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流过广东汕头贵屿镇中心的小河,依然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河水呈现出污浊的深绿——这是长期被电子垃圾中的重金属污染的结果。
多年来,漂洋过海的“洋垃圾”是当地创富的主要“金矿”。
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发布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废五金类、废船、废汽车压件、冶炼渣、工业来源废塑料等16个品种固体废物被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不锈钢废碎料、钛废碎料、木废碎料等16个品种固体废物,也被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9年12月31日起执行。
这已经不是中国主管部门第一次向“洋垃圾”说不。早在2017年8月,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7年),宣布自2017年12月31日起,禁止进口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8个品种)、未经分拣的废纸(1个品种)、废纺织原料(11个品种)、钒渣(4个品种)等4类24种固体废物。
与此同时,海关打击固体废物走私的行动在过去一年当中逐步升级,环保监督也越发严厉。
主管部门的禁令,正在改变贵屿这座垃圾小镇的生活。当地人说,几年前,烧板(对电子产品的电路板进行熔炼)和酸洗(用强酸物质提炼贵金属)是以一家一户的作坊形式存在,通过对电子垃圾的拆解和化学处理,提炼出金、铜以及其他的贵金属。现在,这样的经济生态发生了改变:所有涉及烧板和酸洗的商户全部搬迁到了一个产业园当中,以便于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为了采取强制治污措施。
产业园延续了小镇的致富之路,贵屿人与垃圾为伍的生活也在被动中一步步改变。
“五百亩”产业园
5月1日凌晨六点半,装卸工李卫便开着他的小型电动三轮车从住处赶到了“五百亩”。“五百亩”是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别称,因为当初的规划面积为500亩,当地人便习惯称之为“五百亩”。和园内厂房中堆积如山的废弃机电产品前的分拣工、开着厢式大货车从外省跋涉而来的长途车司机,以及车间里从事熔炼、分解的工人们一样,李卫也是维系着这个产业园运转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载满废弃电子垃圾的大型卡车相继从外面驶入,最终停在园区中央的一处装卸场,这里是自由交易的市场,园区内的垃圾回收商户集中在这里进行交易和接货。当第一辆卡车停到这里,李卫和其他装卸工人们的三轮车便围靠上来,他们开始从大卡车上对这些废弃产品进行简单的分类、装车,装满一车之后再运向园内不同区位的厂房,并收取一定的装卸费。
这是不折不扣的体力活,通常,根据分类产品所需的装卸时间,一三轮车货物收取的价格在40到80元不等。李卫介绍,每一个厂房小的一百多平,大的几百平,在这里,这些电子废品进行再进一步的分类、拆解,熔炼或是酸洗,最终提炼出贵重的金属。李卫在这一天拉了大约5车的货物,涉及电路板、电容、散热风扇以及打印机。
十多年前,第一个来到贵屿的河南人在这里扎根,立起了一家塑料回收的门面,随后,李卫与其他河南老乡陆续跟进,成为小镇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一员。如今,在离产业园大约4公里的一处村落,形成了河南一条街,那里的河南籍人员基本从事塑料垃圾回收分类的工作。
园外的人和园内的人也因为不同的分工联系在了一起。李卫介绍,进入园内的电子产品在进行第一道的拆解之后,留下了价值更高的电子元器件等零部件,塑料外壳等组件则通过车辆运出园外,李卫老乡聚集的这条街,就是去处之一。在这里,塑料垃圾进行简单的分拣之后,运至外地进行粉碎加工。
一位入驻“五百亩”的当地商户告诉记者,从这些零部件中,例如手机的电路板、显示屏、电池、摄像头等部件中能够提炼出金、银、铜这样的贵金属,其中,电路板的含金量最高。但与此同时,如果缺乏环保措施,提炼贵金属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贵屿如今积重难返的污染问题,就是过去的作坊时代累积起来的。
李卫白天的时间属于这个产业园。但在2015年之前,同样开着这辆三轮电动车的李卫更像是镇里的一名游击队员。从外地源源不断进来的大货车停靠的地方并不固定,他的三轮车每天追随着这些大卡车,把货物卸下、装上他的小车,再运送到镇上不同地点的家庭作坊。“现在板子(废弃机电产品的电路板)只让进,不让出”,李卫介绍说,理论上讲,眼下贵屿镇已经基本杜绝了在园外从事这种高污染的金属提炼作业。
不过,尽管如此,在主管部门的严查之下,个别隐蔽地带依然存在潜藏的“窝点”。
不再走乡串户的李卫说他现在依然很忙,手头的活并没有因此减少。在这个号称“五百亩”的园区里,和他一样用一辆电动三轮车从事装卸工作的工人有一百多号,每天来来回回穿梭在园区当中。
升级的禁令
在贵屿做了十多年装卸工的李卫对于废弃电子产品已经具备了相对专业的判别力。“同样是废弃机电产品,进口货的品质要好于国内货,以含铜的零件为例,铜的颜色就显现出差别,而同样的一件东西,进口产品最终提炼出来的铜会更多。金、银等贵金属同样如此。”李卫说,“因为这样的原因,进口的废弃机电在这里的价格也会更贵一些。货到了交易市场之后,买卖双方会根据货物的品类给出不同的价格。”
但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废弃电子产品,中国早在2009年就已经出台了政策明确禁止进口。根据由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发改革、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于2009年7月出台的《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在2008年的文件基础之上调整),中国首次对9类废弃机电产品和设备及其未经分拣处理的零部件、拆散件、破碎件明令禁止进口,范围涉及包括计算机、办公用电器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通讯设备、游戏机、照明设备、医疗器械等绝大部分废弃机电产品。
李卫见证了“洋垃圾”在当地的变化。伴随着环境整治的日益严厉,“洋垃圾”的回收比例整体上在持续减少,但直至今天,依然还不能完全杜绝。早在9年前就明令禁止进口的废弃电子产品依然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从海外流入国内市场,其中的一些则最终进入了贵屿这个著名的电子垃圾集散地。
贵屿之外,一场来自海关的打击走私行动在持续高压进行中。2018年3月29日至4月2日,海关总署组织开展了旨在打击“洋垃圾”走私的第二轮专项行动。在这一专项行动中,天津、石家庄、上海、南京、杭州、厦门、青岛、长沙、广州、深圳、拱北、黄埔、南宁、海口等14个海关,对走私禁止进口废矿渣和倒卖许可证走私固体废物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了重点打击。海关总署表示,此轮打击是海关总署今年组织开展的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行动第二轮集中打击,有力彰显了海关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切实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坚定决心。特别是今年以来,严禁“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举措。
与之相关的是,政策在一年之内接连对进口垃圾进行封堵。2017年4月18日,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这一方案,对禁止固体废物进口设定了时间表。《实施方案》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缓解原料不足,中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部分企业为谋取非法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洋垃圾”非法入境问题屡禁不绝,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实施方案》要求调整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大幅减少进口种类和数量,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从时间表看,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到2020年,将国内固体废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亿吨提高到3.5亿吨。于此同时,《实施方案》还强调,要全面整治固体废物集散地,开展全国典型废塑料、废旧服装和电子废物等废物堆放处置利用集散地专项整治行动。
2017年8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联合发布《进口废物管理目录》(2017年),将来自生活源的废塑料(8个品种)、未经分拣的废纸(1个品种)、废纺织原料(11个品种)、钒渣(4个品种)等4类24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整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公告自2017年12月31日起执行。
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再次发布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将废五金类、废船、废汽车压件、冶炼渣、工业来源废塑料等16个品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将不锈钢废碎料、钛废碎料、木废碎料等16个品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9年12月31日起执行。
海关总署在近日发布的官方消息中表示,2018年以来,随着4类24种固体废物被列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利用他人许可证进口被禁止的废塑料的空间被大幅压缩,目前查缉的此类案件多发生在调整目录之前,海关缉私部门在刑事追诉有效期限内坚决对走私犯罪团伙既往走私犯罪行为进行深挖扩线,延伸打击。
根据上述机构的统计数据,截至4月2日,共刑事立案34起,打掉走私固体废物犯罪团伙2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初步查证各类走私固体废物11.11万吨,其中现场查获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矿渣6.47万吨。
来自佛山海关的工作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一些具有环保资质的进口和生产企业违规倒卖进口许可证是较为常见的“洋垃圾”走私手段。通过许可证进口的固体废物直接流入不具备环保资质的小作坊和集散地,在加工利用过程中极易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除此之外,价差是造成走私的重要动因,以废纸为例,进口废纸比国内同类废品的价格要便宜上千元,对于造纸企业来说,这是很大的成本。
汕头海关方面则向本报记者表示,2017年汕头海关在打击“洋垃圾”走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除此之外,该海关没有透露更多的消息。
延续下来的生意
“五百亩”位于小镇的北端。以”五百亩“为终点,每天往返于产业园门前干道的车流和人流依然很多。
丁浩斌的仓库位于装卸场的后方,眼下他还需要四到五名分拣散热风扇的女工。26岁的丁浩斌是贵屿本地人,十年前就开始了散热风扇回收利用的生意。他告诉记者,将这些散热风扇从成吨成吨的电子废弃物中分拣出来,一部分专卖下游的厂商,用于制造灭蚊灯。另一部分则进入他位于园区另一区块的拆解厂,用于提炼风扇中的铜。
丁浩彬的生意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他同时也觉得越来越难做,主要原因在于竞争的激烈,利润空间在缩水。而在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品集散地——深圳华强北,也聚集着不少贵屿人,他们把家乡人淘来的、仍有利用价值的二手电子零部件拿到这里买卖,与贵屿保持着频繁的联系。
由李卫老乡们组成的的河南一条街,塑料垃圾生意保持着稳定。李卫向记者表示,这条街上的塑料垃圾,一部分由园内供给,还有一部分来自外地。事实上,不管对于废弃电子元器件,还是塑料垃圾,进口比重即便在不断缩水,国内市场也足以保证这条街延续它的生意。
中国家电协会统计,以8到10年的使用周期计算,中国一年电子产品的理论报废量,电冰箱1500万台、空调近1000万台、洗衣机1800万台、电视机3500万台、电脑近3000万台,这五类旧家电一年超过1亿台。手机的使用周期更短一些: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用户更换手机周期已经从18个月缩短到了15个月,有20%的用户一年之内就会换手机。中国每年产生的废弃手机超过2亿部,但手机回收率依然较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每年产生41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废弃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只有不到六分之一获得再循环,而预计到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总量将增长到5000万吨。
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之前,贵屿的数百家商户组建了26家公司,共同搬入了园内,眼下,园区内的厂房入驻已经满员。也就是,目前小镇无法容纳更多的高污染电子垃圾拆解企业。
对于贵屿来说,没有了“洋垃圾”,国内的固体废物市场也足够这个沿海小镇的消化。只不过,在继续垃圾生意的同时,这个小镇还要继续同环境污染做不懈的斗争,直到镇中流过的那条河恢复清澈的一天。
原标题:拒绝“洋垃圾”之后,全球垃圾小镇如何转身?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