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dquo;顶层设计rdquo;中,创新完成了ldquo;多规合一rdquo;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在投融资体制上,成功引入了PPP项目运营模式;在工程建设上,样板区域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打造了一批亮点工程hellip;hellip;自2016年5月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正式进入试点,经历了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庄河海绵城市建设在技术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项目> 正文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2018-02-05 15:43 来源: 中华建设网

在“顶层设计”中,创新完成了“多规合一”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在投融资体制上,成功引入了PPP项目运营模式;在工程建设上,样板区域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打造了一批亮点工程……

自2016年5月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正式进入试点,经历了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庄河海绵城市建设在技术应用、体制机制等方面突破创新,形成了“庄河模式”,同时为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示范。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试点概况

选址:庄河市中心城区南部。

面积:21.8平方公里,包括5个汇水分区及三河上游城区段。

时间:2016年4月正式启动,2018年提供示范经验。

项目:143个,其中工程项目122个,能力建设项目21个。

投资:概算投资约为39亿元,PPP项目63个,投资约18亿元。

目标: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技术:下沉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高位花坛、蓄水回用池等。

思路:工程建设、机制建设“双线并进”;“数据海绵”特色建设;启动、推动、完善三年“三步走”。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海绵城市的发展历程

2012年4月

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

2013年12月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4年12月

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正式启动了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此后,海绵城市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2015年10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意见中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16年4月

国内北京、上海等17个城市参与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试点的“竞争性评审”,代表大连参评的庄河市成为辽宁省唯一的国家海绵城市试点。

2017年3月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海绵城市建设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经验”

按照计划,庄河2017年完善管理机制、引进社会投资人、项目全面建设,2018年将从试点区往外扩展,总结数据,提供示范经验。

经验一:机制创新

“小政府、大服务”形成合力

由于海绵城市在国内刚刚起步,各地条件又千差万别,如何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对庄河乃至东北的城市来说,都是一个全新课题。

试点出的第一道考题是政府效能。庄河市海绵办介绍,庄河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小政府、大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全新理念,庄河市与国内顶级技术及投融资企业共同组建管理团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件决策、全局调度。庄河市海绵办设立项目组、资金组、技术组等5个部门,负责整体计划制定、制度建设、质量把控等协调工作,规划建设局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工程落地实施、手续办理等协调工作,严格实行“周调度、日巡查”制度,推进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庄河市全力推动“放管服”,打破原有的审批方式,大幅精简手续,优化流程,为试点项目提供了优质便捷服务和机制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经验二:规划创新

坚持系统谋划 建长效机制

海绵城市在雨洪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制度保障等众多理念上,与以前完全不同,也是一次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颠覆。

庄河市海绵办介绍,“我们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以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引领,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工程建设为重点,用流域管理的视角统筹协调试点区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制定系统性的流域治理方案。”

在创新完成“多规合一”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后,庄河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年径流量控制率指标等,全部纳入法定规划层面,形成了“一张图”,所有项目工程未来有“规”可循。同时,庄河还制定了完善的海绵城市建设配套体制。

从建设程序、沟通协调、项目决策一直到督查监管、绩效考核、激励机制,19项配套文件落实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胞”,海绵城市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此外,庄河市还建设了海绵城市智慧管控平台,实现海绵“一张图、一个库、一个平台”,为海绵绩效考核、监测预警、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经验三:模式创新

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加入

2017年9月9日,庄河市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庄河海绵城市试点核心工程全面启动。

按照约定,双方将以水环境综合整治为目标,采取流域打包原则,统筹解决海绵城市建设、洪涝潮、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提升与资源回用等多方面水环境问题。其中海绵型道路、公园绿地、三大河流城区段水环境整治等63个PPP项目总投资达18.2亿元,项目建设期2年,运行维护期15年。

“我们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强调的是因地制宜,既要能体现试点的示范效应,又要结合庄河实际兼顾民生的需要,避免过度开发、投资浪费。”庄河市海绵办介绍,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概算总投资约39亿元。100多个项目,不仅要解决谁来建、怎么建,同时要考虑未来如何管。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经验四:建设创新

“片区打包”模式建样板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三河治理,不解决上游问题而仅靠下游治理,难以达到良好效果,为了避免海绵“碎片化”,庄河提出了以流域划分、按片区建设,根据项目不同类型实施片区推进的“庄河模式”。

目前,庄河一共确定了将军湖片区、城关工业园片区等5个汇水分区以及三河上游城区段,样板区既有新建、改建片区,也包含了居住、工业、医院、商业、山体公园等不同类型,保证了试点的示范效应。

截至2017年底,片区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初步形成,将军湖、城关工业园等片区,都已经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根据庄河地区特性,庄河还出台创新专利鼓励政策,特别注重研究适宜北方寒冷、沿海地区的海绵技术。通过建设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实验基地,对不同类型生物滞留设施、铺装、结构层、融雪剂、土壤、植物等进行深入研究,并落实到标准规范中。

尤其是融雪剂处理相关技术的应用,探索了“机械除雪+堆雪场”管理模式,对北方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制作的海绵植物目录,便于设计单位进行植物配置,既提高植物成活率,节约建设成本,又提升了绿化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庄河海绵城市建设亮点工程

九成智慧城片区

九成智慧城及其广场海绵设施展示区位于庄河市临港产业园生活配套区。展示区项目主要包括智慧城改造5万平方米,滨海路绿化带改造2万平方米,该项目已完工。

智慧城改造工程通过运用高位花坛、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蓄水回用池等一系列的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有效达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2%。滨海路绿化带改造工程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中心广场作为庄河海绵城市首例建设的“海绵广场”,首次应用透水混凝土道路等设施,达到了实验及示范的效果。

应对洪涝潮示范区

“应对洪涝潮三重叠加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的第一汇水片区,位于观驾山以西,九顶梅花山南侧,南临黄海,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定位为科研教育区,属于城市新区。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植草沟、生物滞留带、生态石坝、水上汀步、生态护岸、水循环等设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内涝防治标准达到20年一遇,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10%;张屯泄洪渠水质基本达到Ⅳ类,在消除张屯泄洪渠水体污染的同时,达到了打造水上城市,滨水休闲城市的目的。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多功能调蓄水体示范

以“多功能调蓄水体为核心”的将军湖片区位于庄河市海绵城市试点的第二片区,占地面积110公顷。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以上;排水管渠系统建设标准总体达到3年一遇以上,内涝防治标准满足20年一遇,防潮标准满足50年一遇。

老旧工业园改造示范

城关工业园区位于庄河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103.3公顷,为第三汇水片区。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包括控制年径流总量、提升管渠排水能力、有效应对20年一遇强降雨、应对50年一遇防潮标准、消除片区水体黑臭的现象等。

无雨水管网示范

第四片区功能定为生态科技文化区,属于城市新区。该片区水系发达,庄河、鲍码河在此汇集入海。在系统方案设计上,创造性地提出采用“绿色雨水系统”替代“灰色雨水系统”的理念,在地块出让时增加“地块建设无管网的雨水系统”“地块竖向高于道路0.5米”的规划设计条件要求,保障地块雨水通过草沟排入市政“绿色”草沟排水系统,建设无管网绿色城市片区。同时结合湿地公园建设,打造黑脸琵鹭栖息地,保护本地生物多样性,节约经济投资的同时使人居环境更加绿色、生态。该片区目前已开工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新型雨水排放系统

第五片区依托区域山水景观资源,未来主要发展休闲康养产业,属城市新区,传统的“灰色”管网设计会造成管网埋深及水系较深,易形成潮水顶托。试点打破了传统建设模式,创造性提出利用水系、路网,建设“绿色”草沟替代传统的“灰色”雨水管线设计理念,构建“草沟+主雨水管网”的创新型的市政雨水排放系统,最大化采用组织地表竖向排水,减少雨水管线使用。

在冬季道路除雪方面,提出无融雪剂使用方式,采用“机械除雪+堆雪”的模式,规划预留堆雪场地。片区项目包括道路、雨水管网、绿化景观、公园水系等工程,概算投资约18亿元。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三河环境治理工程

三河治理是海绵城市试点的重要内容。其中小寺河中心城区河道长度约11公里,受工业废水直排等方面影响,水体污染严重。小寺河环境治理工程采取截污为主,源头断接改造,内源治理并行的总体治理方案。2018年末,小寺河将打造成为庄河城市居民重要的生态休闲区。海绵城市试点还将建设城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实现庄河、鲍码河河道截污及污水处理,实现中水循环利用。

庄河海绵城市试点确定的143个项目,概算总投资约为39亿元,目前已完成2.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工项目28个,开工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0亿元。2018年底,试点区21.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将完成达标。2020年,城市建成区25%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庄河市去年应用了大量绿色的海绵基础设施,积水情况得到解决,河湖水系水质得到改善,雨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庄河水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全面建成绿色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原标题:海绵城市建设的“庄河模式” 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