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钢铁业壮士断腕去产能取得了明显成效。仅最近两年时间就化解逾1.15亿吨钢铁产能,并彻底取缔“地条钢”,从根本上扭转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过去5年已经化解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的基础上,中国在2018年还要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并将加大“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力度,减少无效供给。另外,为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也将成为重点任务。
多位钢铁行业内人士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今年政府设定的去产能目标超出预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和难度,处理僵尸企业和环保将是未来钢铁业两大重要关注点。
僵尸企业成难啃的“硬骨头”
随着我国控霾力度的不断加大,给钢铁行业“瘦身”成为首要任务。
从提出“去产能”概念至今,供给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近两年粗钢产能明显下降,带动整个行业走出低谷,钢铁价格也从2016年初开始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整个钢铁市场迎来新一轮复苏。
“我国钢铁产能一度高达12亿吨,而实际产量为8亿吨左右,但真正的市场实际需求只有5亿到6亿吨。”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宏观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黄少明表示,自2016年去产能开始后,第一年主要针对中低端产能的集中清理。2017年政府提出依法彻底取缔“地条钢”,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也使得2017年钢铁的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
“2018年,随着中低端产能的退出以及‘地条钢’的取缔,钢铁行业的去产能正式进入深水区。”黄少明认为,如何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进而完成3000万吨去产能目标,是钢铁行业今年面临的最大挑战。
而在这些挑战中,让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退出市场,任务最为艰巨。
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称,钢铁以51.43%的比例成为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行业。
“僵尸企业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和机制的因素。”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徐莉颖指出,过去,很多僵尸企业宁愿等待也不愿停产、退出,靠补贴和贷款维持存活,一些地方政府、银行、关联企业在利益纠葛中,也不得已为其充当保护伞。
“僵尸企业愿意退出,一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让员工有稳定去向,二是能有效处置企业债务。”徐莉颖认为,需要将过去的破坏性退出改为有序退出,让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扭亏无望的劣势企业愿意退出市场,建立产能出清企业退出通道。
“今年的煤炭去产能工作相比前两年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总经理凌文也表示,在清理僵尸企业方面,目前仍有许多工作需要扎实推进。特别是在执行去产能政策的过程中,除了在量上实现去产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把真正的落后产能淘汰下去,把好的产能释放出来。
环保成为另一“紧箍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
2017年,钢铁行业一系列新的环保标准陆续出台,新的环保法、环保税开始执行,重点区域的空气开始实时监测。今年3月16日至11月14日共244天非采暖期内,河北省唐山市将对全市钢铁企业实施精准化、差异化错峰生产。
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唐山市还将钢铁企业限产比例与其对主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直接挂钩,并根据气象条件综合确定限产比例,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钢铁企业全部停产,对高炉实行部分时间段停产管控。
不仅如此,河北省邯郸市二三季度限产20%等征求意见稿也相继发布,河南2018年采暖季限产办法提前出台。
“这也意味着钢铁行业环保限产常态化机制正在建立。”徐莉颖表示,继“去产能”之后,环保将成为钢铁行业规范发展的另一道“紧箍咒”。
可以说,要想真正改善空气质量,减排是硬招。对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钢铁业被认为是下一步的减排主力。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廷钰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表示,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占邯郸排放总量的50%以上,其中PM2.5占80%,二氧化硫占60%。“邯郸要想改善空气质量,控制PM2.5,钢铁行业必须先行。”
朱廷钰说,钢铁行业的排放有着较为明确的特点,不管是无组织还是有组织的排放,排放量在工业领域都占大头;长流程炼钢过程中,从烧结到焦炉等各环节都会产生污染。由于钢铁行业的这些特点,其减排过程相当困难。
另外,钢铁行业还是二噁英排放的第一大来源,烧结工艺也是钢铁行业污染产生的第一大工序,产生钢铁行业20%的颗粒物、70%的二氧化硫、50%的氮氧化物和90%的二噁英,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困扰。
朱廷钰还表示,当前钢企污染治理强调“一市一策”“一厂一策”,要求在达标的基础上总量削减。钢企在绿色改造过程中,重点聚焦哪几个工序?削减哪些排放量对当地空气质量改善最有效?是否可以通过一些补偿机制,平衡各企业间的减排进展,让环保工作发挥出更大效益?这些细节性的工作目前仍比较欠缺。
节能减排将持续发力
日本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贺泓曾参观过日本一个重工业城市北九州,北九州以钢铁、化工为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污染非常严重,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生态城市。
“北九州在保持产业结构仍然以重工业为主的情况下,实现了环境质量的根本性改善,这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贺泓表示,具体举措上,北九州的转型不外乎提高标准和循环经济两大方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要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城市建设离不开钢铁,我们应该制定更高标准来自我要求,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贺泓进一步指出,“任何污染物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能把这些资源循环利用起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还有能源结构的调整,要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少用重污染能源,把一些高排放、高耗能的产业逐渐压减,再去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
为提升钢铁企业的环保积极性,河北裕华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华还建议参照火电行业差别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的做法,对钢铁企业进行“环保区别对待”,让设备好、排放少的企业享受更低的电价,引导企业算长远账,努力形成“环保投入越多、上的设备越好、治理效果越优、水电价格越低、综合效益越高”的良性循环,使钢铁产业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原标题:钢铁业“环保限产”将常态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