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设备中的流量怎么计算?下文为您解答:1、选型概述如果所选设备不是用于清水增压,则必须考虑以下因素可能对设备增压泵所产生的影响,如果用于生活供水增压,则无需考虑本条目下的影响因素。1.1、介质的特性:介质比重、粘度、腐蚀性、卫生等级要求等。与水同体积的高比重液体应加大电机功率,粘度

首页> 水处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干货】供水设备中的流量怎么计算?

2018-06-11 15:25 来源: 水处理新视野

供水设备中的流量怎么计算?下文为您解答:

1、选型概述

如果所选设备不是用于清水增压,则必须考虑以下因素可能对设备增压泵所产生的影响,如果用于生活供水增压,则无需考虑本条目下的影响因素。

1.1、介质的特性:介质比重、粘度、腐蚀性、卫生等级要求等。与水同体积的高比重液体应加大电机功率,粘度较大的液体应选择浓浆泵或杂质泵输送,具有酸碱腐蚀性液体应选择不锈钢材质,某些盐溶液应选择铜或者其他合金或聚合物材质泵,卫生等级要求较高的应选择抛光处理的不锈钢材质泵。

1.2、介质中所含固体的颗粒直径、含量多少等。含杂质的液体应该选择杂质泵或污水泵输送

1.3、介质温度:较高温度的介质应该用带有冷却设备的热水泵输送。

1.4、所需要的流量。一般工业用泵在工艺流程中可以忽略管道系统中的泄漏量,但必须考虑水处理工艺变化时对流量的影响。农业用泵如果是采用明渠输水,还必须考虑渗漏及蒸发量。小区供水泵流量选择需要根据住户数来计算,详见设备最大每小时流量计算。

1.5、压力:吸水池压力,排水池压力,管道系统中的压力降(扬程损失)。填料密封的泵不适合用于吸水口本身有压力的场合。

1.6、管道系统数据:管径、长度、管道附件种类及数目,吸水池至压水池的几何标高等。在设计布置管道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①、合理选择管道直径,管道直径大,在相同流量下、液流速度小,阻力损失小,但价格高,管道直径小,会导致阻力损失急剧增大,使所选泵的扬程增加,配带功率增加,成本和运行费用都增加。因此应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综合考虑。

②、排出管及其管接头应考虑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③、管道布置应尽可能布置成直管,尽量减小管道中的附件和尽量缩小管道长度,必须转弯的时候,弯头的弯曲半径应该是管道直径的3~5倍,角度尽可能大于90℃。

④、泵的排出侧必须装设阀门(球阀或截止阀等)和逆止阀。阀门用来调节泵的工况点,逆止阀在液体倒流时可防止泵反转,并使泵避免水锤的打击。(当液体倒流时,会产生巨大的反向压力,使泵损坏)

2、相关计算

2.1设备加压泵流量及扬程计算

2.1.1.设备最大每小时流量Q(m3/h)的确定

Q=【(m×q)/1000t】×K

Q即:最大每小时流量(m3/h)

K—变化系数(一般为1.5-2.5)

q—用水标准(华南一般采用300升/人.日;高级住宅采用400升/人.日)

t—用水时间(一般采用12小时/日)

m—用水人数(一般一户按4-5人计算)

1000—升与m3/h之间的单位换算率

2.1.2设备额定扬程H(m)的确定

建筑层数:1,2,3,4,5,6,7,8,9...

最低水压:15,19,23,27,31,35,39,43...每增加一层扬程增加4米

说明:建筑物所需有效供水压力减除市政供水或外来水压即为设备的扬程。

2.1.3验证所选水泵流量是否高于市政供水量

根据流量计算公式:Q=(π×r)²×V

按照GB50015-2003《国家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取1.0-1.5m/s。

市政供水小时流量必须大于小区每小时所需流量,否则不建议选择无负压供水设备。

3、选型建言

目前主流市面主流供水设备分三大类:高位水池供水、气压供水、变频调速供水。高位水池供水是一种最原始的自上而下供水方式,其结构最为简单,成本也是三种供水设备中最低的一种。但由于采用自上而下靠重力加压,水压较小,不适合较多住户的小区使用,此类供水设备目前基本淘汰。气压式供水方式除了消防供水或工地临时供水等,基本也属于淘汰型产品;变频调速供水分为普通变频供水和无负压变频供水两种,普通变频供水是一种需要水池或水箱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设备,该类型设备适用于自来水不稳定或没有自来水供水的场合;无负压变频调速供水设备是一种新型的清洁卫生、高效节能的变频调速供水方式,也被业界称为管网叠压供水。它无需建立水池,直接连接在市政自来水管道上并充分利用自来水原有压力,同样供水需求的情况,无负压变频供水可选择功率较小的水泵及控制设备,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和设备投资,其节能效果可达50%以上。推荐市政自来水供水稳定场合使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

原标题:【干货】供水设备中的流量怎么计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