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在大举布局国内环保市场的同时,中国环保企业也纷纷走出去,寻找更多机会。环保企业海外购趋势愈加明显,一度成为一种风潮。据中国水网不完全统计,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底,三年间,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共发生约47起,涉及金额近450亿元人民币。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试着分析,三年来,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的布局逻辑和趋势,以期对环保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参考和借鉴。
近几年,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环保产业关注度一路攀升。“十九大”后,中国环保市场的大好前景更是不言而喻。威立雅、苏伊士等国际环保巨头企业,也纷纷表示将加大对中国环保市场的投入力度。
与此相对的是,近年来,在大举布局国内环保市场的同时,中国环保企业也纷纷走出去,寻找更多机会。环保企业海外购趋势愈加明显,一度成为一种风潮。据中国水网不完全统计,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底,三年间,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共发生约47起,涉及金额近450亿元人民币。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试着分析,三年来,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的布局逻辑和趋势,以期对环保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参考和借鉴。
从“蜂拥而至”到“回归理性”
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出“买遍全球”的节奏,以爆发式速度快速增长。2017年,随着内地监管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以及受到海外审查和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步伐已明显放缓。
据普华永道分析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40%,金额增长21%,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的交易金额与数量再创新高。其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金额按年大涨2.46倍至2210亿美元(约1.5万亿人民币)。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达572宗,金额977亿美元,接近2014年及2015全年的总和,但同比2016年前三季度则分别下降14.8%和38.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相对正在放缓。这一趋势,在环保领域也有所体现。
2013、2014年,中国环保企业的并购触角还鲜少涉足海外。环保企业大举进军海外,是在2015、2016年,这一时期,中国环保企业迎来了海外并购的井喷期。具体情况如下表:
2015年-2017年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统计表
据中国水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环保领域海外并购共有15起,累计交易额近80亿元;2016年,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增至23起,总并购金额已经超260亿元;2017年,环保海外并购交易宗数、交易额出现下滑,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案例约9起,已披露的交易额合计约109亿元人民币。
2017年,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节奏变慢,但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大。近三年的海外并购趋势显示,固废和污水领域占比最高,分别为37.5%、34.5%,第三是供水,占比达6.3%。从已经披露的2017年9起海外并购案可以看出,不同于2016年中国环保企业有近一半海外并购案例在固废领域产生,2017年水务领域依然是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战场,其次才是固废、土壤修复以及大气治理。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这样的分布趋势,可能与国内环保PPP走热有很大关联。
相对于2015年、2016年的井喷式发展,2017年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情稍有下降。但薛涛也指出,“与其他行业受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加强外汇监管的影响不同,环保领域的海外并购相对来讲依然保持了较高水平。”受政策影响,未来环保企业的海外并购将更加趋于理性。
发达国家依然受环保企业青睐
从近三年的环保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环保企业选择的海外并购标的多在发达国家。2015年,首创环境14.8亿拿下新西兰最大的垃圾管理服务提供商BCG NZ Investment; 2016年初,北控14亿欧元收购德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商EEW交易尘埃落定;2017年,中国天楹拟作价85.74亿元购买江苏德展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欧洲环保龙头企业Urbaser100%股权,不仅是中国环保上市公司2017海外并购的收官之作,也是年度交易金额最高的一笔海外并购案例。
之所以发达国家会成为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布局的首选。首先,是因为发达国家相对法规制度比较完善、健全,财务回报高而稳定,大大降低了项目的风险指数。其次,发达国家环保市场发展较早,相对有更丰富的技术和项目经验,这也是我国环保企业扎堆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有,发达国家环境治理水平已经走在前沿,环保市场基本饱和,急需找到新的市场突破口,通过合作打入新市场,成为发达国家环保产业的优选渠道。这也是并购案例顺利达成的重要促进因素。
从以上统计图表可以看出,2017年,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所处国家上相对呈现分散。和前两年相比,在德国的并购数量明显减少,2016年并购标的就有5家德国项目。减少的原因之一在于,2017年7月12日,德国内阁通过了一项新规,主要用于限制欧盟以外国家的收购行为,成为第一个采取措施收紧外资收购的欧盟国家。
虽然相对有分散,但欧洲、美洲和澳洲的环保市场依然是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优选市场,且欧洲为主。薛涛指出,这符合E20研究院对海外并购和投资的判断:海外并购主要是发生在发达国家或区域;而投资则主要发生在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民企活跃旺、国企底气足,海淘偏好各不相同
中国环保企业通过海外收购品牌、购买知识产权和技术,从而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近几年,环保企业的海外并购,基本是通过参股海外企业、控股海外企业、以自有资金在海外设立全资子公司等方式。
中国水网粗略统计,2015年到2017年中国环保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中,大举海淘的环保企业们,除了布局海外市场,更重要的是要获取先进技术,获得品牌效应,以及实现或参与海外运营,从而更好的反哺国内业务。
2015年到2017年,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据E20研究院的数据统计显示,环保企业“走出去”交易中,数量上民企占绝对优势,约占总数的60%。但资金上国企成为主力,占总金额的80%。从环保企业性质上看,C方阵企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最积极,占比62.1%;其次是A方阵企业,约占27.5%;D方阵、B方阵企业分别占比6.9%、3.4%。
从“走出去”模式上看,EPC和设备供应仍是主流,合计近50%。从收购的企业性质划分,国企投资类公司国际并购寻求的是资本运营类项目。这类企业一般属于E20环境产业地图中的A、B方阵。像北控、首创等投资运营类企业,通过购买国外投资运营公司,引进和借鉴先进的运营、管理技术,同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能力得到提升,塑造如威立雅般的跨国企业形象。比如北控2016年收购德国EEW,创下了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并购项目纪录;北控水务2017年收购澳洲Trility Group。
而民企上市公司则偏好技术类公司,如2016年天翔环境拟以2.05亿欧元收购德国贝尔芬格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2017年博世科1000万加币收购加拿大瑞美达克土壤修复服务公司100%。
根据统计结果总体来看,仅2016年,中国环保企业的海外并购,90%以上以吸纳国际领先技术和品牌为目的。E20环境产业地图中CD方阵企业的国际并购,一般就主要以购买海外技术为主。如2015年,巴安水务通过全资瑞典孙公司协议受让奥地利 KWI Corporate Verwaltungs GmbH100%股权,收获世界上第一家取得气浮技术专利公司。永清环保则为发展土壤修复市场收购美国IST公司51%的股权。国外技术先进,但由于应用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空间有限,有极强的输出欲望。相较而言,国内环保问题比较突出,技术还不太成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用到国内市场,是双赢的选择。但薛涛也建议国内环保企业,最好从发达国家环保公司的某一个细分领域切入,补全明显的短板,这比收购整个环保公司更好。
环保企业海外并购队伍还将壮大,需防范风险理性推进
“因我国环保趋严,环保产业迎来发展热潮。”“十九大”后,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更加坚定,企业布局环保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薛涛认为,在“以资本换技术”及“走出去”的诉求下,国内环保企业肯定会将海外并购作为重要的战略考虑。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拓展,相关风险和问题也日益显现。据2016年普华永道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7月,超过50%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都不成功。商务部报告也曾指出,中国企业的海外项目只有13%处于盈利可观状态,63%处于非盈利或亏损。
正如前文所述,为了规范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范政策。2017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强调对中央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管控。应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对外合理投资,支持符合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规划和能够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为目的的跨境并购。
虽然从2017年的海外并购案例看,环保企业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但对于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后,发展如何,盈利如何等问题,依然备受关注,也是目前很多环保企业海外并购所担忧的问题之一。
对此,薛涛表示,因环保企业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2015、2016及2017年,并购完成后管理整合需要时日,所以目前大部分并购的效果还不太明显。当然,也个别项目出现盈利。如国祯环保2015年收购挪威Biovac、美国MET等公司,早在2016年已经实现净利润。
但风险也同时存在,如地缘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等。如个别公司并购后当年就发现标的属于严重亏损、净资产为负的劣质公司。
“这种代价也提示环保企业在跨境并购中的理性回归。”薛涛指出,目前有少量项目出现央企/国企、民企合作“走出去”的案例,如果能发挥各自优势,未尝不是很好的模式,有利于提高海外项目的落地效率、投资收益。随着我国A方阵、B方阵环保企业的快速成长,各方面实力增强,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落地,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环保跨境并购案例出现。当然,在少数国内环保企业国际化运作经验提高的同时,跨境并购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成功概率会逐步提高。
原标题:三年花450亿,2015-2017年环保企业的海外并购逻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