产能的一个减量置换升级会有一些具体要求;三是对运输方式的改变,要求有条件的企业汽运改铁运,唐山已经出台了一些减少汽车运输,使用铁路专用线进行运输的政策。
对于重点区域的强化督查这方面,钢铁企业对于督查已经习以为常了,在邯郸、唐山的一些企业一天都要接受多次检查。钢铁行业督查新增了检查无组织排放,包括料场,扬尘,冒烟控制等情况。另外一个要点是在线监测的要求,目前钢铁企业在线监测问题较大,不能反映实际情况。还有一个就是超低排放改造的进度,很多地方政府,例如邯郸,安阳等地方政府对于企业下达了治理任务,督查会主要检查进度。还有一个是重污染天气的管控,是否按照预案进行。错峰生产和管控是督查的重中之重,而督查也必然会加快提标改造的推进进度。
2钢铁淘汰落后产能情况
今年计划淘汰落后产能3000万吨,据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减量置换方式实现此目标。我们目前测算了下,在京津冀地区通过1:1.25的比例来减少的话,就可以超额完成3000万吨的任务。产能置换的重点还是在唐山,邯郸等地区。至于目前的地条钢防范督查,各个省市的进度不一样,检查组是分批分配下去,目前发现的也是有少量的问题,至于过剩产能复产情况目前还没有发现。
错峰生产的政策在今年肯定会大面积铺开。去年错峰生产在采暖季发挥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目前除了唐山,徐州,常州,包括南京还出台了夏季管控方案。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除了河北,其他地区的落实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不像河北省,要求必须将设备停下来,其他地区更多的是企业进行轮换检修,降低负荷,这些方法并没有办法有效的核查。下一步一定要学习河北的经验,要让设备完全停下来实现错峰生产,这个力度就会非常大了。
错峰生产在京津冀降低了一定的生产负荷,生铁产量降低比较明显,但是从去年采暖季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对于减少企业的产能很难实现。如果到18~19年采暖季,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三个地区都进行错峰生产,那么整体的产能下降靠其他地区很难弥补。这三块地区产能占70%,降低20%需要靠其他地区30%的产能提升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另一个问题是政策方面是否可以落实,仍需进一步观察,受其他因素影响还是比较多的。
产能过剩,迁移从目前来看非常明显。目前已经有很多邯郸、石家庄的企业在广西、云南、湖北等地进行了初步接触,要把产能放到不受管控的地区,这个迁移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但是目前来看,我们预计在钢铁产业已经有很好基础的地区,产能很难大面积的转移出去,预计能有10%的产能转移到其他地区的比例就已经非常高了。最近我们也了解到山东省通道城市的产能也在向沿海城市转移。现在来看,产能迁移,产能置换等工作在2020年前都要有一个定论。所以说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3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可行性分析
从目前的脱硫除尘来看,主流就是三种工艺,湿法、半干法、活性炭。从经济性来讲,投资方面,如果要实现同样的效果,湿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投资基本差不多,湿法相对略低,活性炭至少要高50%;运营成本来看,湿法成本略低,大概是半干法脱硫的70%-80%,活性炭和半干法脱硫差不多,但是活性炭一般是脱硫脱硝一起做,所以成本上要统一考虑。从目前技术来看,最可靠最成熟的还是湿法工艺。
三种工艺在技术上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具体来说,半干法最大的问题是,在超低排放标准下,副产物的量会成倍上涨,同时又没有有效的副产物利用技术,加上目前固废专项督查趋严,钢铁烧结机的副产物需要妥善处理,不然会带来后续问题。湿法副产物利用的可能性较大,效率也没问题,但是白烟是湿法的问题,需要配套的脱白的设施。活性炭法(干法)方面,国家也在鼓励应用,主要的问题是上游原料活性炭供给的问题。最近我国活性炭价格上涨接近一倍,下一步要着怎么能在国家鼓励的条件下增加活性炭的供应。我们了解到最近很多准备用活性炭的大型企业准备自己建立活性炭制造厂,一般投资1个亿,一年就能收回成本,还能保证自己的活性炭供给。活性炭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容易着火,对管理水平要求很高;另一个是副产物是硫酸,如果没有很好的处置是危化品。我们建议如果想做活性炭的企业,最好是大型联合体,可以有效利用硫酸,用在焦化等工艺上,或者周边有焦化企业可以卖出利用。
对于成熟的脱硝技术,目前有几个,一个是活性炭,一个是SCR,在电厂利用已经很成熟,钢铁厂和电厂重要的区别就是温度,同时目前升温和热交换技术我国也已经很成熟,所以目前这两个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另外的,包括中低温SCR,氧化法,都是潜在的技术,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特别稳定的技术。
新标准出来以后的市场规模测算方面,我们最近也去了好几个大型的钢铁企业,一般一个1000万吨的企业,企业自己测算的超低排放的投资需求是30-50亿元,而且这些企业的环保水平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的企业。如果说1000万吨30个亿,8亿吨钢铁,目前大概是2000多亿的市场规模。这个市场里,应该有30%是超低排放脱硫脱硝的市场;另外大概30%-40%是除尘,包括布袋更换,风机电机等;还有30-40%的无组织排放的治理,包括监测,探头,皮带等。
原标题:【会议纪要】从环保视角看钢铁行业——环保督察“回头看”系列电话会议(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