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大气污染的定义
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对人类、生态、材料或其他环境要素(如大气性质、水体性质、气候等)产生不良效应时,就构成了大气污染。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的机理
主要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因素:火山活动、自然尘、森林草原火灾、植物排放、森林排放、海浪飞沫等;
人为因素: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工业废气、农业活动等。
二次污染的过程:
二次污染的过程是大气氧化性作用下,气、液、固三相转化反应的产物。
氮氧化合物与VOCs作用生成臭氧:
RH+OH+NO+hν->…->O3+NO2+RCHO
二、我国大气污染的历史及现状
1.1970s年代
我国环境保护起步;
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加以粗放的加工消费方式,煤烟型污染突出;
开始SO2烟尘和降尘的监测;
城市着重于解决工业企业的点源污染——锅炉改造,消烟除尘;
1979年9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2.1980s年代
经济发展开始起步;
1982年4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正式颁布执行——SO2,NOx,TSP,飘尘(PM10),CO,O3;
1987年9月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
全国SO2的排放量和大气质量浓度继续增长。
3.1990s年代
1993年我国工业化进入第一轮重化工时代,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发展,环境开始恶化;
大城市机动车迅猛发展,车况总体较差——VOC,NOx,CO污染物排放量大;
大城市O3监测值常出现超标——光化学烟雾;
灰霾日明显增多,大气能见度下降——PM2.5;
1997年提出“大气复合污染”概念。
4.中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采取的措施及展望
1.环境观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逐步拓展、加深。
2.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优化
3.能源结构和利用方式调整
4.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
5.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煤炭总量控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推进国家减排工程;
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推进采暖系统煤改清洁能源;
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建立责任分配和实施机制;
推行分区域、分季节的错峰生产,调整短期产业结构;
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
利用经济政策杠杆带动治污措施;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联合攻关。
原标题:石化 | 研修第1课: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