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环保厅通报2016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考核情况,包括省内43家,省外3家环评机构。在此次考核中,有5家环评机构获得优秀,24家考核良好,17家考核合格。6份较差(质量不合格)环评文件连同作出评测的机构一起被张榜公告。这6份被点名的较差环评文件之所以引来关注,原因在于这些劣质报告有多不堪。这

首页> 环境监测> 评论> 正文

劣质环评报告 更该追问产生的原因

2017-07-10 13:36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高路

浙江省环保厅通报2016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考核情况,包括省内43家,省外3家环评机构。在此次考核中,有5家环评机构获得优秀,24家考核良好,17家考核合格。6份较差(质量不合格)环评文件连同作出评测的机构一起被张榜公告。

这6份被点名的较差环评文件之所以引来关注,原因在于这些劣质报告有多不堪。这6家都是专业的环评机构,诸如废气排放标准执行错误、无定量分析、无具体的处置措施这样的低级错误出现在报告中,一句纰漏、失职恐怕很难说服公众。由于细节有限,我们还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环评机构的失职?能力有限?还是故意为之?但无疑,环评报告不能如实地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最直接的受益者是项目本身。

环评机构之于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就像会计师之于社会经济活动、监理单位之于建筑行业。环评机构做假,就相当于给污染企业开绿灯,在监管部门审批环节,环评报告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把关者,一份环评报告某种程度上说几乎就等同于企业的准生证。

正因为这个角色非常重要,所以它也屡屡成为各种问题滋生的温床。一些环评机构原本就是环保部门的下属单位,本身就顶着“红顶中介”的帽子,这几年改革以后脱了钩,但与原属单位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的需要,或多或少地干预环评机构的运作,施加影响以作出有利于地方诉求的报告。一些企业为了在环评中蒙混过关,搞利益输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环评结论和环评机构,“同穿一条裤子”的现象屡有发生。

环评机构的独立性面临挑战,也正因为身为第三方机构,却不具备对等的独立性,出了问题以后,对环评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也常成为争议的焦点。环评报告中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不足、污染源强核查不准、大气监测布点不科学、引用标准不当、结论重大笔误……这些低级错误频繁出现在各地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的通报批评中,都是独立性不足的体现。

社会机制正常运转的关键在于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环评机构在给别人评价的同时,自己也得接受社会的专业评测。企业受评测的是污染,而环评机构受评测的则是自己的信誉。当监管还不足以防止漏洞时,不妨引入公众、同行、利益相关方、甚至是反对方的参与。而对于一份明显存在问题的报告,也要查一查背后的利益联系、腐败问题,不正常的现象背后常常有着很正常的逻辑,有利益关系,当然立场也不可能公正。

原标题:劣质环评报告,更该追问产生的原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