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关于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新提法。而对于工业污染治理特别是工业聚集区,当前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环境管理的政策着力点又将在何处?主要矛盾未变,中心任务是从面上遏制工业园区排放失控全国7000多家各类工业园区环保达标率也就两三成”。这个坊间流传的说法可能离真实状况并不特别远。

首页> 大气治理> 综合> 评论> 正文

工业污染治理矛盾凸显 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要如何抓排放失控牛鼻子?

2017-11-10 09:33 来源: 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作者: 陈湘静

十九大关于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新提法。而对于工业污染治理特别是工业聚集区,当前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环境管理的政策着力点又将在何处?

主要矛盾未变,中心任务是从面上遏制工业园区排放失控

全国7000多家各类工业园区环保达标率也就两三成”。这个坊间流传的说法可能离真实状况并不特别远。当前,不具备稳定治污能力、长期处于环保及格线以下的园区,数量多、分布广,其对区域、流域的生态环境损害巨大且持续,仍然是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主要矛盾。

对此,决策层已经开始进行统一部署,层层推进,力图堵住排放失控的窟窿,提升污染治理水平。

首先是新环保法的出台实施,树立了违法者必将付出经济、法律代价的氛围,正持续发挥威慑力。此前备受关注的宁夏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系列案在宁夏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调解结案,8家被诉企业承担超过5.6亿元,用于修复和预防土壤污染,并承担环境损失公益金600万元。

而“水气土”三大战役的持续深入,从环境要素角度,正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和聚集区废水处理、工业废气和vocs、固废和危废处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工业集聚区应于2016年底前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而今年以来,“从未如此密集,力度强度空前”的各类环保督查、专项行动等则是开出的“加强剂量”。前三批中央督察中,反映出工业聚集区的环保问题较为严重,其中,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不建设、不运行是普遍症状,也将成为下一步各地的整改重点。

不过,笔者建议,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管不能只靠中央发动,更不能仅靠运动式、高压手段。一方面,要在排污许可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拓展社会监督渠道,让区域环境质量的相关利益方直接参与进来,建立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园区的污染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地方发展观念和产业结构等决定的,病根在内部,解决起来不是单靠上设施,而是要进行根本性的调整与升级。

地方环保部门管园区还缺抓手,强化责任信息公开或将是出路

对单个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基层环保部门有法规、有标准,有处罚,从前端审批到末端排放,工作有体系有抓手;但对于工业聚集区,基层环保部门手中是没有王牌的。

园区政府环境管理的责任落实一旦正面遭遇地方经济发展指标的硬任务,很可能是妥协,环境管理不到位甚至缺位;这种情形下,基层环保部门对园区监管执法遇阻,也并不罕见。

工业园区的环保责任怎么落实,环境监管体系从何入手,在进入攻坚期的工业治污格局中是个重要而不可回避的命题。对此,环保部也一直在努力,在2015年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

和2012年版的文件相比,这份意见稿首先提出了落实责任的要求: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园区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强化环保部门的监督责任。

而在具体措施中,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新要求,对恶臭、噪声等污染加大整治力度,提出了工业场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要求,特别是将此前危化品加强管理上升为强化化学品全过程管理。

在笔者看来,上述要求基本上还都属于导向性措施,并没有惩罚机制,对园区的自主自愿依赖性非常强。但还是有一些积极的信号,比如对园区政府、企业、环保部门责任的明确,比如环保部门考虑评估发布工业园区环境友好指数,对其环保综合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对“好学生”进行政策与资金方面的重点支持等。

各部委主导的园区创建方向不一,应沿减排统一主线,加强合作

近年来,不少经济效益好、发展水平较高的园区,积极参与各个部委单独或联合的各类试点、创建与示范工作。一个园区往往会集齐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及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等多个称号。而自去年以来,国家层面提出了绿色制造,在2020年前展开绿色园区创建当下更具热度。

上述这些工作,在推动各类园区在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工业等领域展开有益探索,但园区的困惑和疑虑也不少:

首先是低碳、循环、生态、绿色这些理念,在园区如何落实为可实施的方案、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面临较大挑战。

各部委的工作,从自身职能和工作出发的导向性明显,从园区发展的角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与针对性,少有资源整合与协调。

单个项目多,机制方法探索成果不多,因而难以复制和推广,无法从点到面。

对此,专家认为,从国情实际出发,工业园区水平的提升不应局限在对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探索,还是应当将其置于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的需求的大背景中,应当以减少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生态环境损害,促进区域质量改善为主线。

而今年以来,工信与财政,环保等部门陆续对绿色制造工作落实加快部署。两个部委在相关政策中都强调以全过程清洁生产为核心,以排放强度降低为抓手。其中,以园区为单位的推行全过程的清洁生产是亮点。为此,环保部还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审核指南和指标体系。

对此,有专家表示,这项工作突破了现有的单个企业清洁生产模式,将清洁生产提升到园区的综合层面,全面兼顾园区环保各项核心内容,可以解决单个企业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能有效改善工业园区存在的环保问题。

与此同时,环保部和发改委在相关政策体系中,都提出推进工业园区综合污染防治。打破以项目为单位的分散运营模式,引入第三方进行整体设计,进行规模化、模块化、一体化建设,提供全过程、全要素、高质量、高效率的环境服务。

原标题: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要抓排放失控牛鼻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