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效避免“督察组一走,污染就回来”的反弹回潮,环保监管不仅要“长牙齿”,还需“长智慧”,在制度设计上使“环保风暴”常态化制度化。
近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向西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进行督察反馈,至此,首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工作全面收官,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针对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直指痛点,不留情面。两年来,中央环保督察组所到之处,动真格、办实事,严抓严打严问责,保障了环保督察的大力度实施。
稍加梳理不难发现,2017年是“环保风暴”劲吹的一年,“环保”成了年度热词,各种督查通报、黑名单频现报端网络,环保督察对企业关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环保部门牵头到中央主导,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政为主”,中央环保督察这把“利剑”出鞘,敢于动真碰硬,治污问责风暴覆盖全国,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开资料显示,首轮督察共解决突出环境问题8万余个,同时地方纳入整改方案的近1500项突出环境问题近半已得到解决。
在此基础上,中央环保督察还对问题企业开出了“医治药方”,督促问题企业要做到整改到位、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深挖各类环保问题根源,从根本上堵塞漏洞、解决问题。可以说,环保督察这颗“圆心”,搅活了整改落实“矩阵”。许多地方、企业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问题,照单全收、主动认领,以最大的决心和最强的力度抓好整改。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现象,应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新常态,将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推动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多方联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
环保问题之所以成为老大难问题,一些地方、部分企业的环保问题屡治屡现、反反复复,除了个别地方和企业盲目逐利外,很大原因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环保问题认识不够深刻,总把环保督察当作“一阵风”,如此,岂能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在环保督察中列出来的“问题清单”,不仅需要及时消化,更需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谨防重蹈覆辙。随着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全面收官,对此有人担心,督察结束后地方会松下来,可能会“一阵风”,督察效果会大打折扣。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此明确表示,2018年将对第一轮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紧盯问题,压实责任,确保不是“一阵风”。由是观之,“环保风暴”并未画上句号,切莫抱有侥幸心理,作出“环保风暴”停息或者减弱的各种猜想。
说到底,除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企业自身敢于“自我革命”外,要有效避免“督察组一走,污染就回来”的反弹回潮,环保监管不仅要“长牙齿”,还需“长智慧”,在制度设计上使“环保风暴”常态化制度化。只有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倒逼施压,加速形成从“单兵作战”到“联合作战”的管治业态,方能攻克更多环保难题,才能让天常蓝、水常清,实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原标题:期待“环保风暴”常态化制度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