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而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古都西安,有荡荡乎八川分流的历史延续,也有西北内陆严重缺水城市的现实挑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生态文明?西安,以科学系统的治水理

首页> 环境修复> 流域治理> 评论> 正文

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 展现水生态文明画卷

2017-09-04 08:52 来源: 西安日报 作者: 闫珅 王旭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而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古都西安,有“荡荡乎八川分流”的历史延续,也有西北内陆严重缺水城市的现实挑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生态文明?西安,以科学系统的治水理念逐步完成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了西北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的特色之路。

五策治水 探索水生态文明 建设特色之路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阊阖晴开昳荡荡,曲江翠幕排银榜。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讲话时曾引杜甫在《乐游园歌》中对长安南郊“八水绕长安”旖旎风光的描述,并就陕西的工作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其中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陕西环境保护,他要求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要紧抓江、河、山、坡综合治理,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在全省实现追赶超越的大背景下,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被摆在重要位置。而西安,立足区域水资源实际,尊重顺应自然,坚持创新,通过“五策治水”和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等规划措施,逐步完成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了西北城市建设水生态文明的特色之路。

推行河长制 打造生态河清水河民生河

西安是北方特大型城市,大西安建设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日益增长,“水少”“水脏”“水患”问题长期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河长一来,把污染源直接掐断了,现在潏河水清清亮亮。”居住在潏河边的长安区居民不由自主为“河长制”点赞,“以前潏河水臭味很大,现在不臭了,水也清了,生活环境好了很多。”

为了巩固提升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成果,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决策部署,2017年1月16日,率先启动河长制工作。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17名市级领导作为河长认领了19条市级主要河流,承担起守河治水的重要职责。确定区县(开发区)级河长252名,镇(街)级河长323名,村(社区)巡查员2772名,河道警长258名,总计3364名。

“要实施 五策治水 ,抓好 五个关键 ,打造惠及市民群众的生态河、清水河、民生河。”6月1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在周至县召开的西安河长制现场会上的讲话更是让那幅山清水秀、天蓝云白的美丽画面在西安市民眼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逼真。

开源节流 “六水并用”保护修复水生态

如何实施开源节流,保护修复水生态,成为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在水资源配置方面,我市改传统的“地表水、地下水”联调模式为多源互补模式,实现由“两水联调”(地表水、地下水)向“六水并用”(调蓄地表水、涵养地下水、截留雨洪水、调剂生态水、用足再生水、用好地热水)转变,有效缓解了生活、生产和生态争水矛盾。

走进户县玉立芳华幼儿园,一座新建的60立方米的蓄水池清水荡漾,波光潾潾。据幼儿园负责人介绍,这是2016年新建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项目总投资116万元,市级财政补助20万元,配套人工湖一座,水净化处理设备一套,雨水收集管道500米。项目年收集利用雨水总量3750立方米,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灌溉、景观喷泉等,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延伸阅读:

西安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通过水利部行政验收

西安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引导扶持城市雨水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开展雨水收集利用。截至目前,已建成示范项目43家,年雨水收集利用量48万立方米。收集到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浇灌、农作物浇灌、清洗路面、景观用水、混凝土制作等领域。不仅涵养了地下水资源,补充了大量供水水源,还有效改善了示范区的生态环境。

为了有效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我市还大力推进灌区节水改造技术,完善田间节水设施配套,目前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7座,日处理规模达到261万立方米;逐步增大再生水利用量,将再生水作为城市供水的“第二水源”、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及景观用水的主要水源,有效地破解了缺水地区用水瓶颈,生态用水逐步得到补偿和保证。同时,采取以治水为中心,以改土植树为重点,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联片开发,做到治一片、管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水城相依 绘就都市文明新画卷

渭河荡清波,两岸绿荫绕。一路绿荫,生态与绿色是主题,西安人寻水,找一条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渭河水,那清波荡漾的河水两岸依然是满眼的绿树、聚集的群鸟、玩耍的游人。漫步在古都西安,不经意间,就会邂逅这涤荡心扉的生态画卷。那一处处的水面,清幽的水声,悄无声息地润泽着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给这座深沉厚重的城市增添了水的灵气、生机与活力。

“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我市已全面完成7个方面25项指标建设试点任务,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市民也切身感受到了西安这座城水的灵气、水的活力。”西安市水务局局长贾生林欣喜又自豪地说。“走进西安,就像走进了一幅幅人与水 相生相谐 ,水与城 相依相融 的现代化都市画卷。”

记者了解到,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和水利部水资源与水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公众认知度为94.7%、公众满意度93.3%、公众践行度93.8%,均高于标准。在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政府宣传有力,措施到位,水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综合评估结果为优秀。

8月25日,水利部在我市召开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会,同意我市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在进行实地查勘后,对西安市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表示祝贺,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河长制,做好河湖管护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坚持节水优先,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副省长冯新柱表示,推进关中水系建设,实施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工程,是我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西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树立了标杆,要及时总结经验,扩大创建成果,为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

每逢节假日,前往渭河绿地公园及湖池和景观桥的游人络绎不绝。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改变了周边小气候,成群的鸟类栖息戏水。身临亲水平台,放眼望去,云蒸霞蔚,一派北国江南好风光。在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中,全市对渭河、灞河等15条主要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已完成治理堤防514.74千米,其中生态护岸堤防393.91千米。

以打造集高新科技、旅游休闲、商务金融、居住生态为一体的滨水特色功能区为目标,渭河西安段建成生态堤防22.2公里,完成右岸堤外200米林带景观绿化工程,建成人工湖14个,形成生态水面2000余亩,实现了“水清、堤固、洪畅、岸绿、景美”目标,将渭河建成西安北城一道靓丽的生态屏障,为构建“南山北水”的城市格局奠定了基础。

如今的西安,一幅“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延伸阅读:

西安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通过水利部行政验收

原标题: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 展现水生态文明画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