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带给人们越来越便利的生活,在城市脚下的广阔空间,也在进行着重大变革——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延伸,“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现象将逐步消除,人们将更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将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延长管线使用寿命、改善城市形象等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的发展不再只重“面子”,也重“里子”
起步筹划
海口地下管廊试点始于2015年,是年1月财政部和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4月海口成为国家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在未来三年每年获得4亿元专项资金补助。
海口市于2015年9月成立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全市地下管廊项目的整体建设、管理、运营作用。
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俊刚介绍,该公司采用股权结构多元化、运作模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由市政府主导发起,海口水务、民生燃气等管线单位共同参与,组建实施主体,承担试点项目以及未来管廊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职能。
按照试点实施方案,海口市本着“因地制宜、适当超前、区域成网、干支相连、全面系统、落地性强、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进行示范项目建设,以“高起点规划、新老区统筹、全管线入廊、市场化运作”的总体思路,将在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的建设期中,将在西海岸、美安、新海港、江东、椰海等片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43.24公里,计划投资38.47亿元。
海口管廊建设科学有序,特点鲜明,统筹新老区建设,做到了“新区不欠账,老区快补上”。根据规划,海口市将在新区全面推进管廊成网的同时,在老城区结合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等工程推进管廊落地。在建设上,海口管廊既有双层四仓64平米的大断面管廊,也有断面面积仅为3.55平米的经济型缆线管廊;既因地制宜推进污水入廊,也按照需求在全国首先进行燃气单仓建设。
截至2017年上半年,海口管廊试点项目43.5公里已全部开工,已建成廊体27公里,完成投资33亿元,实现电力、通信、燃气、供水、污水等五大类管线入廊。
海口地下管廊建设近两年来,获得住建部、专业机构、国内其他城市的高度好评。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说,海口管廊建设时间短但见效明显,坚持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技术创新
海口在管廊建设中采用的PPP模式,建设规模、进度、技术创新,也引领全国管廊建设的未来趋势,如燃气管线入廊、“U型敞口盾构+预制装配”的施工技术、“双层四仓”管廊等,均为全国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经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刘广奇建议,海口把综合管廊建设作为支撑城市远期发展的措施,要结合城市双修,让管廊发挥效益。
延伸阅读:
王恒栋解读“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偌大城市 综合管廊如何精准定位?
管廊简介
海口地下综合管廊主监控中心负责整个海口市地下管廊的实时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可实现全天候监控。
在长滨路一侧,一栋地下两层、地上两层的建筑不太引人关注,这是海口地下管廊的主枢纽——海口地下综合管廊主监控中心。
海口地下综合管廊主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不多,没有想象中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在主监控室中,数十块监控窗口组成的大屏幕实时显示不同位置的高清画面,工作人员可实现全天候高清监控管廊运行情况,第一时间快速处置突发事件。
中铁四局海口地下管廊项目部经理郝强介绍,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主监控中心定位为全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市级控制中心,不仅负责所在片区及周边管廊系统状态监控、运营、维护,还承担着全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运营管理任务,目前首批接入了6条地下管廊的实时运行情况。
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俊刚介绍,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监控体系分为三级:市级监控中心——片区级监控中心——路段级监控室,能够对管廊安全运行形成监控网络。
延伸阅读:
王恒栋解读“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偌大城市 综合管廊如何精准定位?
管廊监控要求总体环境安全,即管线安全和管廊整体安全,管线安全由各入廊单位自行检测。管廊整体安全分为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自动报警,高压电缆异常报警,防止外人入侵的红外对碰报警,供水管线压力报警等。排水系统要确保管线、水泵保持干燥。通风系统在消防分区内设置通风机。消防系统上每200米划分一个消防分区,对电缆温度进行监控,管廊采用热气溶胶灭火装置,一个区域起火可关闭防火门后喷洒灭火。
从地下综合管廊主监控中心下楼梯,即走进了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长滨路段,与此前印象中窄小、肮脏的管道不同,这里的地下管廊宽敞明亮,整洁有序,宽阔的行车道未来将使用检测车。记者身处地下却不觉得压抑,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仅限工作使用,地下管廊尚未开通手机信号。
长滨路管廊为三仓设计,分别为综合仓、高压仓和燃气仓,在综合仓中,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以及自来水管道分开布线,有无问题一目了然。燃气仓与高压仓均分别设置,以保证运营安全。据了解,在全国试点城市中,海口市率先实现燃气管道入廊。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刘广奇向记者介绍,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管廊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可解决管线维修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管线发生问题可迅速判断位置,维修人员在管廊内维修即可,既方便了管线单位维修和管理,也避免了地上的交通问题。
其次,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由于政府部门间缺乏协调,经常出现管理问题而反复开挖,不仅造成浪费,也会对政府公信力带来影响。管廊建设后将大大提升政府对公共设施的管理能力,进而有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延伸阅读:
王恒栋解读“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偌大城市 综合管廊如何精准定位?
再次,管廊对于城市生活的保障也大有裨益。海口市台风高发地区,相对于裸露在外的电线杆、高压电箱、燃气管道、水管在恶劣天气中断水断电的问题,水电气等管线入廊后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市民不再担心断水断电。
从地下管廊走出,城市地平线上几乎看不到它的踪迹,与一般的道路稍显不同,长滨路中央绿化带稍宽,这里是地下管廊与地上道路的交汇点。
郝强介绍,中央绿化带中相隔不远设置了通风口、投料口、人员逃生口、设施检修口等设施。其中通风口距地面1.5米高,未来将与绿化、市政相结合;投料口将在全部完工后封闭;人员逃生口设液压井盖;设施检修口也将在工程全部完工后封闭。
考虑到海口作为旅游城市,城市重要地段的地下综合管廊地面节点均考虑景观化效果,管廊通风口与公交亭、休息厅、街道小品、广告牌等结合,既满足管廊功能要求,又兼顾城市景观和市民使用。
海口市市政管理局局长周健介绍,海口长滨路是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市政道路上实施海绵化改造的示范项目,雨天路面积留的雨水通过植草边沟等消纳六成,剩余四成将通过地下排水管网循环利用,在降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海绵绿地对雨水的收集功能。
技术工法
海口地下管廊项目于2015年10月开工,由中铁四局集团负责建设。中铁四局海口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部书记富腾介绍,此前地下管廊施工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即木制模板拼接和浇筑,施工效率不高,海口管廊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新式工法,提高效率,确保施工质量。
在管廊施工中,施工方根据结构特点,可提前在厂房中先期标准化生产构建,提高建设效率。王子谦 摄
在施工中,中铁四局采用管廊预制技术进行施工。中铁四局海口地下管综合管廊预制厂项目经理高习明介绍,施工方根据管廊结构特点,科学拆分成外墙、中隔墙、顶板等构件,通过在厂房中先期标准化生产,现场采用吊车等设备安装这一新工艺,使得管廊施工提速至少20%。
图为在管廊中施工的一线建设者。钟欣 摄
延伸阅读:
王恒栋解读“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偌大城市 综合管廊如何精准定位?
海口地下管廊施工还创造性地使用U型敞口式盾构技术,填补了国内U型盾构在管廊施工中的空白。在海口椰海大道施工现场,一个巨大的白色机器引人注意。中铁四局四公司海口管廊第三项目部项目经理安刚建介绍,这台U型盾构机长12.8米,宽9.2米,高4.92米,其在推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工序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远程控制信息化操作,与普通明挖顺筑法施工相比,可减少人工50%,节省费用40%,缩短工期30%。
海口管廊还采用了内模台车技术。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海口地下管廊项目经理部工程部何志祥介绍,该技术直接省去了传统支架和内模的拆搭作业,同时将外模塑料模板与特制背带组合成整体,形成大块整体吊装、安装,实现了无拉杆施工作业,避免了后期墙体渗水的隐患。
不仅如此,海口地下管廊在施工中还使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缩短了施工时间,并将提高维护工作的效率;研制了3D打印技术,未来可直接打印管廊;使用了机器人检测技术,对管廊进行各种检测。
在海口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中,建设者克服天气、交通、地质等多种不利因素,确保施工顺利推进。
在其重难点椰海大道路段,7.1公里长的管廊施工就在城市主干道进行。中铁四局四公司海口管廊第二项目部项目经理王充介绍,该路段有四“最”――开挖最深(挖深达12至15米)、地层最复杂、管线最多、交通压力最大。该路段于2016年开工后,根据道路宽度,创造性的采取双层四仓模式,成为全国首创。
走进椰海大道地下管廊,巨大的廊体令人惊叹,两层的管廊中分设了高压仓、燃气仓、电力仓和综合仓,每个仓都有一人多高,管廊内部的排水、通风、消防等设施正在安装中。
在另一个施工难点海口老城区盐灶管廊现场,这里要与棚户区改造的其他工程相协调,同时在拆除旧楼、混凝土运输、周边住户休息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智慧。中铁四局一公司海口地下综合管廊第四项目部书记罗文斌介绍,盐灶管廊采用“缆线型管廊为主、支线管廊为辅”的方案,有效解决了老区管廊落地难问题。
运维管理
管廊建设投资大、公益性强、回收期长,如何收费成为关键点!
管廊建设,建设是第一步,管理是第二步。相对于大刀阔斧的工程建设,如何让管廊真正发挥作用,实现管线入廊并可持续发展和运营,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管廊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看收费。”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海涛说,管廊建设投资大、公益性强、回收期长,如何收费成为关键点:收费偏高会影响入廊率,收费偏低会影响后期维护产生影响,且不利于管廊后续建设。
据了解,相比于普通埋设管线,地下管廊在初期投资成本较大。初步测算,目前单仓管廊造价每公里0.5亿,双仓管廊每公里0.7亿,三仓管廊每公里1.1亿,双层四仓管廊达到了每公里1.8亿。
“要确保该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可持续,需要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在管廊市场化收费机制建立方面,亟待破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刘广奇说。
余海涛介绍,海口管廊三年试点初步投资38.47亿元,国家补贴共12亿,其余需要通过地方及社会筹集,海口采用ppp模式与社会资本共同运作。
海口市发改委介绍,海口市管廊试点项目2015年被列为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管廊建设运营采用“PPP+EPC+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项目合作期限为20年,其中建设期5年,运营期15年。由政府与中标社会资本方中铁四局集团组成联合体,设立海口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公司,负责PPP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管廊PPP工程推进过程中,将2015-2020年所有的管廊建设项目统一打包、整合推进。将管廊的投资、设计、勘察、建设、运营作为一个综合体同步招标,一次性完成采购。此外,通过市场竞争确定资本金收益率、工程造价下浮率等相对指标。采用设定每公里运维单价的方式,通过招标,分别确定燃气仓、综合仓、高压电力舱每公里综合运维单价,明确了政府在满负荷状态下的最高付费价格。
目前,地下管廊的收费环节成为整体实施的一个瓶颈,包括海口在内的大多数国内管廊虽然形成了收费标准,但绝大多数的收费落地尚未实现。如何建立市场化的收费机制,是海口管廊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的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海口市政府介绍,根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海口市针对管廊项目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海口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海口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强制入廊管理规定》,《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建立起强制入廊制度,促进管廊运营机制的完善。管廊公司与管线单位积极协商,科学制定收费标准,出台强制入廊办法。努力将管廊收费标准列入政府收费目录,切实推进使用付费。
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俊刚介绍,海口市在启动管廊建设的同时,即委托专业机构着手编制海口市地下管廊收费标准,经历了大量的调研、测算、谈判等基础性工作,形成了以“直埋成本×翻新次数”为收益模型的《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
近期,住建部推出了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测算公式》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快建立市场化机制,使得管廊建设能够可持续发展。
“管廊建设一路走来,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收费问题成为最后的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这个问题想解决,既需底层思维,更需要顶层设计。”王俊刚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刘广奇则建议,地方可转换思路,不局限于对入廊管线单位收费,应将周期拉长,通过管廊建设产生的其它效益来弥补,用土地的节省价值来反馈管廊建设,建立全方位有机的收益保障。
延伸阅读:
王恒栋解读“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偌大城市 综合管廊如何精准定位?
原标题: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业绩展——海口是怎么在马路下建造另个世界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