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沈家河村北面的废弃矿山,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有的在种植苗木,有的在平整土地,有的在填埋沟壑,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已经修复好的山体呈现出一片生机。
沈家河村位于岭子镇,域内煤炭、石灰石等资源丰富,资源开采加工成为托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然而,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沉重。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灾现象时有发生,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山几乎遍布全镇各个地域,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立足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淄博市国土资源局淄川分局明确了“立足实际、统一规划、宜绿则绿、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宜建则建”的方针,决定对岭子镇近8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进行修复整治。至此,一场精心策划的生态修复工程在群山间吹响了号角。
为了确保生态修复能够得到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的支持,淄川分局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聘请有资质的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和淄博大地园林集团公司等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对废弃矿山逐一编写矿山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施工方案,并请专家组评审。
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淄川区建立了三项保障机制。一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同时,地方政府把矿山生态恢复工程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工程,工程建设费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建立“谁受益,谁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企业、个人投资修复治理矿山环境。二是严格矿山生态修复审查验收。每年由国土资源部门制定修复计划,当年修复任务完成后,经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合格,方可办理下一年度矿业权延续手续。三是建立管护保障机制。督促工程中标承建者建立林木管护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林措施,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已栽树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完好率达到要求。
同时,淄川区将矿山生态修复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矿山修复,改善矿区周边生态环境,并充分开发废弃矿山周边的存量土地,搞好旧村搬迁改造。目前,沈家河矿山修复点以东已建起了4座、总面积3.8万平方米的小高层住宅楼;南坡村6座多层住宅楼也在建设中,该村将整体搬迁过来。
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淄川区采取复垦、复绿、景观修复、景观再造等多种方式分类开展整治。截至目前,在沈家河废弃矿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整理大小矿坑10余个,完成生态恢复面积350余亩、造林绿化150余亩。废弃的矿山营造出了园林式的植被景观,为当地百姓提供一个娱乐休憩的绿色场所,深受他们好评。
此外,对规模小、布局不合理、采矿技术落后、严重破坏地质环境的已建矿山,淄川区按照矿企合一和集约规模化开采的原则进行整合。目前,岭子镇的矿山企业由原来的30余家整合到现在的6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